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呆大賽|韓國短道速滑選手獲第三名 賽後透露「職業病」敗因

撰文:陳旭暉
出版:更新:

韓國一年一度的「發呆大賽」,今年來到第10屆,比賽12日在首爾漢江完成,由女主播權素雅(音譯)奪得冠軍。
不過今次比賽還有冬奧短道速滑選手郭潤起,他曾在2010冬奧會為韓國奪得5000米接力銀牌,並在今次比賽中獲得第三名。郭潤起賽後談及落敗原因,原來與其「職業病」有關。

自2014年舉辦至今,「發呆大賽」獲不小知名度,成為各地話題及模仿對象,香港更曾在2018年成為官方國際比賽場地。比賽規則很簡單,參賽者須在90分鐘時間內放空注意力,但期間不能睡覺、聊天、看電話等等。若比賽結束時仍有多名勝者,通過心電圖來評估,則會由觀眾投票的評分來決定名次。

韓國一年一度的發呆大賽。(Youtube截圖)

今屆比賽有77人參加,從小學生到60多歲都有。雖然參賽者有其他網絡名人以及女團成員,但冬奧滑冰選手郭潤起成為最大焦點。他與隊友一同參賽,但只有自己進入決賽,並最終獲得第三名。

被問到參賽原因時,他回答:「我參加過五次(冬季)奧運會,一生都在與其他人競爭,所以我很想休息。」郭潤起續稱今次參賽目標是奪冠,但最終因心跳出現起伏只得季軍。

冬奧短道速滑選手郭潤起今次參賽獲第三名。(Instagram)

他續解釋,原來是因為最後階段響起鐘聲,讓他身體不由自主進入衝刺狀態:「對短道速滑運動員來說,鈴聲標誌著最後一圈,是一個非常緊張的時刻。這就是鐘聲響起時,我心臟劇烈跳動的原因,我嘗試盡可能按着它,但很困難。」

郭潤起(白衫)透露落敗原因,原來是「職業病」。(Getty Images)

郭潤起又表示很認同這個比賽,讓忙碌的都市人能從中尋找自己存在的價值;冠軍權素雅賽後受訪時,表示她時常因為睡着而坐過站。賽事主辦方亦稱,看到比賽連續10年獲得關注,證明城市人的生活依然忙碌,「最近整個家庭一起參加比賽的數量有所增加,即『發呆』這行為不全是負面的」。

韓國媒體《nate》訪問成均館大學社會學教授具正宇(音譯),他認為韓國社會處於過度競爭及極端衝突的狀態,這項比賽如此受歡迎,反映人們強烈地希望在這種環境下,與某些事物完全隔絕。

不少參賽者都會精心打扮去參加發呆大賽。(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