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和話你知丨每百人三人患驚恐症 突呼吸困難似心臟病發如何分辨

撰文:醫師Easy
出版:更新:

驚恐症為焦慮症的其中一種,在香港是十分普遍的精神疾病,每一百人當中約有2至3人患有驚恐症,而女性患上此病的機率比男性可高上兩至三倍。驚恐症可以在毫無徵兆下發作,患者會突然感到害怕和不安,身體會作出猶如心臟病發的生理反應,嚴重影響工作和日常生活。到底何謂驚恐症?成因為何?與心臟病發有甚麼分別?本文邀請了養和醫院精神科專科醫生潘佩璆醫生為我們解構驚恐症。

何謂驚恐症?發作時會呼吸困難、手腳抽搐!

潘醫生指,驚恐症又稱為驚恐障礙(panic disorder),是焦慮症(anxiety disorders)的一種。驚恐症患者會重複經歷驚恐發作(panic attacks),典型的驚恐發作會突然發生,即使並非遭到危及生命的境況,患者都會突然感到十分恐懼,彷彿自己即將死亡、暈倒、精神失控,發作時會出現呼吸困難、心跳劇烈、胸口發悶、步履不穩、手心冒汗、手腳震顫、四肢有針刺感等徵狀,部分較嚴重的病人,可能會出現下顎僵硬、手腳抽搐、神志不清。

驚恐症患者會突然感到十分恐懼,彷彿自己即將死亡、暈倒或精神失控。(圖片:Shutterstock)

潘醫生指出,驚恐發作一般持續數分鐘至一小時不等,其後徵狀會慢慢自然減退。由於發作時患者會感到十分恐懼難受,因此有部分患者會變得害怕獨自出門,變相會整天不出家門,亦會避免到人多而且難以隨時離開的場所,例如戲院、體育館、擠迫的街道、乘搭公共交通工具等,形成次生性的廣場恐懼症(agoraphobia)。

驚恐症成因繁多 解構4大成因

1. 遺傳因素

潘醫生指出,很多研究顯示驚恐症有明顯的遺傳性,驚恐症患者的一級親屬(first degree relatives),泛指父母、子女、兄弟姊妹,他們患上驚恐症的機率是一般人的五倍。至於單卵孿生者(即遺傳基因完全相同的雙胞胎)同患驚恐症的比率也遠較雙卵孿生者(即遺傳基因近似度與兄弟姊妹相同的雙胞胎)為高。

2. 生物化學因素

研究顯示,部分用作調節副腎上腺素(noradrenaline)、血清素(serotonin)及γ-氨基丁酸受體(GABA receptors)的化學物質或藥物可以產生或抑制驚恐發作,而腦神經細胞以這三種物質作為訊息傳遞的介質,因此有學者認為,腦神經細胞功能失調可能是驚恐症的成因。

3. 腦神經因素

動物實驗發現驚恐與逃避行為是由大腦深處的邊緣系統(limbic system)控制,而腦造影研究也發現,驚恐症患者的大腦邊緣系統與常人在結構上和功能上皆有所不同,因此推斷腦神經的結構異常或是驚恐症的成因。

4. 思維因素

從認知行為心理學的層面看,驚恐症患者的部分生理變化和感覺會引發一連串不自覺的思想,這些思想會令患者感到越來越緊張,產生惡性循環,最終形成驚恐發作。

驚恐症與心臟病發相似? 應如何分辨?

驚恐症發作時,患者會出現與心臟病發極為相似的徵狀,如血壓上升、手心冒汗、心跳加快、呼吸困難等。然而,潘醫生表示兩者不能一概而論,心臟病種類繁多、病徵各異,儘管與驚恐症的部分病徵有所重疊,但由於心臟病有較高風險,甚至會危及性命,因此建議出現相關病徵時,即使輕微也最好盡快到診所或醫院檢查,發作時更應該到醫院急症室求診,因為部分心律失常的心臟病要在病發時才能檢驗證實,這樣可及早診斷出所患疾病。

驚恐症與心臟病可同時發作?

潘醫生指,驚恐發作與心臟病發理論上是可以同時發生,驚恐症患者與普通人患上各種心臟病的機率相若。不過在驚恐發作時,患者的心跳會加快加強,因而增加心臟的負荷,甚至會誘發某些心臟病。假如同時患上驚恐症與心臟病,患者應遵從心臟科醫生的指示,預防及處理心臟病發作。

驚恐症發作時,心跳會加快加強,增加心臟的負荷,甚至誘發某些心臟病。(圖片:Shutterstock)

驚恐症突然病發 4個即時紓緩方法

驚恐症發作時,患者會感到十分害怕,因而產生次生性的恐懼及緊張情緒,令患者越來越緊張,因此在病發時,應盡量降低對病徵的恐懼情緒,以免產生惡性循環。

1. 放鬆自己

發作時先暫停手上工作,找一個令自己感覺較為舒適的地方坐下休息,放鬆自己。

2. 轉移注意力

驚恐症發作時,患者會浮現自己即將面臨死亡等恐懼負面思想,這時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身體其他感覺上,例如呼吸。患者徐徐一呼一吸,有助自己平復情緒。

3. 放慢呼吸

部分患者會在驚恐發作時出現過度換氣症候群(hyperventilation syndrome),呼吸會加快加深,導致體內的二氧化碳大量排出。潘醫生解釋,二氧化碳在體液中溶解後會變成碳酸,若身體過量排出二氧化碳,便會增加體液的醶性,降低身體內鈣離子的濃度,從而刺激神經細胞,產生頭暈、四肢感覺異常(如針刺感),甚至肌肉抽搐。這亦是驚恐發作時患者驚恐感覺加劇的主因。他建議患者可以放慢呼吸,或隨身帶備一個紙袋,需要時以紙袋蓋著口鼻呼吸,減少二氧化碳過度排出,有助紓緩病情。

驚恐發作時,患者可以放慢呼吸,或用紙袋蓋著口鼻呼吸,減少二氧化碳過度排出,有助紓緩病情。(圖片:Shutterstock)

4. 隨身帶備藥物

曾經驚恐發作的患者,醫生會處方鎮靜劑藥物讓患者可隨身攜帶,以備在驚恐突然發作時服用,可迅速控制恐懼感。潘醫生提供一個小竅門,患者在緊急情況下,可把藥片含在口中舌下,讓藥物繞過肝門靜脈循環系統,迅速傳送到身體其他部位(包括大腦)以助吸收。

驚恐症可斷尾嗎?

潘醫生指,調查發現約三分之一的驚恐症患者,經藥物或心理治療痊癒後不再復發,但大部分患者的病情仍會持續和反覆、時好時壞。要改善病情,患者應正確認識驚恐症的本質,改變自己對這種病的誤解,擺脫「我以為會死」的負面想法,降低對此症的不必要恐懼,有助他們在驚恐發作時不會過度害怕、減輕病徵。

真實個案分享 藥物與心理輔導相輔相成

潘醫生分享曾遇過一個驚恐症案例,是一名約五十歲的女律師,多年來都有突發性緊張害怕的感覺,每次發作時彷彿大難臨頭,精神馬上要崩潰般,同時她會出現一連串生理反應,包括呼吸困難、手腳麻痺有如針刺、心跳加快、胸口像被大石頭壓住。以上感覺一般只維持數分鐘,之後便會慢慢恢復正常。

多年來,她的病情反覆、時好時壞,除了針對驚恐發作時的病徵處方抗抑鬱藥物外,亦需著重心理治療,因此轉介至臨床心理學家,為她進行認知行為治療,配合心理輔導下,她的病情明顯改善,也減少了使用鎮靜劑,經數年努力終成功克服驚恐症。

最後,潘醫生提醒,驚恐症是能夠治療的心理病,很多人因不了解而錯過了治療的良機,持續承受著無形壓力和恐懼。他呼籲有相似病徵的人士不必感到尷尬,應及早求醫並尋求專業心理輔導,找出誘發驚恐症的原因,有助改善病情。

養和醫院精神科專科醫生潘佩璆醫生

以上資料由客戶提供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