反台獨不反台灣 北京出手疏導「仇台」輿論的深意

撰文:伍逸豪
出版:更新:

美國民主峰會過後、台灣四大公投前夕,大陸國台辦12月15日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馬曉光一席「十問台灣民主」,引起兩岸不同程度的關注。除此之外,更值得注意的是,馬曉光還向大陸網友喊話,應反「台獨」不反台灣,要突破民進黨的屏障,不要讓台灣的網路變成民進黨豢養的「1450」、「塔綠班」等等「魑魅魍魎」橫行的「修羅場」。

也在同一天,大陸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布2022年關稅調整方案,對大陸已簽署並生效的自貿協定和優惠貿易安排的部分,提到《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已完成降稅,將繼續實施協定稅率。說明過去一段時間台灣方面對於陸方可能中斷ECFA的擔憂並不成立,台陸委會對此也正面肯定,稱「實施以來對雙方有利」。

這兩則中國大陸對台政策的動態,表面上看似沒有關連性,但結合起來看,可以體察出當前北京對台的具體思維和思路。過去一段時間以來,特別是新冠(COVID-19)疫情與東京奧運的催化,民進黨政府藉此操作反中民粹,台灣輿論對中國大陸的仇恨與衝突言論隨之攀升,相應而來的,則是中國大陸輿論「仇台」情緒的高漲,各種「武統論」或「窮台論」層出不窮。兩岸不只是官方對立,民間接觸和情感也降至冰點。

2009年6月14日,民進黨推動ECFA公投。當時在野的蔡英文說,這是首次制衡執政黨的公投運動,全民應背水一戰,莫讓政府忽略人民力量。如今執政的民進黨政府卻稱,「不希望陸方政治因素終止ECFA,造成雙方經濟損失,損害兩岸關係」。(中央社)

然而,在中美博弈的格局下,北京對台始終標舉和平統一的大政方針,而不承諾放棄武力,乃是針對外國勢力的干涉與台獨的鋌而走險。這一點,習近平在《告台灣同胞書》40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以及日前出台的中共第三份歷史決議之中,都已一再表明。因此,北京必須有一套區隔台獨與台灣人民的做法,方能貫徹對台獨的「精準打擊」,例如近來拋出的「台獨頑固分子」及其金主,便具有高度的甄別性,避免在針對台獨時開了「地圖砲」,從而傷害了已經夠脆弱的兩岸情感。

此外,從小S與張鈞寧等台灣藝人一夕「被台獨」等事件過後,中國大陸確實察覺到了兩岸輿論場當中的貓膩,既可能存在着台灣親綠側翼網軍(水軍)刻意製造的各種政治碰瓷,同時一些小粉紅的極端言行,也可能反過來被民進黨或有心破壞兩岸關係人士所利用,從而撿槍撿砲、放大渲染。因此網路輿論場往理性、就事論事方向的正面疏導,對北京來說也是必要之舉。

此前發生小S、張鈞寧等台灣藝人「被台獨」事件,大陸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曾回應,「近期接連發生在陸正常發展的台灣藝人被網路炒作,不由得讓兩岸民眾高度懷疑,是不是台灣有些政治勢力蓄意製造事端,企圖干擾、阻撓台灣演藝人員在大陸正常發展,破壞兩岸人文交流、挑撥兩岸民眾對立,破壞關係。」(Instagram@elephantdee)

再者,從歷史的縱深來思考,北京無論是統一或收復台灣,本身都不是兩個「敵對國家」的交戰,而是國共內戰遺留至今的歷史問題,習近平在2014年時也表態過,兩岸統一是結束對立、不是領土主權的再造。因此對北京而言,台灣當權者如何聯手美國在台海「張牙舞爪」,那是另外一個層面必須不惜代價進行壓制和打擊的問題,但台灣人民終歸還是「自己人」,兩岸社會出現的波瀾或波折也終歸是「自家事」,關起門來「有事好商量」。

在此邏輯之下,過度蔓延的「仇台」情緒,對兩岸「大局」並非好事。至於已生效11個年頭的ECFA,也能發揮兩面效果,既對台灣社會分享大陸經濟發展的機遇,同時也牽制住「親美反中」的民進黨政府。蔡政府嘴巴上雖稱此為「糖衣毒藥」,但深層心理和行為上卻無法割捨。陸委會和經濟部等台灣主管機關都曾表態希望陸方不要因政治因素終止ECFA,完全揭露了民進黨對兩岸經貿連結「口嫌體正直」的自相矛盾,也令北京在相關問題上得以「牢牢把握兩岸關係發展的主動權與主導權」。

第13屆海峽論壇12月11日在廈門開幕,大陸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出席致詞,以「信心、決心、初心」三項聲明說明大陸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動兩岸和平統一,為台灣同胞做實事的舉措不會變,不要低估大陸遏制台獨和外部勢力干涉的堅定意志。(多維新聞)

總的來說,中國大陸對蔡英文政府和「台獨頑固分子」不斷收緊,但仍舊在和平統一的大方向上給台灣社會和台灣人民保留很大的空間。不只是壓制網上「仇台」言論,抑或是繼續實施ECFA,端視海峽論壇盛大舉行便可窺知一二。如同台灣媒體所評論的,蔡政不該只顧民主峰會的天邊雲彩,而忘卻兩岸和平的腳邊玫瑰,待已變調為「抗中拒統」的四項公投過後,更值得台灣社會冷靜下來,反思台海煙硝迷霧背後和平的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