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張「一中談判」的郭台銘參選 對兩岸關係是好是壞?︱台灣大選

撰文:張鈞凱
出版:更新:

參選動作頻頻的台灣鴻海創辦人郭台銘,終於不再猶抱琵琶半遮面,於8月28日上午正式宣布以總統參選人身份,投入台灣2024大選。而且宣布地點選在台灣「總統府」正對面的張榮發基金會,可見其企圖心十足。從台灣內部政局來看,郭台銘參選似乎複製了其四年前的步數,儘管為在野陣營投下了變數,但反而可能鞏固了目前的民調趨勢,也就是民進黨賴清德的領先地位。如果從這個角度來審視郭台銘的參選,對兩岸關係究竟是好是壞呢?

平心而論,審視包含郭台銘在內的四組參選人馬,郭台銘對兩岸關係的關懷最為強調,推出的兩岸政策最具體也最務實。他在5月13日即選在金門發表「和平宣言」,又於7月17日投書美媒《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主張回到「九二共識」的「一中各表」框架,尋求兩岸「最高領導人物」(senior leaders)的直接面對面談判

8月23日「金門八二三砲戰」65周年當天,郭台銘豪氣買下台灣三大報頭版的半版廣告,以「郭台銘倡議──以和平為前提來保衛台灣的自由、民主與多元」為標題,透過中文重申其在《華盛頓郵報》投書的觀點。又在廣告刊登的前一天,宣布將投入2,000萬美元(約新台幣6.4億元)成立「金門和平倡議基金會」,進一步主張以金門作為兩岸新的常設協商地點,和中國大陸重新展開談判。

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8月23日在台灣《聯合報》、《自由時報》、《中國時報》三大報頭版買下半版廣告,內文是《華盛頓郵報》7月17日刊登其撰寫的文章中文版內容。(資料圖片)

換句話說,無論是在「九二共識」的爭議,還是「和平與戰爭」的歧路,郭台銘看準了台灣社會對台海和戰的憂慮與期許,從而不斷以「金門」與「和平」兩條軸線構成的兩岸想像路徑,試圖為其參選加足馬力。然而努力了幾個月,其民調卻未見起色,始終排行「老四」,其籌組的「主流民意大聯盟」,也變成了另類的諷刺。

在28日的參選記者會上,面對新加坡《聯合早報》特派員提問:「很多人認為在野陣營支持度已不到六成,代表主流民意的基礎正在慢慢削弱中,且至今沒有人公開說,為了整合可以當副手,而郭曾說過可以在不設任何前提的狀況下與其他候選人喝咖啡,那是否也包括郭為了整合可以不選,或是當副手的選項?」郭台銘的第一反應竟是挖苦記者的提問乃設下陷阱,企圖讓他掉下去。

從這番反應來看,就算郭台銘宣稱他的參選,是為了在野陣營的整合,但顯然他從頭到尾都沒有「屈居」副手的打算。台灣政治觀察者普遍的看法,都認為郭的盤算及投入大選,最後的結果相當有可能令「三腳督」的局面走向「四腳督」,從而「保送」民進黨的賴清德進入「總統府」。

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8月28日召開「主流民意大聯盟記者會」,宣布將投入2024台灣總統大選,並展開連署,取得參選資格。他強調,其參選是要推進在野整合,整合才能勝選。(《聯合報》)

倘若這一點成真,就算郭台銘的兩岸政策再穩健、再成熟,對兩岸關係來說,恐怕都是一項警訊。在主觀上,郭台銘的獨立連署參選,很明顯是要為自己爭取「非綠」代表人的最後一搏;問題在於客觀上,今日藍、白、郭各擁其主,反而促使民進黨賴清德勝選概率再往前一大步。

從歷史經驗來看,2008年史上最強的國民黨參選人馬英九,對上史上最弱的民進黨參選人謝長廷,民進黨還是拿下了將近42%的選票。如今雖有將近五六成的選民不支持民進黨再次於2024年「完成執政」,但其氣勢經由蔡英文執政八年仍可說是如日中天,賴清德能拿下的選票絕對遠遠超過2008年的謝長廷。在此態勢之下,台灣的「非綠」陣營能運作的空間已然不大,更何況又分裂為兩組、甚至是三組的狀況,賴清德可能已經在暗地裏竊喜。

《香港01》此前分析指出,北京既關心台灣大選結果,但關心的是台灣選民的人心抉擇,而非某個政黨的輸或贏,無論結果為何,都不會改變其對統一進程的自信、決心和意志。不過,放眼於未來中美博弈和台灣問題的「和統」號召,北京仍不會希望一位「不折不扣的『台獨』工作者」出線

賴清德(中)8月16日下午過境美國舊金山,美國在台協會(AIT)主席羅森伯格(Laura Rosenberger,右)、台灣駐美代表蕭美琴(左)登機相迎。(台灣「總統府」)

儘管賴清德極力為「台獨」標籤洗白,要換取美國和台灣選民的信任,但其繼承的蔡英文路線,直言之就是「親美抗中」到底,對北京而言,未來四年甚或八年,兩岸關係只會惡化不會好轉。因此,勢必要對已定性為「不折不扣的『台獨』工作者」的賴清德上台,做好衝擊中美關係與台海關係的防範和準備。

郭台銘獨立參選是他的權利,然而,着眼於現下台灣在野陣營的「四分五裂」,誠如台媒《聯合報》的評論所言:「國民黨『泱泱大黨,怎可讓出總統大位』,民眾黨『排名第二,為什麼要讓』,郭台銘『我就是要當總統,你們都得讓我』」──完全曝露了台灣「民主選舉」的陰暗面,參選人無論如何義正詞嚴,都遮掩不了「政治利益」優於一切的本質。

隨着民進黨三度執政的可能性越來越大,北京方面不可能無動於衷、毫無準備,近來所展現出的「經貿制裁」與「軍事制裁」雙箭齊發,或許就是一種警訊。一位資深兩岸事務評論家私下表示,「換位思考,以高唱『中國夢』號召人心的習近年會坐視台獨嗎?未來不必急於下結論。若綠三度執政,可逼北京早下徹底解決台灣問題決心,兩岸加快統一時程,豈不好事一椿?」郭台銘正式「入局」,對兩岸關係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我們只能抱持着辯證的認識繼續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