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對等關稅」撼動全球 專家拆解佈局:「辣招」只有一目的

撰文:聯合新聞網
出版:更新:

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又譯川普)的「對等關稅」,掀起全球恐慌性賣壓。專家認為,特朗普關稅意在重塑全球金融系統、改造金融秩序,但這些做法或許無法讓美國更偉大,可能會推升物價,促使貿易夥伴另尋市場,並恐危及美元的主導地位。

《MarketWatch》專欄作家達斯(Satyajit Das)指出,特朗普想重塑美國及全球金融體系,「對等關稅」可能只是這個大膽策略的第一步,而非最後一步。特朗普的目標之一是掌控美國貨幣政策。二是改造國際貨幣系統,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米倫(Stephen Miran)就任前,提出海湖莊園協議,打算用關稅和貨幣調整,迫使其他國家向美國做出經濟讓步。

相關文章:特朗普「對等關稅」衝擊全球 美媒:四類生活用品或最受影響

+9

特朗普新金融秩序的另一要素,是替美國創造外國收入和資源。此種情況下,美國盟友須做出選擇,一是增加國防支出(目前軍工業由美國業者主導),或是支付美國的保護費用。烏克蘭研擬中的礦物與能源協定就是一例,美國試圖替相關援助取得報酬。達斯認為,同樣地,美國保護台灣的交換條件是取得台積電股權,並非無法想像。

然而,特朗普策略或許行不通,當局作法忽略了措施帶來的深遠影響,以及受影響國家的的反應。

達斯表示,短期而言,由於許多美國進口產品無法找到替代品,可能會推升物價、或是導致部分必需品短缺。相信外國企業會自行吸收關稅,太過牽強。2016年美國進口商品未見漲價,是因美元強勢,但特朗普當局表態想要弱勢貨幣。特朗普揚言,車廠若轉嫁上揚成本,將遭懲罰,只是把成本從消費者轉回企業。

長期來說,美國也許能用國內生產,取代一些進口。但轉變不會快速發生,消費者須面對高昂價格、選擇變少。儘管重振低附加價值產業的前景渺茫,但高階製造業回流也不容易,主要是美國勞工缺乏必須技能,而且這些產業通常高度自動化,難以創造就業。

達斯估計,關稅或許有助美國貿易夥伴。對美國銷售減少,生產商被迫降價,並將庫存銷往其他市場。美國貿易夥伴可望從中獲得的長期益好,是減少依賴美國消費者。另外,干擾資本自由流通,恐危及美元的主導地位,這對美國經濟優勢地位的重要性,遠勝製造業。

另一方面,特朗普政府也可能對美國資本市場,帶來永久傷害。米倫的重整美債提議,有如技術性違約,不會讓美國更偉大,反倒會讓美國加速從強大走向衰落。米倫建議用零利率或低利率的百年期公債,取代部分美國現行公債。

延伸閱讀:關稅戰|《富爸爸》作者警告「大蕭條恐已來臨」 建議改投資這些

+13

延伸閱讀:

傳川普態度鬆動了!財長力勸談判換利益 關稅終局可能比預期更快結束

川普威脅加碼50%關稅!中國放話奉陪到底 專家曝北京戰略盤算

【本文獲「聯合新聞網」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