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性格大變亦或是病徵 能好轉或只會惡化 要看成病原因

撰文:健康醫療網
出版:更新:

失智症為漸進性的認知功能退化,隨着年齡增加,其盛行率亦隨之增加,根據台灣本土的流行病學統計,在70歲以上的族群,每增加五歲,失智症的盛行率即倍增,在80歲以上的族群,約每5人中即有1位失智者。

初期記憶力衰退、健忘為主 常無病識感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心身醫學科主治醫生柯嘉怡說,失智症的表現有許多面向,最常見的初期表現為記憶力衰退和健忘。個案可能會對剛發生過不久的事情沒有印象,或重複問一樣的問題,然而對於很久以前發生的事情卻仍記憶猶新,也因此早期時個案或家人不一定會有病識感。

相關文章:腦退化|身體怎告訴你有失智症風險?得病前2年或現便秘等10徵兆

+10

除了記憶力以外,也有個案是以個性改變、自制力喪失造成衝動行為或語言障礙來表現,造成人際互動的困難;部分失智症也會伴隨肢體僵硬、步態不穩、顫抖等其他神經學的表現。而隨着疾病進展,個案可能會出現幻覺、妄想等精神症狀,進一步增加照顧和就醫的難度。

失智症分2因素 及時介入治療是關鍵

柯嘉怡主治醫生解釋,失智症的成因可區分為可逆的因素和不可逆的因素,其中不可逆的因素最常見的為退化性疾病,例如阿茲海默症、額顳葉型失智症、路易氏體失智症和血管型失智症;可逆的因素則包括營養素缺乏、慢性感染、代謝異常、腫瘤、硬腦膜下血腫和水腦症等,因此在發現認知功能退化時,早期就診以評估是否有可逆的原因,以及時介入治療,是非常重要的。

相關文章:老人痴呆|五管齊下預防老年腦退化 除飲食、睡眠 這3點也重要

+15

【本文獲「健康醫療網」授權轉載。】

「本文內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