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抽血驗癌症指數實屬多餘?醫生稱擔心患癌應做「這些檢查」

撰文:今周刊
出版:更新:

都市人自我健康意識抬頭,許多人每年都會去做健康檢查,不過有些健檢項目出現一項健保沒給付的「抽血驗癌症指數」,有醫生指出,自己從來就不會幫自己抽血驗癌症指數,認為是「完全沒用的檢查,多做一點都是困擾」。

台灣腎臟科醫生王介立在Facebook貼文指出,這些年來,自己做健檢,會加做一堆健保沒給付的檢查項目,但從來就不會幫自己抽血驗癌症指數,「完全沒用的檢查,多做一點都是困擾」。

相關文章:胰臟癌︱為何難發現?死亡率超過8成 年齡高有家族病史6類人高危

+3

王介立指出,以癌症抗原為例:「你的SCC升高,有癌症之可能」,「你的SCC正常,但仍無法排除癌症之可能」,他無奈稱「請問,那何必抽它」。王介立認為,檢查可以是提供獨立的預後資訊,這個一樣有改變決策的效果,只是不會是明確的二分法。。

王介立表示,抽血最有幫助的,是前列腺癌,他認為,未來一定有抽血篩檢癌症的可行方案,但照目前發展看起來也不太像是只看某個生化指標就能判斷的。總之,不要看到鱗狀上皮癌(SCC)抗原升高,就跟病人告知要去檢查排除鱗狀上皮癌。

王介立也建議,擔心肺癌,就去做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擔心腸道癌症,就去做鏡檢;擔心腹腔內癌症,就去做超音波或進階影像掃描;擔心子宮頸癌,就去做抹片;擔心乳癌,就去做乳房攝影;擔心鼻咽口腔癌,就去找耳鼻喉科醫師。「但要注意,以上檢查,並非所有人皆無差別適用」。

甚麼是癌症指數?

事實上,根據《台灣癌症防治網》衛教資訊,癌症指數是當身體內正常細胞產生某些疾病,如發炎反應、或異常分裂增生、甚至是癌症時,這些細胞會分泌一些特定的物質如蛋白質、多醣體等進入人體的血液、尿液,或身體組織中,此時可以用儀器及生化檢驗去測定這些較正常人濃度為高的物質的量,測出之數值就稱為癌症指數。藉由檢測這些癌症指數,希望能夠在癌症的診斷及治療上有所幫助。

理想的癌症指數應該具有診斷癌症的高敏感性及高特異性,可用以早期偵測特定的癌症,並且能夠用以精確地評估癌症預後。但是目前尚無任何一種癌症指數能達到這個理想的標準,所有的癌症指數其特異性均非百分之百,常常一種癌症指數在數種癌症中都可以升高。

此外,許多癌症指數的敏感性並不佳,許多癌症早期常常癌症指數是正常的;即使是末期癌症,指數也並不會百分之百升高。更重要的是許多癌症並沒有特別的癌症指數,例如頭頸部癌、胃癌、軟組織癌、惡性腦瘤等。而且許多癌症指數的高低也不能完全代表腫瘤生長的速率或大小,無法真正精確地評估癌症預後。

【延伸閱讀,更多銀髮保健養生建議】

【自我體檢】行樓梯食粟米4個簡單測試 30秒吞2啖水小心食道癌!

+3

肺癌|手指端肥腫半年後肺癌離世!失聲杵狀指你未必知6個症狀

+9

「本文內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