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新聞法︱誰是最大受害者?泛民:官方曾獲益 建制指網上無王管

撰文:林劍
出版:更新:

「假新聞」(或虛假資訊)於近年本港社會是相當尖銳的問題。特首林鄭月娥在今年《施政報告》提到,完善國安工作其中一個項目在於打擊「假新聞」,並在40項立法建議中,提及「研究和檢視應否修訂或制定法例,以打擊在社交媒體散播假新聞和仇恨言論,以及侮辱公職人員的行為」。
虛假資訊對社會的禍害,相信沒有人會質疑。自修例風波以來,網絡上有大量真假難辨甚至明顯虛構的消息流傳,為社會矛盾添柴。官方也傾向將市民對政府的不滿,歸咎於「假資訊」的影響。保安局局長鄧炳強曾表示,部分假消息已「植根於社會,埋下治安的隱患」,林鄭月娥更稱:「特區政府就是假新聞的最大受害者。」
不過「假新聞」這回事,本身並無政治立場之分,綜合多名學者和民主派政界人士的分析,即使是親政府陣營也存在一些失實資訊,有時可能反而對政府有利。亦有建制認為,社交網近乎「無政府狀態」,比一般媒體更危險,不可能任由攻擊政府的虛假資訊在社會流竄。
「假新聞」立法爭議——上篇

網絡謠言抹黑敵對陣營情況普遍

在「後真相時代」下,受眾傾向通過情緒和政治立場,而非證據判斷事件真假。香港過去兩年政治矛盾擴大、社會撕裂加深,透過謠言抹黑敵對陣營時有發生。在互聯網時代,社交網絡的演算法加深同溫層效應,因此不同政治立場人士形成「平行時空」,各走極端,只願相信合乎個人政治立場的資訊,懶於或不願查證。

過去兩年間,被政府及建制派重點批評的不實/欠缺根據資訊,包括警察於前年8.31太子站事件中「打死人」或有人「被失蹤」(欠缺證據,《傳真社》亦曾成功訪問6名「懷疑遇害者」,證實他們仍健在)、接受新冠病毒檢測會導致「基因送中」(欠缺根據)、接種中國製新冠疫苗會「打死人」(欠缺根據),等等。

葛珮帆:虛假資訊導致社會分裂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葛珮帆曾對假資訊立法,作詳細資料搜集,並於7月在立法會提出「立法打擊網上虛假資訊」議員議案。她接受《香港01》訪問時嚴厲批評,有人在網上不斷散播虛假資訊,導致社會分裂、削弱政府政策效果,動機很明顯是令社會不安,認為只有具有此犯案意圖,就應有法例規管。她又質疑,雖然「黑暴」陣營聲稱行動沒有大台,但個人懷疑背後有人統籌,散播網上謠言就是行動之一。

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表示,規管新聞媒體向來是「國安層面」的事情,因教育、媒體兩大範疇涉及意識形態的塑造,網上資訊也是「媒體」範疇的一個面向。香港長期以來都沒有這方面的管制,如同「無政府狀態」,但在《國安法》的新憲制秩序下,政府不可能任由攻擊政府的虛假資訊在社會流竄。

不過要處理虛假資訊的問題,情況遠比想像中複雜。

個案一:政府長期不澄清區議員追薪傳聞

今年7月,有政府消息傳出,指宣誓的區議員如曾參與民主派初選、曾借出議辦作初選票站或擔任工作人員、曾簽署「墨落無悔」聲明等,將會失去資格兼被追討上任以來一切薪津,涉款可能每人逾百萬元;若區議員在被DQ前主動辭職,當局會將個案「凍結」,不會追討薪津。該消息導致逾200名區議員請辭,但其後政府對於此說法一直不置可否,遲遲不澄清。

最終,政府於9月初公布區議員宣誓安排,未有交代任何薪酬安排。政府對於被裁定宣誓無效的區議員,並未如傳聞所指般追討一切薪酬,而是逐個個案審視。至於已辭職的區議員,也有人被追收部分開支,個案並無「凍結」。

民政事務局局長徐英偉回應相關事件時,僅表示「我都不知道為何他們會辭職」,著記者去問辭職的區議員。政府也沒有表明,根據這些風聲作報道的媒體,是否也在傳播「假新聞」。

林鄭:如果日日要澄清就乜都唔使做

政府於此事的處理手法遭到批評,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當時就質疑,政府通過媒體放出風聲「出口術」,向區議員製造巨大的心理壓力,誘使其自行辭任,減低大規模DQ區議員的震盪,批評這一系列操作頗為「卑鄙」。

不過,特首林鄭月娥今月初在一個電台節目上回應指:「我又唔知呢個傳聞(向區議員追薪)係出自邊度,我哋每日都有好多傳聞,如果每日我哋(政府)都要不斷澄清呢啲喺社會上流傳嘅訊息,根本就乜嘢都唔使做。」此一回應口徑,與政府一直稱「假新聞對社會危害很大,要快速澄清」,有明顯出入。

延伸閱讀:施政報告︱區議員追薪是否假新聞? 林鄭:我都唔知傳聞出自邊度

政府DQ區議員追薪消息傳出後,大批民主派區議員辭職,包括民主黨主席羅健熙。(資料圖片)

羅健熙:刻意容讓有利風聲流竄

「其實政府是選擇性地,針對一些對他們不利的傳言,但就故意容讓一些明知是假、對自己有利的謠言發酵,不去澄清。」今年7月辭任南區區議員的民主黨主席羅健熙向記者如此總結。他早前亦於一個電台節目提到,追薪傳聞影響甚大,如果是假的就應快速澄清,但政府刻意容讓這些風聲流竄,製造「不確定性」,令區議員無法再專心工作,是導致眾多區議員辭任的主因。

羅健熙又質疑,政府提供的資訊是否就等於「正確資訊」,首先已是一個疑問,而從政府對於區議員宣誓、追薪風聲的處理,令人更加懷疑其背後的動機:「政府說要『打擊假新聞』,這句說話本身可能都是一個『假新聞』。」

延伸閱讀:拆局︱區議會「特辣」方案引辭職潮 政府「兵不血刃」驅敵成功?

個案二:7.21襲擊 「藍營」指控林卓廷為「禍首」

另一個極具爭議案例,在於元朗7.21襲擊起源。前年7月21日晚,有大批白衣人在元朗西鐵站內外襲擊市民,警方於接報後39分鐘才有人到場,未有當場制止襲擊,當晚亦無拘捕持械白衣人,成為反修例風波至今,最具爭議的事件。

事後在「深藍」陣營中,流傳一個說法,指事件的起源是民主黨前立法會議員林卓廷帶示威者入元朗鬧事在先,白衣人打人則是「元朗居民保衞家園」。立法會議員何君堯,至今都經常在其社交網直播、平日發言之中,重複此一說法

法官判詞:被告無根據下指控林卓廷帶頭搞事

不過若仔細考究,林「帶人搞事」說法並無證據。翻查多間媒體直播片段、已公開的閉路電視片段、目擊者憶述,當日事發前元朗並無黑衣人示威。其中在今年7月一宗白衣人案判刑時,主審法官葉佐文表明,被告黃英傑指控林卓廷在元朗站內帶頭搞事、打人,但審視證據後,林當時到場後只是在安撫閘內人士,被告沒有目擊林卓廷的行為卻即時有定論指控對方,毫無根據。

林卓廷在7.21當晚具體角色,現時仍有待法庭驗證,但以現時公眾所接觸到的證據,將林說成事件「罪魁禍首」,似欠缺根據,而政府目前以司法程序為由,拒評7.21事件。

延伸閱讀:元朗721襲擊案 官斥白衣人集體私刑令市民恐慌 須判阻嚇性刑罰

監警會報告誤用假圖

對於7.21事件,「藍營」除指控林卓廷外,也聲稱有人事前於討論區號召入元朗搞「光復行動」、「得元朗,得天下」。不過,港大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副教授傅景華通過其社交媒體數據庫,尋找「光復元朗」、「得元朗,得天下」文宣的來源,發現該幅文宣最早出現在一個名為「風中微塵」的內地微博帳戶。及後相關文宣在討論區流傳,但主流討論內容並非號召於7月21日到元朗示威,反而是制止網民前往元朗示威,並指正該張文宣是假圖。

不過,監警會反修例事件報告中,直接在背景描述中引用該張「文宣」,稱「自7月16日晚上起,網上開始有訊息呼籲人們參加7月21日在元朗舉行的公眾集會,抗議7月16日的放映會遭人滋擾」,與真實情況不符。

然而,政府至今沒有指正監警會所誤引的資訊,林鄭月娥反而在報告發表當日的記者會上稱,監警會報告所陳述的就是「香港的真相」。傅景華向《香港01》記者提到,這些不準確的資訊,確有可能影響到官方對事件的歷史結論。

延伸閱讀:監警會報告|張秀賢質疑報告錯引7.21假圖 委員承認「無做調查」

7.21目擊者、民主黨成員莊榮輝。(資料圖片)

莊榮輝:官方有責任重新審視錯誤資訊

7.21目擊者、民主黨成員莊榮輝指,不論是市民、政府,都有可能受到不同假資訊的誤導,他亦留意到,「過往有一些明顯是假的內容,放在(監警會)報告之中」。莊榮輝指,不確定這是否會直接影響官方對於事件的定論,但「既然官方曾經採納、相信了這些資料,而又有人發現一些用來引證官方結論的『事實』是錯誤時,官方是否也有責任,去抽起這些錯的資料、重新審視整件事呢?」

正因民主派初選案被還柙的林卓廷透過社交網管理員表示暫不便受訪,但稱對於坊間任何失實指控:「公道自在人心。」

(民建聯較早前公布葛珮帆將參選立法會選舉選委會界別,其他已報名參選人名單,請按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