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天地|為人文科熱身 牛頭角基顯小學:遊戲加活動更有效吸收

撰文:韋景全
出版:更新:

政府將於下學年於全港小學推動人文科,加強學生認識中華文化。牛頭角聖公會基顯小學,透過「中華文化日」,向同學介紹少數民族的不同特色。校長鍾淑玲說,過去常識科的內容較分散,相信人文化能更有系統傳達中華文化知識,「教授歷史需要流變史,有了人文科後,我們能夠更有系統,讓小朋友有一個時序去學習中華文化。」(內容由聖公會基顯小學提供)

牛頭角聖公會基顯小學於農曆年假前舉辦「中華文化日」,以「最炫民族風」為主題,安排學生參與「華服時裝秀」,並透過舞龍、彩虹書法、攤位遊戲等活動,向學生介紹中華傳統文化。

五年級的黃子媗本身有壯族血統,特別為時裝秀穿上自家民族服裝。子媗介紹,壯族人愛刺繡工藝,傳統服裝以黑、白、藍三色為主,配以刺繡裝飾衣服和鞋子。她說,壯族人熱情好客,雖然校內只有她一個來自壯族,她以身為少數民族而自豪,「頭上的銀飾,還有這套服裝好靚,刺繡是美的象徵,我好喜歡。」

子媗家鄉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年紀輕輕的她説:「現在太多東西跟着漢族走,有民族特色的地方會慢慢變化。壯族對我來說是一種身份,很開心今天可以展示給老師同學們自己民族的特色,心情特別激動。」

在舉辦「中華文化日」之前,學校用了兩個星期重點教授同學少數民族課題,希望同學認識漢族以外的民族和他們的特色,領會互相尊重和包容的文化特色,實踐民族大融合理念,與人文科環環相扣。

校長鍾淑玲說,希望透過中華文化日和體驗式活動,讓小朋友對國家多元民族有更深入的認識,引發他們對中華民族這個課題的興趣,帶出彼此尊重、和而不同的精神。學校在活動舉行前,透過中文課等課堂深入介紹了國家其中六個民族,再在校園張貼了大型橫額和壁報,讓學生自學其他民族,自主學習。

在編制課程前,老師們做了大量的資料蒐集,讓文化日活動緊扣課程知識點。負責活動設計的韓老師說,幾位科主任花了很多時間參考權威網站和教育局資源,構思並製作不同的攤位遊戲和小冊子。在文化日舉行前,他們用了大概兩星期將相關的資訊融入課堂,提升學生興趣,配合好玩的攤位遊戲,提升教育效果。對於中文水平相對低的非華裔學生,學校透過小班教學,教導他們尊重和欣賞不同文化。

對即將推行的人文科,韓老師説:「作為老師,需要持續進修,我自己亦忙於參與進修課程。老師要親身去認識,多些接觸中華文化,體驗衣食住行。這一年開始嘗試做這個科目,覺得值得推行,我認為人文科夠全面,可以豐富學生的學習經歷。」

鍾校長說,為讓文化日順利舉行,邀請了72位家長義工主持攤位,個個都悉心打扮,非常投入,「今年有百多位家長報名參與,要抽籤,過半家長都落空。他們都盛讚這個活動,覺得能夠提供多元化的活動學習,讓子女開心從遊戲中學習,自然吸收知識。」

展望未來,鍾認為老師需要先掌握人文科的要點,配合歷史的時間線重新編排課程,例如可以將某些皇帝作比較和分析,舉行皇帝扮演大賽,邀請同學想像,「我們總是可以加入不同活動,讓歷史扣緊現今,讓小朋友覺得不只是在學習以往的事情。」

(內容由聖公會基顯小學提供)

若學校有意於校園天地刊登文章,歡迎聯絡香港01代表黃先生:

電郵:education@hk01.com(標題註明 『校園天地投稿』)

WhatsApp或電話聯絡:35828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