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三分二肺癌患者非煙民 專家:華人基因所致

撰文:中天新聞網
出版:更新:

肺癌擠下大腸癌成了台灣新癌王!

《中天新聞網》獨家專訪前台大校長及醫學院院長,現任中研院院士楊泮池,肺癌權威的他說他們努力在找原因。

有些不抽煙的人會得肺癌,是因為台灣人的基因變化比其他地區高,但目前發現肺癌時,有五成的人已經是肺癌四期。

肺癌最常見的症狀就是沒症狀 發現時很多已是晚期(點圖了解更多):

+14

楊泮池指肺癌跟別的癌症不一樣,沒有特殊指標可以篩檢:肝癌有抽血「胎兒蛋白指數」與定期超音波;攝護腺癌抽血有PSA指數。無聲無息的肺癌不但是十大癌症死因之首,也是最燒錢的癌症。

楊泮池說大部份臨床發現時真的就是肺癌末期,而肺癌最常見的症狀就是「沒有症狀」,肺一旦痛起來已是晚期症狀。

「最大的問題就是大家普遍認為肺癌是抽煙的才會得的病,這是錯誤的!在歐美無論男女,肺癌患者大多有抽煙的病史,但在台灣的肺癌患者並非如此。在台灣的肺患者當中,竟2/3沒有抽煙,1/3有抽煙!於是我們開始研究為何台灣抽煙的人口與肺癌不是等比,後來研究發現亞洲人的『基因』對於外來致癌源(二手煙、空氣污染)受到的影響很大。」

【延伸閱讀】《青春有你3》26歲偶像蔣智豪失蹤7個月突貼文自揭患肺癌:我走啦(點圖放大閱讀)▼▼▼

+12

肺癌與肺腺癌有何不同?肺腺癌大幅成長與環境和基因有很大關聯性

肺癌分為鱗癌與腺癌(肺腺癌),肺癌的鱗癌與抽煙有較大關聯。但台灣煙害防治法成立後,鱗癌下降,肺腺癌反而大幅增加。目前肺癌一期的五年存活率是80%,二期五年存活率50%,三期五年存活率30%,四期五年存活率只有10%以下。而大部份發現的,五成卻是已經四期了。

楊泮池說目前無法早期發現是個最大問題,如何早期篩檢出初期肺癌,讓可以治癒的第一期增加,降低肺癌四期的發生率。這也是什麼楊泮池要推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LDCT)定期篩檢,早點「抓」癌。

【延伸閱讀】三姊妹一年內相繼患肺癌 均未滿60歲沒抽煙 醫生揭可能原因(點圖放大閱讀):

+14

台灣肺癌病患大多屬於「不抽煙的肺癌」

台灣的肺癌中,肺腺癌佔所有肺癌的70%-80%,加上X光要照到肺癌腫瘤要3cm左右才看得到,已不是一期,1cm以下肺癌腫瘤幾乎照不到。所以楊泮池說服政府希望推廣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LDCT),一開始針對老煙槍,與有肺癌有家族史的民眾開始做。

去年七月一號到今年六月底的時間開始做,成果非常成功,短短一年篩了近五萬人,有531位肺癌病患找到了。重點是85%做篩檢的人,大多是零期和一期,等於這些病患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開完刀就可以回家,日後只要追蹤就好。

【延伸閱讀】54歲婦陪閨密看老人斑 醫生反關心她臉上的痣 一驗竟是癌腫瘤(點圖放大閱讀)▼▼▼

+30

華人帶有高比例EGFR基因 空污問題不容忽視

而空污的研究也有新發現,楊泮池指出,PM2.5空氣污染會活化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使致癌基因表現更高、癌化進程更快,由於華人帶有高比例的EGFR基因,空污問題不容忽視。

台灣肺癌已經連續19年居頭號奪命腫瘤。平均每小時就有1人因肺癌而死亡。為迎戰頭號奪命腫瘤,中研院院士楊泮池日前首度偕六大學會呼籲設置「肺癌辦公室」,希望能整合資源守護台灣人健康。

除了預防、篩檢外,現況晚期肺癌患者比重仍逾五成,晚期治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藉由接軌國際標準治療,幫助提高不適合手術的晚期肺癌患者的治療效果,絕對是肺癌辦公室要達成晚期肺癌五年存活率倍增的重點。他坦言,健保資源限制下,現仍有部分「標靶藥物」未獲給付,「免疫藥物」的給付也與國際指引有些許落差。因此,三級防治目標是讓健保提供的肺癌治療能接軌國際,幫助提升晚期患者存活率及生活品質。

本文內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的立場。

延伸閱讀:

肺癌發生率竄升榜首!該選哪種手術? 醫揭「關鍵選擇考量」

【本文獲「中天新聞網」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