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稀土管制打亂中美談判節奏 分析:北京可槓桿複製至晶片戰線

中國稀土管制打亂中美談判節奏 分析:北京可槓桿複製至晶片戰線
撰文:外部來稿(中國)
出版:更新:

中國在稀土供應鏈上的成功,改變了貿易談判中的力量平衡。6月8日,英國媒體圍繞這一觀點,同時援引分析人士和商界人士報道指出,中國掌握著關鍵礦產供應鏈的主導權,在美國總統特朗普咄咄逼人濫施關稅後,中方出台一系列稀土出口管制,這不僅給美方帶來了壓力,還為中方提供了對美博弈的籌碼,更表明中方有能力對更為廣泛的關鍵商品實施出口管制措施。

分析人士指出,出口管制不僅幫助中國反制了美國,還打擊了那些迫於美國壓力而對中國採取更強硬立場的第三國,而在稀土出口管制方面發現槓桿作用後,中國未來還可以將這種方式複製到高科技供應鏈的其他領域,比如:針對美方可能進一步收緊的晶片管制,將鈦、鎂和輕稀土等材料也納入出口許可制度中。

隨着此前中美貿易戰逐步升温,稀土這一重要的戰略資源開始引起大眾關注,美國等西方國家尤其希望擺脱對中國稀土的依賴。(Getty)
隨着此前中美貿易戰逐步升温,稀土這一重要的戰略資源開始引起大眾關注,美國等西方國家尤其希望擺脱對中國稀土的依賴。(Getty)

此外,中國還在新型超強磁鐵、電晶體、電池、新型晶片和軟件等生產方面具有主導地位,在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汽車、無人機、機器人、感測器、智能手機等領域構建了「強大的產業協同生態系統」,以及相應的半導體、電池和人工智能技術。「槓桿平衡正迅速向有利於中國的方向傾斜,特朗普和他的團隊才剛剛開始意識到這一事實。」一名分析人士表示。

今年4月2日,美國特朗普政府對全世界高舉關稅大棒徵收所謂「對等關稅」,對華關稅高達145%。

隨後,中方立即出台系列措施精准反擊,除加征關稅外,還對釤、釓、鋱、鏑、鑥、鈧、釔等7類中重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英媒當時曾援引業內人士透露,中方正在建立出口許可制度。而在去年12月,中國還曾宣布嚴控對美出口鎵、鍺、銻、超硬材料、石墨等相關兩用物項。

專家認為,中方最近的出口管制措施,已將衡量中美貿易談判力量的「天平」,轉向北京方面傾斜。

稀土對於電動車、計算機、軍事設備等來說不可或缺。中國連雲港碼頭待出口的稀土礦。(VCG)

風險控制諮詢公司化險集團(Control Risks)的中國分析主管安德魯.吉爾霍姆(Andrew Gilholm)表示,出口管制不僅幫助中國反制了美國,還幫助打擊了那些迫於美國壓力而對中國採取更強硬立場的第三國。

「簡單的事實是,我們對此缺乏先例可循。出口管制對北京而言堪稱理想的工具,他們可以調整、收緊、放鬆,使其適用於所有國家或單一國家。」吉爾霍姆表示。

英媒稱,分析師們認為,美國和歐盟目前面臨的危險在於,中方在稀土出口管制方面發現的槓桿作用,也可能被複製到高科技供應鏈的其他領域,而美歐都挑起並陷入了與中國的貿易爭端。

策緯諮詢公司(Trivium China)的一份分析報告指出,如果中方希望對未來的局勢升級(比如美國進一步收緊晶片管制)作出回應,可以限制鈦、鎂和輕稀土等材料的流動,這些材料迄今為止還未被納入新的出口許可制度之中。

諮詢公司佳富龍洲(Gavekal Dragonomics)的研究主管葛藝豪(Arthur Kroeber)在給客戶的一份報告中說,中國還主導著新型超強磁鐵、更高性能的電晶體、更密集、更便宜的電池以及新型晶片和軟件的生產。此外,他還提到中國在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汽車、無人機、機器人、感測器、智能手機等領域構建了「強大的產業協同生態系統」,以及為這些產品提供動力的半導體、電池和人工智能技術。

「槓桿平衡正迅速向有利於中國的方向傾斜,特朗普團隊才剛剛開始意識到這一事實。」他補充道。

5月29日,《路透社》引述知情人士報道,美國特朗普(政府已下令供應半導體設計軟件的美國企業,停止向中國企業出售服務。(Reuters)

近日,《路透社》援引三名消息人士報道稱,隨著出台出口管制政策,中國已對稀土磁鐵行業引入了跟蹤系統。這些知情人士透露,中方的追蹤系統已於上周生效——要求生產商線上提交包括交易量和客戶名稱在內的額外信息。

據知情人士透露,中方於去年6月公布了建立稀土產品資訊追蹤系統的高層規劃,但直到上周才再次提及。報道認為,這一額外增加的審查表明,中國對稀土以及相關磁體的出口管制可能成為長期政策,而中國在這些領域的生產方面幾乎處於壟斷地位。

中國美國商會今年5月底的一項調查顯示,在受稀土管制影響的企業中,超過四分之三僅能維持三個月的庫存儲備,這突顯出許多工廠瀕臨停產。

中國歐盟商會則表示,被視為「最緊迫」的出口許可證審批數量近期有所增加,但歐盟企業仍在許可證申請流程中艱難應對各種困難。一名商界人士稱,目前尚不清楚中方是否有意針對歐洲。

與此同時,中方的出口許可證審批速度放緩,已引發多場緊急雙邊談判,並使中國在其他爭議領域獲得了更大的影響力。據知情人士透露,最近幾周,日本、韓國和一些歐盟成員國已經在北京直接提出了有關稀土的問題。

5月11日,瑞士日內瓦,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右)與美國財長斯貝森特(Scott Bessent,中)及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Jamieson Greer)舉行中美雙邊會談時交談。(Reuters)

英國媒體稱,相關國家如今正加強決心以減少對中國工業供應鏈的依賴,但策緯諮詢公司駐上海副總監湯姆.努利斯特(Tom Nunlist)表示,中方目前的出口管制已被證明「非常有效」,而且可能會持續下去,因為各國不可能簡單地「在一夜之間開礦並建立精煉業務」。他補充說:「中國首先需要弄清楚的是,如何更精准地運用其本已擁有的強大火力。」

據外交部網站6月7日消息,外交部發言人當天宣布:應英國政府邀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將於6月8日至13日訪問英國。其間,將與美方舉行中美經貿磋商機制首次會議。

稀土一直是中美貿易摩擦中無法被忽視的焦點。(Getty)

同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就中重稀土出口管制措施答記者問時指出,稀土相關物項具有軍民兩用屬性,對其實施出口管制符合國際通行做法。中國依法對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目的是更好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履行防擴散等國際義務,體現了堅持維護世界和平與地區穩定的一貫立場。

發言人表示,我們也注意到,隨著機器人、新能源汽車等行業發展,各國對中重稀土在民用領域的需求量正持續增長。中國作為負責任的大國,充分考慮各國在民用領域的合理需求與關切,依法依規對稀土相關物項出口許可申請進行審查,已依法批准一定數量的合規申請,並將持續加強合規申請的審批工作。中方願就此進一步加強與相關國家的出口管制溝通對話,促進便利合規貿易。

本文獲《觀察者網》授權刊載。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