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花世界盃香港站|美國金牌班底團體摘銀 隊友各有風格成優勢

撰文:趙子晉
出版:更新:

美國女子花劍隊以巴黎奧運金牌陣容為班底,雙金得主姬花(Lee Kiefer)領軍,惜未能領美國隊在香港站女子花劍世界盃登頂,在決賽不敵意大利,連續兩站負意大利屈居亞軍。
美國的劍擊發展成熟,百花齊放,香港站一鳴驚人的15歲華裔小將劉婕琳(Jaelyn Liu),正是最佳例子。美國得以成為劍擊強國,多得他們獨特的劍擊文化。

美國女花以巴黎奧運金牌陣容作班底。(FIE圖片)

女花世界盃香港站|港隊團體賽15名完賽 江旻憓現身支持舊隊友

女花世界盃香港站完成兩日的個人賽後,今日(12日)轉戰團體賽,由應屆奧運金﹑銀牌得主姬花(Lee Kiefer)與施古絲(Lauren Scruggs)領軍的美國隊,繼續夥拍溫特本(Maia Mei Weintraub),而杜布洛域(Jacqueline Dubrovich)的位置則由迪禾莉(Delphine DeVore)取代。

美國隊首圈輪空後,接連輕取羅馬尼亞及韓國隊,四強再以45:28力克加拿大,躋身香港站決賽,與意大利合演巴黎奧運的花劍女團決賽戲碼,惟意大利初段已建立優勢,美國中段更落後至雙位數,結果以27:45落敗,繼上月的釜山站世界盃後,再度不敵意大利屈居亞軍。

巴黎奧運雙金得主姬花是美國隊的領軍人物。(盧翊銘攝)
意大利蟬聯香港站的團體冠軍,美國﹑法國則列亞﹑季。(FIE圖片)

15歲的美籍華裔小將劉婕琳日前奪冠,何解她沒有代表美國出戰團體賽?美國隊的遴選機制中,在全美排名前四的劍手,將獲得參加世界盃的個人賽及團體賽資格,換言之,即使劉婕琳贏冠軍,她還是無法參與團體賽。

女花世界盃香港站|15歲華裔小將神奇奪冠 爆冷挫奧運金牌師姐

就算劉婕琳在香港站奪冠,團體賽依然無她份。(FIE圖片)

說實在,世界各地劍擊隊的遴選機制也是大同小異,當地排名接近左右一切,正如香港,劍手們需要透過本地賽爭取本地排名進入香港隊,一同在體育學院內集中訓練,然後再憑排名定奪國際賽資格誰屬。

不過,在美國卻沒有「體育學院」的存在,國家隊教練的角色只是在代表美國隊出戰時才登場,其餘的訓練時間,美國隊的劍手仍是在自己所屬的劍會訓練﹑跟隨來自世界各地的教練指導。除了美國本土教練外,中國﹑德國﹑法國等來自五湖四海的教練在美國「搵食」,前港隊花劍代表顏冠一也是留美的海外教練之一。

世界各地的教練各有特色,就如中國教練注重基本功﹑講求服從性;歐美教練則以戰術行先,要求劍手靈活運用各種戰術,而四方八面的不同「門派」,每季5次的全美賽事就是最佳的試煉場。

以上周在堪薩斯(Kansas City)舉行的全美賽而言,最高組別成年組的「D1」賽事,六個劍種皆有過百人參賽,當中男子花劍更是多達267人,就算是少年組(17歲以下)賽事也輕鬆過百。能夠在強手林立的全美賽事中脫穎而出,登上頒獎台已非易事,在全美排名前列的劍手必定練得一身好武功,是信心的保證。

每次的全美賽事也有大量美國劍手參賽。(USA Fencing)

美國女花賽後受訪,認為這種文化令美國劍手更有競爭力,「美國有大大小小不同的劍會,各有來自不同地方的教練,訓練出不一樣的風格,就像我們隊中,四位劍手都是不同打法,美國國內比賽的變化更大,我們在參加全國賽時需要應付不同類型的劍手,是一種鍛鍊,使我們代表美國隊出外比賽時更有競爭力。」巴黎奧運個人銀牌得主施古絲如此說道。

美國隊的德國籍教練比斯多夫(Ralf Bissdorf)同樣認為這是優勢,「在教練角度上都是好事,因為每人有獨特的風格,我可以在不同情況打不同的排陣,對手很難應付,但有時我們也要應不同對手再作調整。」

美國隊教練比斯多夫(右)認為擁有風格不同的劍手,是她們的優勢。(中國香港劍擊總會圖片)
由左至右:姬花﹑施古絲﹑溫特本﹑迪禾莉。(FIE圖片)

美國隊成員將在今晚及明日分批返美,即使在地球的另一端,幾位女將亦有關注加州的嚴重山火,表示當地不少劍會亦受影響,「祝願劍擊大家庭的所有人都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