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頭入秋肥美多油!有鹹淡水之分哪種好味?元朗烏頭最出名有原因

撰文:黃偉麟
出版:更新:

烏頭在秋冬季節最為肥美,而最出名就是本地養殖的元朗烏頭。烏頭原是一種稱為鯔魚的鹹水魚,後來經過多次的淡化,成功將野生轉為魚塘養殖,並成為香港獨特的水產。

烏頭魚原本是一種鹹水魚,有鯔魚之稱。(資料圖片)

烏頭魚適應力強 鹹淡水皆可生存

烏頭魚原本是一種鹹水魚,有鯔魚之稱,並廣泛分布於全球的溫及熱帶海域的沿岸。喜歡棲息在鹹淡水交界的海口,幼魚可溯河進入淡水河川。每逢產卵期,烏頭魚會洄游至近岸產卵。對環境的適應性很強,遭污染的港灣及淡水河川皆可生存。

烏頭在秋冬季節最為肥美,而最出名就是本地養殖的元朗烏頭。(資料圖片)

元朗烏頭的由來 鹹水烏頭魚轉淡水飼養?

由於六十年代新界不少村民開始棄耕,並將耕地改成魚塘養魚,起初是以養殖鯇魚或金山鰂為主。但及後引入烏頭魚,就有多個說法,有人說是在馬鞍山水坑發現這魚種,有人說是沙頭角海邊發現。每年入冬後,成群的烏頭魚回到溫暖海邊,找尋位置產卵,這段期間漁民便在海邊打撈魚苗,將野生魚種放入魚塘養大。

新界漁民將鹹水烏頭魚轉為淡水飼養,是經歷不少挫折,起初的死亡率高達四成,後來改用鹹水再慢慢注入淡水淡化,延長水質改變的時間,使魚苗逐步適應淡水。在元朗的魚塘,土壤裡更帶有鹽分,加入淡水後也會呈現微鹹的狀態,所以非常適合飼養烏頭魚,因此,元朗烏頭特別出名。

養出來的烏頭肥美多魚油,飼養九個月便有一斤重,可以推出市場出售。(資料圖片)

海水烏頭長得慢 淡水烏頭有泥味

鹹水烏頭生長慢,肉質鮮甜較實,而且魚油往往不多。相反,淡水烏頭長得快,因為淡水環境有充足的水藻供食用,可是水藻會令烏頭帶有泥味,但是淡水較肥美多魚油。用淡化這種低鹹度的飼養方法,便能改變烏頭的缺點,又可解決鹹水烏頭生長慢的問題,以及排除泥味,養出來的烏頭肥美多魚油,飼養九個月便有一斤重,可以推出市場出售。

根據香港街市魚類海鮮研究社的文章所指,烏頭現時同樣有養殖貨及野生貨,冰枱所見多為養殖魚,活魚多是野生鹹水魚。烏頭魚全年皆有,街市所見多數是10両至2斤,並以原條出售,野生或養殖價錢也不貴。

選擇一斤以上的大烏頭才好吃,因為大烏頭的油脂較多肉質結實。(資料圖片)

簡單家常菜 鹹檸檬蒸烏頭

烏頭做法有很多,有泰式明爐烏頭、潮式有凍烏頭,以及簡單家常菜鹹檸檬蒸烏頭!應選擇一斤以上的大烏頭才好吃,因為大烏頭的油脂較多,肉質結實,同時亦比較甘香。烏頭魚富含蛋白質、脂肪酸、維他命B、E、鈣、鎂、硒等營養。

【鹹檸檬蒸烏頭食譜】家庭風味蒸魚菜 一斤重烏頭最結實甘香!

鹹檸檬蒸烏頭食譜
+1

參考資料:楊氏水產香港街市魚類海鮮研究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