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蛇|患新冠或增「生蛇」比率 年長人士風險倍增 預防靠8種營養

撰文:健康Easy
出版:更新:

隨著新冠疫情第5波的爆發,本港感染新冠的個案反復,相信不少港人身邊的朋友,甚至自己都曾經染疫或已痊癒。但即使痊癒不可掉以輕心,早前,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傳染病科主任孔繁毅就曾表示,有研究證實,新冠肺炎病毒會降低免疫力,並重新激活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從而引發「生蛇」風險,而且愈年長愈高危。

政府專家顧問、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臨床教授孔繁毅(資料圖片)

孔繁毅引述一項美國研究指,889名新冠患者中有16人同時「生蛇」,新冠康復者「生蛇」比率約1.8%,比一般醫院錄得的「生蛇」個案比率高出約5倍。他又引述政府統計處數字稱,本港人口老化問題嚴重,50歲或以上人口佔整體人口達45.6%,再者50歲起「生蛇」風險會倍增,需加以提防。而本港39歲以上人士中,有97%帶有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即每3人便有一人有機會「生蛇」,且風險會隨年齡增長而增加。

孔繁毅又指,大多香港市民對「生蛇」存有誤解,其中「曾出水痘會減低生蛇風險」,他說正正是相反,曾出水痘就是誘發「生蛇」的主要原因。

談及治療方法,孔繁毅表示,如果「生蛇」應及早求醫,在72小時內服用抗病毐藥物能有效紓緩症狀。建議政府長遠可考慮將「生蛇」疫苗納入長者接種計劃,令市民更有誘因願意接種。

生蛇知多啲!

+35

「生蛇」,其實是一種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有時會簡稱為「水痘病毒」或「帶狀疱疹病毒」)所引致的傳染病,只有曾經出過水痘的人才有機會「生蛇」。

生蛇皮膚會出現水泡,裡面的液體有傳染性,因此建議生蛇的病人避免接觸沒有出過水痘的人,例如年長患者生蛇期間,應該避免與沒有出過水痘的孫兒親密接觸,因為水泡內的病毒,會透過接觸傳染,令對方生水痘,要直至水泡結痂才不會有傳染性。

當水痘痊癒後,病毒依然會潛伏在身體的神經節(位於脊椎附近,是神經線結構的一部分)中,像冬眠一樣躲藏起來。正常情況下,人體自身的抵抗力會將病毒抑壓,令其不能復發,但一旦身體抵抗力下降,病毒就會乘機復甦。

病毒會沿著神經線到達連接的皮膚表面,形成紅疹。紅疹會帶上水泡,蔓延成帶狀,出現的位置則視乎受感染的神經線分佈。水泡可持續一至十四日,期間可能會出現膿皰或血水,並於兩至三星期內乾水結痂再脫落。

而常見生蛇病徵如下:

1. 背部、腰部、胸部,更甚近眼部皮膚出現蛇狀紅疹及帶有水疱

2. 患處感到灼熱,其後麻痺、刺痛、痕癢

3. 可能出現類似感冒症狀,如疲倦乏力、頭痛、腸胃不適、發燒等

生蛇的原因始於免疫力下降,未能遏止潛伏體內的帶狀疱疹病毒,所以高風險人士主要是曾經出過水痘且身體免疫力受影響的人,例如以下情況:

1. 50歲以上

2. 正接受化療

3. 患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免疫系統疾病、愛滋病

4. 長期服用免疫系統抑制劑(如口服類固醇)

5. 長期面對壓力

預防生蛇 免疫力最重要

年過50歲、出過水痘的成人亦可以考慮接種為生蛇而設的帶狀疱疹疫苗,疫苗可以提供約七成保護率。另外就是要增強免疫力,以免容易受帶狀疱疹病毒入侵,下面就為大家提供增強免疫力需要補哪8種營養素。(按圖):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