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01》國民教育講座 菁英會黃麗芳分享大灣區升學及就業機遇

撰文:凌雯靜
出版:更新:

政府積極推廣本地學生於大灣區升學及就業,但要如何把握最新機遇?《香港01》早前邀請到香港菁英會副主席黃麗芳博士為主講嘉賓,到聖公會基孝中學與學生分享大灣區升學、就業及發展概況,以增加學生對大灣區發展的了解。

黃麗芳博士除是菁英會副主席外,亦是港區婦聯代表聯誼會副秘書長、廣東省婦聯執委、哈爾濱市政協;近年致力推廣大灣區發展機遇,同時是大灣區5G産業聯盟副主席兼董事,互聯網專業協會副會長。

《香港01》早前邀請到香港菁英會副主席黃麗芳為主講嘉賓,到聖公會基孝中學與學生分享大灣區的升學、就業及發展機遇。(羅國輝攝)

大灣區9市發展勢頭強勁 具經濟活力

在講座中,黃麗芳首先介紹了大灣區的現狀,指出2023年粵港澳大灣區的人均本地生產總值達到15.8萬元,又將廣東省大灣區的9個城市的發展機遇及城市規劃定位說明,指出9市具有科技應用場景需求大、消費力強、產業配套成熟、政策支持有力等優勢,加上大灣區的工種和產業多元化,包括工業科技業、服務業及漁農牧業等,是中國經濟最具活力的區域之一。

黃麗芳還提到,自改革開放以來,粵港澳大灣區血脈相連,許多港人在廣東各地投資設廠,使大灣區形成了獨特的產業鏈及融合的價值鏈。此外,以廣東省三個自貿片區作為「一帶一路」的三個支點,配合不同的發展方案,有望在2035年打造成宜居宜業宜遊的國際一流灣區。

內地大學學科選擇多樣 拓寬視野

黃麗芳鼓勵學生積極考慮前往大灣區讀大學,並向學生介紹大灣區內地升學機遇。她解釋,參與文憑試內地升學計劃的院校有138所,學科選擇多樣、學費及生活費合理,且大灣區文化、地理位置接近香港,學生赴大灣區升學既能拓寬視野,又能保持與香港的聯繫。她鼓勵學生若預計成績未如理想及較適合以中文進修,可積極考慮前往⼤灣區讀⼤學。

最後,黃麗芳介紹了大灣區不同區域的未來發展、需求及人才政策特點等,其中IT產業、電子商務、倉儲物流和人才資源服務及企業服務業等職位需求迅速增長,許多企業對銷售顧問崗位需求迫切。她希望學生能進一步了解青年在大灣區就業或創業的情況,為未來做好準備。

講座旨於加強學生對大灣區認知,向青年推廣大灣區發展機遇。(羅國輝攝)

目前教育局透過優質教育基金推出「我的行動承諾」加強版撥款計劃,中、小學(包括特殊學校)可申請一次最多30萬元撥款,用於國民教育和國安教育,及/或媒體資訊素養教育,資助項目包括學生講座/工作坊、參觀、體驗活動、教師工作坊、購買或製作教材等。若希望了解申請撥款詳情,參閱此文章

《香港01》能因應中/小學的不同需要,推出媒體和資訊素養,以及國民教育和國家安全教育的支援,形式不限,包括學生、家長或教師講座/工作坊、校本專業支援、教育資源庫、到訪《香港01》或其他主題式的體驗活動等。

如對計劃有任何查詢,歡迎聯絡香港01有限公司代表黃先生:

電郵:education@hk01.com (標題註明 『媒體資訊素養活動』)

WhatsApp或電話聯絡:35828747

甚麼是「我的行動承諾」加強版?

「我的行動承諾」加強版是優質教育基金項目,本港中、小學校可申請最多30萬元推行媒體及資訊素養、國民教育及國家安全教育,而且不影響學校申請其他優質教育基金撥款,詳情可按此了解更多

學校透過「我的行動承諾」加強版撥款可舉辦甚麼活動?

學校可運用撥款邀請外間機構,就媒體及資訊素養、國民教育和國家安全教育,為學生、家長、教師舉辦講座、工作坊、參觀具公信力傳媒機構等。《香港01》正支援學校舉辦相關活動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