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發韓國連鎖危機的第一張骨牌 可能已經倒下

撰文:外部來稿(國際)
出版:更新:

韓國總統尹錫悦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受到美國的高度重視和熱情接待。首腦會談形成了6份成果文件,加上幾場風光的英文演說,尹錫悦總統完成了既定目標,還吸引到了至少59億美元的投資承諾。

但引發韓國連鎖危機的第一張骨牌,可能已經倒下。

美國澆了盆冷水

今年1月,尹錫悦在接受《朝鮮日報》採訪時,曾提出「韓美共同規劃、共同實施核演習」,作為應對朝鮮核、導彈威脅的對策,並表示「這實際上是一個不亞於核共享的有效方案」。這一方案被稱為「韓國式核共享」。

在韓國看來,作為主權盟國,韓美應該共享核武器相關訊息,並共同策劃和執行。如果美國拒絕在韓國部署核武器,那麼應該考慮韓國自主擁核的選項。可以說尹總統此次訪美真正看中的,是拜登武官攜帶的「足球」核手提箱。

對於這樣熱切的大國夢,美國當然不會吝惜一盆冷水。

4月27日,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在五角大樓與到訪的韓國總統尹錫悦會面。(Reuters)

此次尹錫悦訪美簽署的《華盛頓宣言》,核心在於提出加強對朝鮮延伸威懾的方案,成立韓美核諮商小組(Nuclear Consultative Group,NCG)。所謂延伸威懾,指如果美國的盟國受到核攻擊,美國將動用核武器、導彈防禦能力、常規武器等進行報復。宣言用到了「朝鮮對韓國的任何核攻擊都將得到迅速、壓倒性和果斷的回應」這樣的措辭。

但《華盛頓宣言》沒有對《韓美共同防禦條約》作出任何實質性的延伸,發布實施核打擊命令仍然是在任美國總統的「獨斷權限」,有壟斷性、凌駕性和排他性。而且《宣言》仍然強調半島無核化和核不擴散體系的重要性,這一姿態雖然虛偽,但也說明美國還不能現在就為了韓國公然挑戰《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相當於否決了韓國自主擁核及核技術轉移等一系列可能,朝鮮半島在可見未來內,仍將處於核不對等狀態。

在這種情況下,韓美核諮商小組的實質只能是一個折中之後的無奈之舉,將美國對韓國的核保護傘實體化,算是對安全承諾的一種兑現,也可以應付韓國國內極端保守勢力的鼓譟。此前,韓美外交、國防部次官或室、局長級人士參加的延伸威懾戰略協議體(EDSCG)會議原本是不定期舉行,尹錫悦政府上台後決定每年舉行一次,本意是希望提高韓國的知情權和參與度,同時提高總統府在國內軍界的威望,新的NCG仍然保持了美主韓從的結構,換成諮商的名頭,不改變美國做決策、韓國等通知的實質。

2023年3月13 日,在韓國延川,韓國和美國士兵參加了他們的聯合渡河演習。(Reuters)

美國將核保護傘實體化的另一個動作,是計劃在朝鮮半島周邊部署更多「戰略資源」,包括戰略核潛艇、航空母艦、戰略轟炸機等。尤其是美國彈道導彈核潛艇將訪問韓國(目前消息是俄亥俄級緬因號),是1980年代之後四十年來首次,這與美國維護核不擴散的惺惺作態背道而馳。

但核潛艇的戰略價值在於隱蔽,這種事前公開的訪問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而且與此前美英兩國與澳洲結成AUKUS安全夥伴關係,並向澳洲轉移核潛艇、參與配套設施建設,協助訓練艇員相比,韓國主動將靶紙貼在了自己背上,得到的卻非常有限。

「延伸威懾」的對象,是距離首爾只有80多公里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從立國開始韓國保守黨就與北方天然敵對,李明博、朴槿惠時期南北關係也非常緊張。但是尹錫悦現在大肆渲染朝鮮威脅,促使美國重申安全承諾,增加美軍在韓國的存在,相當於徹底關上了與朝鮮修好的大門,半島局勢必然進一步惡化,「李、朴時代」朝鮮使用的「逆賊敗黨」「傀儡鼠輩」等稱呼很可能再次落到尹錫悦頭上。

金正恩於2023年3月27日指導核武器兵器化工作。 (朝中社)

尹錫悦沒有爭的意思

除了防務,尹總統還有一份經濟合作成績單。韓國總統府畫出的戰果是:美國空氣化工產品公司和普拉格能源公司等氫能企業,安森美半導體、格林特威德等晶片企業,以及PureCycle Technologies和EMP BELSTAR等綠色企業,決定對韓國進行相當於19億美元的投資。Netflix將在接下來四年中對韓國投資25億美元用於內容製作。

白宮強調的重點,則是現代汽車陸續投資54億美金在佐治亞州的電動汽車工廠已經開始興建,將會創造8100個就業崗位。SK創新將和福特將投資114億美元在肯塔基州和田納西州分別建造電池產業園,創造11000個就業崗位。三星電子在德州修建的半導體制造廠總投資將達到250億美元。韓華將在佐治亞州投資25億美元擴充光伏工廠的規模,提供3000個就業崗位。同樣提到了Netflix將投資25億用於購買韓國製作的內容。

作為亞洲娛樂工業的高地,雙方都很滿意的Netflix投資算是什麼水平呢?

2016年到2021年,Netflix在韓國投資的規模如上表,2021年投資額5500億韓元,約摺合4.1億美元。按照增幅比例和此次承諾的金額,Netflix在韓國的投資不僅沒有大幅增加,甚至增幅還有放緩的趨勢。但美國輸出了硬標準,韓國輸出了軟實力,確實是雙贏。

Neflix宣佈未來投資25億美元於韓國製作的影視內容。2023年4月25日,韓國總統尹錫悦與Netflix聯合首席執行官泰德薩蘭多斯出席記者會。(韓聯社/路透社)

其他的幾項成績,就很難讓人樂觀看待了。能源、晶片、氫能行業的6家美國頂尖公司,對韓國總投資額還不如Netflix這個媒體公司,而韓國的大企業則寧可去大洋彼岸的農業州建城設廠,也不肯將同樣的工作崗位留在國內。不知道此次陪同訪美的韓方產業界人士,韓國三星電子會長李在鎔、SK集團會長崔泰源、現代汽車集團會長鄭義宣、LG集團會長具光謨、樂天會長辛東彬、韓華集團副會長金東官這些世襲財閥,其中不乏上屆政府的階下囚,本屆政府的座上賓,到底作何打算?

而經濟方面還有一個隱藏的重點,那就是日本和韓國在美國的市場地位問題。日韓的產業重疊程度很高,美國小型汽車市場更是兩國企業的命脈。但《削減通脹法案》給兩國都帶來了巨大的貿易壓力,美國還有針對韓國鋼鐵、鋁製品的專門關稅門檻。這次訪美,尹錫悦似乎完全沒有向美方爭取合理貿易利益的意思。

至於為什麼有這樣的局面,就不能不提美國人發明的friendshoring(友岸外包)了。

尹錫悦訪美帶同一眾韓國巨企總裁,包括席上的樂天董事長辛東彬。(Reuters)

簡而言之,就是以意識形態劃分陣營,將供應鏈儘量建設在己方陣營的友岸地區,以應對可能存在的政治風險。這一方面創設了民主社會創造經濟繁榮的議程設置,另一方面將盟國綁定在自己的產業鏈中下游,達則我肉你渣,窮則肆意壓榨。

根據英國媒體報道,美國曾經在尹錫悦出發前,明確要求韓國政府敦促國內財團,如果中國禁止美國存儲晶片製造商美光在華銷售,韓國企業不要填補美光留下的市場缺口。這一要求連法案的表面功夫都懶得做,視韓國經濟主權如無物,完全不考慮韓國的產業發展和經濟利益,按道理應該是雙方爭議的焦點,但無論是演講、聲明、還是宣言,韓美都對經貿方面的實質性問題默契地保持了沉默。

尹錫悦政府急迫地倒向美國,和美國對韓國及尹政府的壓榨和利用,我認為是由於同一個動因導致。

據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年初發布的《2022年12月及全年進出口動向》報告顯示,2022年韓國出口額為6839億美元,按年增長6.1%;進口額為7312億美元,按年增長18.9%。貿易收支出現472億美元的逆差,創歷史新高。這是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韓國時隔14年首次出現貿易逆差。規模為金融危機前1996年(206.2億美元)的兩倍多,刷新歷史最高紀錄。

韓國在2022年出現14年來首次貿易逆差。(Trading economics)

韓國出口月出貨量的萎縮始於2022年10月份,下降的最主要原因是晶片出口走弱。

貿易部數據顯示,2022年12月韓國半導體銷售額按年下降29.1%,為連續第五個月下降。韓國財政部預計,2023年出口可能下降4.5%,進口可能下降6.4%。

韓國央行發布《經濟展望更新報告》,將2023年韓國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預期從原先的2.1%下調至1.7%,調降了0.4個百分點。而亞洲開發銀行最近對明年韓國經濟增長率的預期更是低至1.5%,較9月公布的2.3%下調了0.8個百分點。

據韓國央行預估,明年韓國民間消費增長率僅為2.7%,較今年下降2個百分點;內需對淨增長的貢獻度也將從今年的1.8%減少到明年的1.4%,報復性消費對於經濟的提振更多是一種美好的願望。

作為出口導向型經濟體,韓國經濟出現這樣嚴重的結構性問題,與韓國選擇的政策路線有直接關係。

韓國科技企劃評價院的《技術水平報告》,多年來一直評估韓國各行業「領先」中國的時間。如2022年的報告結論認為,2010年還領先中國3年的韓國技術水平,到2020年已落後中國0.1年。

韓國對中國出口出現明顯下降。(Trading economics)

「在調查的11個產業種類中,除了國防領域,調查分析了建設交通、防災安全、航空航天、機械製造、納米材料、農林水產食品、生物醫療、能源資源、環境氣象、訊息通信技術和軟件10個領域。

2010年,韓國除了在航空航天領域落後中國0.1年外,其他9個都領先。但到2020年,韓國在多個領域被中國趕超——航空航天、生物醫療、能源資源、訊息通信科技和軟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原本被視為IT強國的韓國,如今在移動通信、系統軟件、人工智能、虛擬技術等新一代技術上,已把主導權讓給中國。」

由於中國的市場體量巨大,國內市場有充足的競爭機制,新興產業有足夠的發展空間,成熟後就能夠面對國際競爭,往往後來居上。科技領域發展不夠快速的韓國本來面對的就是要麼與中國合作,要麼和中國對卷的兩難局面。如果不是美國全面打壓中資企業,推行「友岸外包」,韓國財團恐怕連現在的市場份額都保不住。

三星手機在中國的巿場份額曾經達近20%,但如今跌至不足2%。

2013年三星手機在中國市場份額為19.7%,高居第一,後來跌到1%。但從全球市場來看,三星維持住了第一的份額,這其中美國對於中資手機品牌的打壓和抹黑起了巨大作用。

2021年,中國大陸面板廠商終結韓國17連霸,市場份額41.5%,2022年增至43%。2023年2月,大陸面板廠佔全球電視面板市場份額的70%,台灣20%,日韓9%。LCD面板領域,2021年大陸面板廠商份額50.9%,韓國廠商份額14.4%,處於不斷放棄狀態。韓企佔優的OLED面板領域,2021年份額有82.8%,中國廠商份額從1.1%增至16.6%。2022年第三季度,在智能手機OLED面板市場,中國廠商已經佔據全球30%份額。

2012年,韓系起亞、現代等汽車在中國市場份額超過10%,2019年降至4.7%,2022年一季度降至1.8%。2022年現代、起亞等韓系汽車品牌在全球有8.1%的市場分額,排在第三,但是隨着2022年中國出口汽車達到331萬輛,2023年中國將沒有懸念地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一汽車出口國,韓國汽車企業的好日子也進入了日落時刻。

現代(Hyundai)等韓國大型汽車品牌正面臨中國汽車品牌帶來的強烈競爭。(Getty)

韓國產業界面對的不再是以往潮起潮落、總有退去時的經濟危機,而是一夜之間滄海桑田的歷史大勢,其無力和絕望可想而知。

面對巨大壓力,尹錫悦雖然沒有替歷屆政府做「裱糊匠」的義務,但也用訪美期間的實際行動,表明了不打算擔負起總統歷史責任,寧願飲鴆止渴的態度。長期的國家尊嚴和政治信用,可以用來換取短期的個人業績和經濟刺激。只要五年任期內,財團仍然能提供足夠的就業崗位作為安慰,基層民眾就只能繼續卷生卷死,參加財閥設計好的魷魚遊戲。至於整艘大船是不是正在沉沒,那是下一任船長的問題。

尹錫悦訪美:韓國總統尹錫悦在華盛頓國會發表演說,獲全場議員起立鼓掌夾道歡迎,回國後恐怕畫面不一?(Reuters)

比起出訪,回國後更麻煩

美國當然也看清了大勢所趨,一方面加緊挖空韓國高附加值產業的速度,要求韓國企業在美國設廠、派人、轉移技術,另一方面已經顧不上吃相,瘋狂壓榨韓國的地緣政治價值。除了前文提到的動作之外,美國還將提升韓國的「合成作戰能力」認知作戰部隊、網絡作戰部隊、無人機作戰部隊,都將是韓國下半年的「重點工作」。

除了這些外部因素,尹錫悦團隊內部也有一些令人不安的變化。

在訪美之前,國家安保室室長金聖翰閃電辭職,韓國高級官員匿名透露,這位與尹錫悦相識50多年的小學同學是被開除出總統團隊的。表面原因是美國方面7次向韓國約請,想請韓國組合BLACKPINK和美國歌手Lady Gaga在兩位總統的會面現場做聯合演出,但是金聖翰團隊沒有將此事報告總統和夫人,導致演出沒能成行。

曾盛傳會為尹錫悦訪美會場上獻唱的BLACKPINK最終並沒亮相。(影片截圖)

實際原因則是金聖翰反對尹錫悦激進的一邊倒,被尹總統親自辭退。國家安保室室長的位子雖然由韓國駐美大使趙太庸暫代,但實際上掌握了對美外交話語權的是之前在對日綏靖中頗有心得的國家安保室次長金泰孝。

對於《華盛頓宣言》內容是否事前知會了中國,美韓兩國,韓國總統府和韓國外交部有互相矛盾的表述,足見韓國總統室與外交部之間的矛盾已經公開化——畢竟外交部由職業外交官組成,而職業公務員往往都是一路考試的普通家庭子弟,與保守黨有天然隔閡是情理之中,但公然互相拆台則非常罕見,考慮到金聖翰的結局,外交部長官樸振此次訪美又異常低調,恐怕也是官位不穩的徵兆。

最後還有一個不得不提的人,各國媒體尤其是韓國官辦媒體,對在野黨這幾天的動態似乎有意忽略,實際上以李在明為首的共同民主黨一直在對尹錫悦連篇累牘地大加撻伐。雖然現在停留在文鬥,但在野黨一定會想方設法地將這股熱風吹向法案修訂和國會選舉的方向,這也很可能是尹總統回國後,要面對的最撓頭的一個麻煩。

這些大大小小的麻煩,訪美之行一個都沒有解決,不知道在尹總統看來,到底值不值得?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觀察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