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回國信號・二|正確認識馬雲的回國與種種「巧合」

撰文:陸一
出版:更新:

馬雲的回國,引發了輿論一陣騷動。馬雲有那麼重要嗎?當然不重要。沒有馬雲的時代,中國互聯網依然闊步前行,沒有馬雲的阿里,張勇依然把公司發展的很好。

但,馬雲的回國,對於當前低迷的市場大環境是一個利好刺激,對於中國民營企業家來說也是信心大漲的一天。這被認為意味著內地經濟政策轉向的重要變化,意味著中國新一屆政府打造良好營商環境的堅定信心,也意味著對民營企業家的寬容和尊重。

的確,這是一個急需重拾信心的時代!特別是民營企業尤其需要定心丸。馬雲回不回國不重要,重要的是馬雲回國的消息。這些鋪天蓋地的消息,將成為一個風向標,影響著中國企業家的信心。那麼,今天中國經濟大環境究竟如何?大環境下的民營企業生存境況究竟如何?中國民營企業們在期待什麼?本系列將一一拆局。

有網民在杭州文一路隧道中目擊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馬雲。(財聯社)

雲遊了近兩年的馬雲,突然現身杭州。在3月27日刷屏網絡。緊接著,第二天,阿里巴巴宣佈重大變革,被認為是創建24年來最大的一次組織改革。根據「1+6+N」的改革方案,阿里巴巴將一分為六,化身阿里雲智能、淘寶天貓商業、本地生活、菜鳥、國際數字商業、大文娛六大公司,分別成立董事會,啟動獨立上市。在3月28日再次刷屏網絡。然後資本市場為之大振。

馬雲的回國與阿里的重大變革,難道僅僅只是一種巧合嗎?又或者問,為何一個「老人」的亮相讓市場如此雀躍。結論是,市場需要企業的亢奮,中國經濟需要這些企業們活起來。

要知道,在《馬雲回國信號・一|當前中國經濟大環境 是喜是悲?》提到的,普通家庭的購買力和就業問題、地方政府收入和債務問題、貿易下降和外商投資信心問題,都需要通過發展民營企業來解決或改善。

馬雲在杭州參訪學校的情況:

+7

必須要認識到,民營經濟的作用與地位還是被低估。

首先,民營經濟承擔的稅收、就業就不多說了,相信誰都知道,想要解決就業問題,根本上要解決民營企業的發展問題。可能很多人都注意不到,事實上,中國外匯儲備那麼多,而民營企業儕是最主要的創匯部門。

數據顯示,今年前2個月,民營企業進出口3.16萬億元,其中出口規模達到2.14萬億元,佔出口總額的61%,進口1.02萬億元,順差高達1.12億元;國有企業出口2889.3億元,僅佔出口總值的8.25%,進口達到7596.1億元,是同期出口規模的2.6倍,逆差達到4707億元;民營企業出口是國企的7.4倍。可見,民營企業的外貿貢獻被低估。

但民營經濟的作用更重要是預期。中央給出「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的判斷,其中「預期轉弱」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民營經濟的走弱。要知道,很直接的是,民營企業是改革開放的產物,外資企業會通過觀察民營企業的發展環境來預期中國營商環境和改革開放的政策變化。

今年前2個月,外商企業固定資產投資下降1.2%,港澳台商企業固定資產投資下降5.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增加值下降5.2%;規模以上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實現利潤總額下降35.7%;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下降12.2%,其中出口下降11.1%;進口下降13.4%。投資、產出、利潤、出口這四項指標,外商均低於其他類型企業。從輿論和政策上大力支持民營企業的發展,有助於改善市場預期,提振外資投資信心。

從功利主義的角度來看,民營企業可以給政府帶來稅收和外匯,給家庭帶來收入和就業。可能正常都會認為,國企在稅收、就業、外貿和技術創新方面可以「挑大樑」。其實,國企「挑大樑」的下面是民營企業頂著。如果想當然地破壞了民營企業的發展環境,那麼稅收、就業、外貿和技術創新四個方面都將塌縮。

另外,如果沒有理解民營企業的預期作用,可能會忽視民營企業的輿論與政策對市場信心、外資信心的衝擊。馬斯克問:馬雲去哪裡了?民營企業的背後存在應然價值,外資企業會透過民營企業看更為根本的東西,那就是所有權、經營權是否得到充分的保障和尊重。

如果沒有理解民營企業的應然價值,可能會出現「民營企業暫時論」、「民營企業退場論」等錯誤的言論。民營企業並不是某個歷史階段的產物和工具。過去幾十年,經濟發展好是因為民營經濟發展好;民營企業發展好,國有企業也發展好,政府財政收入也更多。近些年,經濟困難,表面上是疫情因素,實際上是民營企業困難。而民營企業困難,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的收入也困難。

外界都在期待中國經濟復蘇。(視覺中國)

為甚麼民營企業出現困難?兩個方面:

一是對民營企業的身份、權利,缺乏足夠的認識和充分的制度保障。民營企業是誰?民營企業是改革開放的產物,未來還是否存在?甚麼時候需要民營企業,甚麼時候不需要或弱化民營企業?民營企業家心裡沒有底。其實,民營企業就是普通民眾的權利,民營企業的應然地位和價值,必須在憲法以及各項法律層面得到充分的確認和嚴格的保護。

二是環境變化改變了民營企業預期。近些年,尤其是2018年後,國內外環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包括國際上貿易戰、技術封鎖、意識形態爭論、俄烏戰爭,國內金融整頓、對互聯網平台反壟斷、抑制房地產等等。這些變化給民營企業帶來非常大的焦慮與不安,改變了他們的預期。

中央都意識到了這些問題。所以也都有些無意、刻意的部署。

就如同開始會問,馬雲的回國與阿里的重大變革,難道僅僅只是一種巧合嗎?那麼會發現,還有更多的巧合再發生。

經濟是政治的延伸。各國政要密集訪華,嗅覺靈敏的企業家們都在行動,以三星電子會長李在鎔、蘋果公司CEO庫克為代表的一大批外資企業家齊聚北京,陣容是相當之豪華,這難道又僅僅只是一種巧合嗎?馬雲為什麼早不回國晚不回國,偏偏選擇現在回國?

此前還有京東劉強東提前回國,當然,劉強東和馬雲的影響力不可同日而語。但作為中國民營經濟的代表性人物,馬雲的走和回都毫無爭議地會成為市場的風向標,尤其在後疫情時代,他的回歸更具標誌性作用。

馬雲的回歸,可以視為提振民營經濟的標誌性事件,放在時代的大背景裡,他也只是國家戰略的一部分,而且是順勢而為的那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