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機|用一小時細菌增700倍 這款耳機更易藏菌 長期用恐致外耳炎

撰文:吳梓楓
出版:更新:

愛爾蘭手機維修公司「Phone Fix Craft」不時在Youtube分享過去為客人清潔耳機時的片段,當中不乏畫面嚇人的陳年污垢,然而如果長期戴上充滿污垢的耳機對耳朵又有甚麼影響?日常使用的耳機到底又應如何清潔呢?

耳機已成為都市人經常使用的產品,不過又有多少人會清潔耳機中陳年的污垢呢?(Shutterstock)

入耳式比耳塞式耳機更易滋生細菌

從「Phone Fix Craft」片段可見,不少客人耳機積存污垢極為驚人,外表泛黃已算小兒科,網狀揚聲器當中還藏有極為黏稠的陳年耳垢、毛屑、油脂等。但不論多陳年的污垢,「Phone Fix Craft」均可以牙籤、消毒液、小掃等清潔乾淨,令耳機煥然一新。

英國《每日郵報》過去亦曾引述清潔服務預訂網站的資料指,耳機黏有頭髮纖維、汗水和耳垢等,有機會導致臉部及耳朵出紅疹,甚至感染蝨子。使用耳機1小時後,耳機含有的細菌、病菌可激增700倍。

事實上,耳機經長期佩戴後的確會讓細菌滋生,當中入耳式耳機比耳塞式耳機更易藏細菌。據美國亞利桑那大學早前一份研究指,戴耳機會使耳朵成密封狀態,讓濕氣溫度變高,形成了細菌大量繁殖的環境。

除了耳朵本身就存有細菌之外,大家日常把耳機放在手袋、辦公室桌上等公眾場所時,其實都會令耳機沾上外來細菌,所以耳機避免跟他人共用,就如牙刷等個人衞生用品一樣,減低造成細菌互相感染的機會。

入耳式耳機佩戴1小時後,細菌會比之前滋生了700倍,而且會發現有些地方出現了難卸的污跡。跟大家分享耳機清潔法,那麼就能避免使用錯誤清潔方法,而弄壞了耳機。

▼Phone Fix Craft過去為客人清潔耳機時的情況:(按圖看清👇👇👇)

▼同場加映,長期戴耳機或致聽覺永久受損?(按圖看清👇👇👇)

+4

相關文章:耳嗚|長期出街戴耳機聽歌或致耳痛 「66」原則避聽力受損

如何正確清潔耳機?

至於要如何清潔耳機,蘋果公司過去就曾為此發出以下官方指引:

清潔 AirPods Max

.請拿一塊布,以清水稍微沾濕後用來將耳機擦拭乾淨
.再用柔軟、乾燥、不起毛絮的布來擦乾。
.在耳機完全乾燥之前,請勿嘗試使用
.切勿讓任何液體進入開口。
.請勿使用尖銳物品或粗糙材質來清潔 AirPods Max。
.請勿在水中使用 AirPods Max。

清潔 AirPods Max 的軟墊和頭帶

1. 在乾淨的容器中,混和1茶匙(5毫升)的洗衣精與1杯(250毫升)的水。
2. 從耳罩上取下軟墊。
3. 清潔頭帶時,請以上下顛倒的方式握拿 AirPods Max,防止液體流入頭帶接合點。
4. 將不起毛絮的布浸入肥皂水溶液中,稍微擰乾,然後在軟墊和頭帶上擦拭各1分鐘。
5. 使用另一條以清水稍微沾濕的擦拭布將軟墊和頭帶擦乾淨。
6. 使用柔軟、乾燥、不起毛絮的布擦乾軟墊和頭帶,確保去除多餘的水分。
7. 將 AirPods Max 平放晾乾至少一天,才可裝回軟墊並再次使用。

清潔 AirPods Max 的耳機套

請使用柔軟、乾燥、不起毛絮的布將聰穎耳機套擦乾淨。如有必要,可使用異丙醇酒精稍微沾濕擦拭布。晾乾聰穎耳機套。請勿使用粗糙材質清潔聰穎耳機套。

清潔 AirPods 和 AirPods Pro

.請拿一塊布,以清水稍微沾濕後將耳機擦拭乾淨,再用柔軟乾燥、不起毛絮的布擦乾。
.完全晾乾後,再放入充電盒中。
.在耳機完全乾燥之前,請勿嘗試使用。
.切勿讓任何液體進入開口。
.使用乾燥的棉花棒清潔麥克風和揚聲器網罩。
.請勿使用尖銳物品或粗糙材質來清潔 AirPods 或 AirPods Pro。
.請勿在水中使用 AirPods 或 AirPods Pro。

清潔 AirPods 或 AirPods Pro 的充電盒

請使用柔軟、乾燥、不起毛絮的布將充電盒擦乾淨。如有必要,可使用異丙醇酒精稍微沾濕擦拭布。晾乾充電盒。切勿讓任何液體進入充電埠。以下是一些準則:

.使用乾淨、乾燥的軟毛刷清除 Lightning 連接器的任何碎屑。
.請勿使用粗糙材質清潔充電盒。
.請勿將任何物品放在充電埠中,以免損壞金屬接點。

清潔 AirPods Pro 的耳塞套

1. 如果有水積在耳塞套中,將 AirPod 耳塞套開口朝下,在柔軟乾燥、不起毛絮的布上輕敲,以去除水份。

2. 將耳塞套從每一邊的 AirPod 拔下,並用水清洗耳塞套。請勿使用肥皂或其他家用清潔劑。

3. 使用柔軟、乾燥、不起毛絮的布擦拭耳塞套。請確定耳塞套已完全乾燥,再重新接在每個 AirPod 上。

4. 將耳塞套卡回每個 AirPod 上。耳塞套為橢圓形,所以請確定已經對齊之後再卡回去。

▼同場加映,為甚麼會引發耳嗚?(按圖看清👇👇👇)

+9

相關文章:耳鳴惡化24小時聽到尖叫聲 感冒過勞8成因吃蘋果朱古力加重耳鳴

耳機竟成外耳炎成因?

對於藏有污垢的耳機對耳腔會造成甚麼影響,日本耳鼻喉科學會醫學博士大河原醫生在日本健康網站專欄「さわい健康推進課」中表示,如果每天戴耳機一小時,患上外耳道炎的機率會大大增加。若你經常「機不離耳」,有輕微耳鳴、耳道又出現痛癢感等症狀就要小心了。

▼外耳炎症狀(點擊下圖看清!👇👇👇)

+4

日本耳鼻喉科學會醫學博士大河原醫生在專欄指出,常佩戴耳機亦成為了患上外耳炎的成因之一。

1)細菌

常戴耳機會令耳朵成密封狀態,產生濕氣並讓溫度提高,形成了能讓細菌大量繁殖的環境。除了耳朵本身就有的細菌外,若平時將耳機放在手袋、桌上或是公眾場所裡,都會沾附上外來的外菌。

2)耳機款式

很多「耳機迷」為追求高音質、高降噪功能,都會購買入耳式耳機,甚至會訂購完全貼合耳道的耳機。報道指出,耳道皮膚非常敏感,若耳機太緊或戴上時過分用力,會刺激耳道,造成刮傷和細菌感染。

如果在使用耳機時或使用耳機後感到耳癢或疼痛,則表明耳機不適合你的耳朵。醫生建議更改為較小的尺寸,同時在挑選耳機時,應選擇不易黏在耳朵上或使用較軟的物料,進入耳朵部分必須有保護軟墊。

3)習慣

很多人用耳機聆聽音樂時,都會傾向調高音量或連續播放數小時。長時間連續使用耳機亦會損害鼓膜,醫生建議如果必須長時間使用,最好使用揚聲器或頭戴式耳機。很多人不自知把音樂聲愈調愈大,音量過大不僅會令外耳受損,而且還會造成內耳受損,聽力逐漸惡化。

▼佩戴耳機5大要點(點擊下圖看清!👇👇👇)

+1

1)避免佩戴入耳式耳機

入耳式耳機的聽筒位置突出,佩戴時易弄傷耳道之餘亦易堆積細菌,長時間佩戴亦易造成發炎。同時,醫生認為材質過硬(例如金屬製)的耳機在佩戴時易刮傷耳朵。而且其重量亦會對耳朵造成負擔。

2)購買符合耳道大小的耳機

醫生指出,若耳機的聽筒部分太大,戴上和脫下的過程容易黏住耳道而受傷。耳道長期密不透風亦容易造成細菌積聚。

3)佩戴耳機時避免過分用力

很多人在佩戴耳機時,喜歡把聽筒盡量塞進耳道,此舉亦易造成感染。

4)經常清潔耳機

耳機是貼身物品,同時亦是細菌堆積地。耳垢和塵埃易依附在耳機的聽筒位置,若不定期進行清理,經常佩戴只會令細菌愈堆愈多。醫生建議,每三天就要清潔消毒一次耳機和聽筒軟墊的部分。

5)避免連續使用一小時

長期佩戴耳機會造成耳膜受損,影響聽力。密封式環境亦會令耳道濕度提高,令細菌增加,提高耳道感染風險。

正確清潔耳朵4大誤區

圖片來源自istock

日本耳鼻喉科學會醫學博士大河原醫生指出,很多人每天洗澡後都喜歡用棉花棒清潔耳朵,其實那是錯誤的做法。以下就來拆解用棉花棒清潔耳朵的誤區:

1)棉花棒對耳道安全嗎?

很多人認為棉花棒都是柔軟的棉花包裹而成,不會弄傷耳道。實際上,現時市面上販售的棉花棒尖端部分都比耳道闊,並不適合用以清潔耳朵。雖然棉花是柔軟材質,但多層包裹的棉花棒非常堅硬,若清潔得太深甚至會捅傷耳膜。醫生強調,用棉花棒清潔耳朵,只會令耳垢愈推愈入,反而更易感染細菌。

2)耳朵進水更易發炎?

洗澡後耳道的皮膚濕潤、耳朵柔軟。 如果在其中放棉籤,只會將耳垢進一步推入後部。而且用棉花棒擦拭潮濕的皮膚也會損皮膚,有機會感染細菌並引起發炎。

很多人誤以為耳朵進水而不加清理容易患上中耳炎,但醫生解釋,中耳炎是由細菌從鼻、咽喉和耳膜內部穿過咽鼓管引起的,是一種感染內耳並引起炎症的疾病,而殘留在耳道中的水分不是主因,隨著時間的流逝,皮膚水分自然會蒸發。

3)耳垢不用刻意清潔?

耳垢會隨着人體新陳代謝和下顎活動而自然排走,不用刻意清潔。同時,耳垢有潤滑和防止異物入侵耳道的作用,平日耳朵會分泌足夠的油脂,黏住入侵耳朵的小蟲或塵埃。醫生強調,當耳垢不能自行排走而造成聽力模糊,才需要找專業醫生清理,但不建議使用棉花棒,可使用抗菌的竹耳挖進行清理,大概一個月一次就可以。

4)用水把耳垢「沖走」可行嗎?

耳垢遇水只會膨脹,因此在游泳後或洗澡後,若感到聽力模糊,那麼可能是耳道內的耳垢脹大。這種情況只需等耳朵自行風乾便可,切勿用水沖走耳垢。水壓過大有可能損害耳膜,亦易發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