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革命為台灣獨立」? 錯亂史觀將台灣推向悲劇邊緣

撰文:張鈞凱
出版:更新:

馬來西亞歌手黃明志日前受邀至台灣參與雙十演出,以訪問在台馬來西亞人與台灣人的方式,拍攝影片解說雙十節相關歷史。其中當他問及「台灣是不是一個獨立國家」時,一位台灣啦啦隊成員回答:「孫中山當年就是革命很多次成功,所以獨立出台灣」。「孫中山革命為台灣獨立」的「奇葩」史觀,在網路輿論場上隨即引爆話題,背後也體現出台灣執政者為了落實意識形態,曲解歷史、改造教育後,所形成的歷史認知錯亂。

孫中山竟成為「外國人」?

在此之前,蔡英文政府已連續三年,以英文的「Taiwan National Day」(台灣國慶日)來指稱雙十慶典。去(2022)年馬英九公開呼籲不要再使用如此稱呼,但今(2023)年依舊延續使用,馬英九憤而宣示拒絕出席雙十慶典,並發文稱:「我們不能再沉默,必須堅定和『台獨』路線切割,堅決反對台獨!」

事實上,蔡英文2020年1月擊敗韓國瑜連任後,接受英媒BBC專訪時指出「我們已經是一個獨立的國家,我們稱自己是中華民國台灣」;隔(2021)年雙十演說提出了「中華民國台灣72歲論」,亦即將「中華民國台灣」「這個國家」的歷史起點,從兩岸分裂分治的1949年起算。如此「創新提法」,一來割捨掉了「中華民國」自1912年至1949年在大陸的歷史;二來又在不明確「法理台獨」的掩飾下,將「台獨」寄生進《中華民國憲法》的體制之中。

2023年台灣雙十慶典官方意象再度以英文稱為「Taiwan National Day」(台灣國慶日),馬英九以拒絕出席慶典作為抗議。(台灣內政部)

除了上述政治上的做法之外,在歷史教育方面,台灣現行「2019課綱」(108課綱),將「中國史」併入「東亞史」的範圍,1949年以後的「中華民國史」成為「台灣史」的一部分,而1949年之前的「中華民國史」則變成「外國史」。再往前追溯,李登輝時期任用歷史學者杜正勝在教科書論述推行「同心圓史觀」,正式將「台灣史」從「中國史」中獨立出來,與「世界史」並列。

這段長達20餘年的歷史教育變革過程,與台灣執政者打造「台灣國族」的認同改造一脈相承,台灣人的歷史認識與自我認同則變得愈趨模糊。執政者高喊的「台灣主體性」,伴隨而來的卻是史觀錯亂。例如台灣前考試委員林玉体等官員曾聲稱,「孫中山」是「外國人」;而在歷史教科書的書寫下,「中華民國」的創建,也成了「外國」的故事。

藍綠「歷史共業」失主體性

還原歷史脈絡,「雙十節」的由來,乃為了紀念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成功。當時台灣雖然仍在日本的殖民統治之下,但具有漢民族意識的有識之士莫不以此奔相走告,留下了大量慶祝辛亥革命成功的詩文,黃玉齋先生編寫的《台灣年鑒》即有記載:「1911年10月,我國革命軍於武昌起義,推翻清廷,成立民國,台人聞訊無不欣喜,而恢復台灣之志,愈呈熾烈。」直到1945年日本戰敗,台灣脱離日本殖民統治,復歸中國版圖,自然以當時代表中國的中華民國政府之「雙十節」同步慶祝至今。

問題在於,在台灣執政者的歷史扭曲下,台灣社會尤其是年輕人已不知台灣與中華民國的脈絡,分不清楚國家與政權的關係,更不知曉台灣回歸中國的歷史意義與後續國共內戰的遺留問題。於是形成了在《中華民國憲法》體制下,人人認為「台灣是國家」,「雙十節」是「台灣國慶日」的種種怪異錯覺。連馬英九執政時期,在慶祝「中華民國百年」時,宣傳上也稱之為「台灣百年」,可謂是從「反共」走向「去中」的藍綠「歷史共業」。

2020年5月20日,蔡英文在孫中山遺像前宣誓就職。(台灣總統府)

因此,黃明志影片中,那位啦啦隊女孩稱「孫中山革命是為台灣獨立」之說,恰恰展現出台灣在「不當中國人」這條道路上,由於史觀錯亂產生的一大弔詭。對年輕人而言,從小被教育孫中山是「我們的國父」,又被教育台灣是「我們的國家」,那麼在他們的認知中,不知不覺就形成了「孫中山革命史」等於「台灣獨立史」的邏輯,外人聽來乃奇言怪論,但對於台灣年輕群體來說,恐怕「合情又合理」。

許多台灣中學教師已提出警告,高中歷史教師伍少俠近期撰文,指現行台灣中學歷史教材操弄「仇中媚日」的認知教育,課本變成了官方的「宣傳手冊」。退休資深國文教師段心儀也為文指出,在「去中國化」的歷史課本中,學生潛意識中的「台灣主體性」就是「親日仇中」,她強調:「『台灣主體性』這個虛幻的口號,反而讓台灣處處受制於人,失去了真正的主體性」。

錯亂史觀偏執走向懸崖邊緣

台灣前行政院政務委員朱雲鵬,在新書《給和平一個機會》之中,專門析論的台灣歷史教育的亂象。他說,「唸過這種(去中)課本的學生,心中可能存有許多混淆和迷惑:為何中華民國可以統治台灣,為何中華民國不是外國,為何台灣的國名是中華民國,為何升旗典禮時是向一面教科書裏沒有解釋過的國旗致敬,為何身分證上的國名是中華民國,為何有一個國定假日是329青年節……等?國家是中華民國,課本裏卻要去中華民國化,不曉得會不會造成思想的矛盾和人格的分裂」。

台灣「2019(108年)課綱」歷史教科書。(資料圖片)

「思想的矛盾和人格的分裂」,朱雲鵬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當前台灣社會受政治意識形態操作下的嚴重危機。但他沒說出來的是,如此錯亂和危機,其實是兩岸分斷形成以來,「反共」政策與「去中」教育「一拍即合」的結果,民進黨與國民黨都負有極大的責任。在「我是台灣人」喊得震天價響的今日,內心深處其實連「我是誰」都說不清楚,因為歷史在台灣被改寫、被抽空、被挫斷。

「孫中山革命為台灣獨立」,說到底沒必要去嘲笑那位台灣的啦啦隊女孩,因為這是台灣政客不分藍綠所種下的惡果。尤其是兩岸終局愈趨迫近的當下,歷史認知與認同錯亂對台灣帶來了極大的危機,由於虛幻歷史的「偏執」,很容易錯放和平的契機,忘卻了歷史既製造了今天的台灣問題,卻也為台灣問題的解決留有一扇和平之窗,從而像是被「集體催眠」一般,將自我推向懸崖邊緣,為自己寫下一齣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