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抖音洗腦?陸女斥27萬買露營車居住:半年即身心俱疲,半價蝕讓

撰文:深圳微時光
出版:更新:

「90後不買房住露營車」、「30萬買露營車,比租房還省錢」、「10㎡露營車溫馨小窩一鏡到底」、「一家三口在露營車上居住的第xxx天」......近兩年,社交平台上,露營車(內地稱為:房車)成為了流量密碼。不少視頻博主通過鏡頭將露營車的「美好生活」沉浸式呈現,引來無數圍觀者的羨慕。互聯網濾鏡也因此慢慢形成:露營車就是一棟可以移動的「房子」,可以成為租房甚至買房的平替。

小雯就是在「露營車的誘惑」之下,一時衝動,退了自己還沒到期的單身公寓,花了20多萬(人民幣,下同)購買了一輛露營車。但新鮮感過後,她發現美好生活的終點,依舊是柴米油鹽的苟且。「露營車代表的也許是自由,也確實是很多人的夢想,但要為此付出的,恐怕不止一點。僅從金錢數字的角度來看,露營車代替租房、買房,確實是一筆劃算的買賣。但如果你時間不自由、動手能力不強、選擇的城市包容度不夠大,露營車夢就不得不親手把它敲碎。」

+4

01. 不租房,住進露營車

2022年,愛上露營的小雯,被大量露營車博主愜意的野外露營生活內容「洗腦」後,動了買露營車的心思。「開始是想着,有了露營車,露營會更方便,也可以去更遠的地方。後邊就覺得乾脆住車上算了,也方便説走就走。」於是,小雯開始在網上查閲起選購攻略。她才發現,原來露營車的分類和型號相當複雜,不同型號的價格也是天差地別。

露營車以驅動方式分類,分為自行式和拖掛式兩種類型,前者是個整體的車,後者就類似於一個「移動城堡」,可以單獨把「家」拆掉,只開「車」出去。這兩種驅動方式的露營車又各自分為A、B、C等多類。以自行式為例,A型露營車體積類似普通人印象裏的大巴,雖然空間寬敞,但價格也挺「寬敞」,從大幾十萬到上百萬不等。B型露營車類似麪包車,體型小价格也較為划算。而C型露營車的體型在A、B之間。

猶豫許久後,小雯拿着存了3年的買房基金,全款買下了一輛全新的自行式B型露營車,落地一共花了25萬。「其實這並不是我的最優選,B型比C型少了車頂的空間,生活空間也小了,好處是車身高度低一些,在城市裏活動限制相對減少。其實最想買的還是拖掛式露營車,車廂可以找個地方『紮根』,平時出行可以只開車。可惜看上的拖掛式露營車需要C6或A2駕照,刨除考駕照的時間成本,報名也得花一筆費用。」小雯提車後,把車停到了公司樓下的露天停車場,還很果斷地退租了仍未到期的公寓。

Hoddie和小雯在同一個露營車交流羣裏,他們是同時入羣的車友。因為都是新人,經常在一起討論要如何給露營車改內飾、添配置、增加儲物空間等等問題,他倆成為了好朋友。除卻社交媒體的「洗腦」,讓Hoddie下定決心買露營車的,是兩次乘坐朋友露營車去深圳周邊遊的經歷,他覺得那是他嚮往的生活,「體會到了久違的鬆弛感。」

和小雯一樣,Hoddie買露營車之前就抱着「以後就住車裏」的想法。但他的選擇和小雯不同,「既然選擇常住,那怎麼都得選個大點的,住起來沒那麼逼仄。」買不起A型露營車的他,最後選擇了生活空間稍大一點的C型。在配置的選擇上,Hoddie也不像小雯一樣精緻和齊全,「想着是男生,動手能力更強一些,很多東西可以自己改裝。」算上銷售給的折扣,他的露營車總價是218300元,首付給了50%,每月還款2000多元,後續又花了近2萬元進行改造。

住進露營車後的生活,一切都是新鮮的。小雯在網上搜羅了無數教程,還親自動手改造了一些氛圍裝飾。因為露營車的空間不大,小雯學會了斷舍離,全部的衣服加起來不過30件,鍋碗瓢盆的配置都以2人份為準。小雯的露營車沒有室內爐灶,這是她在買車時自己的選擇,為了避免室內油煙污染。所以每次開車出去露營,她都要自搭爐灶,但她怡然自得,一邊聽着自然的蟲鳴鳥叫一邊做飯時,她總會想:「這才是生活啊。」

在第一個月完成露營車改造後,Hoddie也選擇了退租4800元/月的房子,過起了不租房的露營車生活。「確實稱得上是房子的平替,我在公司樓下找了個可以停車的空地,每天只用提前10分鐘起牀就可以打卡上班。每個月繳納800多元的停車費,算上車貸和生活費,總體花銷都沒之前房租高,也省去了通勤的時間,中午還能回來『家裏』睡覺。」一切的一切,看起來是既圓了「詩與遠方」的夢,又享受了低成本生活的便利。只是在新鮮感褪去之後,在日復一日的瑣碎中,露營車生活的不易和苦澀逐漸放大。

同場加映:唔買樓會後悔嗎?百萬香水博主租屋15年:只要有能力賺錢便不焦慮(點擊放大瀏覽)▼▼▼

+41

02. 住了半年,就想半價出售

住在露營車半年後,小雯萌生了退意,甚至起了把露營車半價拋售的念頭。「其實大部分購買露營車的人,對露營車和自己的需求缺乏足夠的瞭解,買下全憑一時衝動。認識的許多車友都在新鮮感褪去之後,或多或少地後悔過,甚至想二手轉賣掉。到二手露營車網站上隨便搜,車齡一兩年的露營車比比皆是,價格往往都是新車的5到6折左右,都是『玩不起』的人掛賣的。」與其説「玩不起」,倒不如説是住久了,露營車的種種不便,讓小雯這個深圳打工人身心俱疲。

首先困擾她的,是用水問題。儘管提車後,她第一時間就根據攻略,花了大約3000元,給淨水箱增容到了70+30升,但依舊解決不了用水焦慮。「這些水還不夠我用兩天。」據小雯介紹,她以前租房時每天洗澡半個小時,自從住進露營車,練就了洗頭+洗澡15分鐘完成的技能,甚至還為了節省用水剪了短頭髮。「除了洗澡之外,洗菜煮飯要水吧?上廁所要水吧?洗衣服也要水吧?我感覺除非是住到水庫邊上,不然都沒辦法完全化解這個問題。」

因此,補水的難易,直接決定了用水的便利程度。大部分人,會先和停車所在的物業溝通,支付一定費用,獲得取水的允許;但一旦被拒絕,就只能自尋出路,有人會選擇尋找靠近路邊的公廁,又或是問詢是住路邊的人家,主打一個不確定性。如何「排水」,又是一大難題。灰水箱裏的生活污水還好説,黑水箱裏的排泄物,哪怕已經被分解劑分解成液態,也是不能直接排放到城市下水道的。尤其小雯和Hoddie的露營車都是直排式黑水箱,更是受限。

Hoddie由於長期「駐紮」在公司樓下,絕大部分時間可以在公司廁所解決內急,但總難避免會用到,考慮到排放問題,他還是在露營車裏自制了「乾式」廁所。「有點類似於貓砂盆的感覺,在深圳市區用露營車,確實沒有辦法,亂排抓到了會罰款,而且着實幹不出來這種事情。」

日常起居,離不開水,也離不開電。哪怕能加裝太陽能畜電池等用電裝置,充電也是一個麻煩事。「花了差不多5000塊,加裝了太陽能板,和換了更大的蓄電池,但沒太陽就苦了,雖然可以找新能源車的充電樁充,但市區內本就緊張且緊湊的車位,基本都停不下露營車。」小雯説。露營車和家用車不一樣,在城市裏會受到很多限制,停車和限高,就是其中最大的坎。

想充電、加水,就得停車,但一輛露營車停車,總得經過九九八十一難。「市內的地下車庫就別想了,露營車隨便都2.6m,路邊的宜停車我至少要佔一個半車位。如果車技差一點少不了刮碰,一年得賠不少。高速也經常會有車高限制,你以為能快速抵達旅遊目的地,實際上要經歷山路十八彎。」曾經有一次,她看到停車場標了限高2.6米,和自己的車高一樣,以為剛好能進去,結果把限高杆撞掉了,「賠錢了不説,自己車頂還凹了。」

同場加映:斥400萬購160呎蝸居 女建築師神設計:藏衣帽間、健身房6大功能(點擊放大瀏覽)▼▼▼

+9

03. 為了自由買露營車,卻被露營車困住

都説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只不過Hoddie是擁有了露營車後才知道,國內環境對露營車並不算友好,除了排放、補給的難題之外,不少城市、景區也會限制或拒絕露營車入內。他曾專門拼湊了兩週的假期,開着露營車去其他城市旅遊,到景區時卻吃了閉門羹,拒絕露營車停放。「開着露營車去旅遊,這不就是大部分人入手的理由嗎?」小雯也説,哪怕有官方指定的停車區域,但離市區往往也很遠。小雯在出遊時,也曾尋找過離市區更近一些的露營車營地,但國內的營地遠遠不如國外的方便,卻更昂貴。「花了幾十萬買露營車,最後還要交上百元一天的停車費用,實在是總感覺特別不值當。」

除了到處被「趕」,開着C型露營車經歷過長途艱辛的Hoddie更是表示:「不管是開車還是乘坐都不舒服,開車的人還得時刻顧着『房子』,行駛過程中『房』裏也不能有人,不敢大幅度轉彎,晃、很晃、超晃,還得仔細把所有東西整理、固定、收納好,否則各種傢俱也可能因為加速、制動、轉彎等掉落一地。」

在Hoddie駕車旅行的時候,還遇到過遮陽篷打不開、水管漏水等問題。因為在郊外,開去維修不切實際,只能在羣友的指導下一點點排除問題,自己手動進行維修。「動手能力差一點的就別考慮了,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所有事情都需要親力親為之後,加之種種限制,Hoddie曾經跟着朋友出遊的鬆弛感沒有了,更多的是身心俱疲。他正在賣和不賣中糾結,「二手摺舊至少虧40%,留着又有點雞肋。」

每個人都喜歡漂泊的自由感嗎?答案應該是否定的。但也許每個人都有一個想「出去看看」的階段。露營車旅行也好,露營車代替租房也罷,本質上,露營車多少代表着人們對城市生活約束下的一種叛逆和反抗。

不過小雯説:「階段終究只是一個階段,有人在退休之後抓起遠航的舵,有人在安定之前想體驗一下生活,露營車終究是隻適合小部分人的生活方式。」她所認識熱衷露營車生活並能長時間堅持的人裏,大多要不是自媒體博主,要不就是已經徹底躺平的人,又或者比較有經濟實力的人,例如富二代。作為過來人,Hoddie則給出建議:「如果真想嘗試露營車生活,可以選擇多租幾款不同的露營車體驗,等你確定真的可以再下手吧,畢竟誰願意突然一下少了十幾萬呢。」

【本文獲「深圳微時光」授權轉載,微信公眾號:szda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