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態度】小商戶幾千蚊做自主勇士 遊走大角嘴富多來商場

撰文:黃妍萍
出版:更新:

走進大角嘴櫻桃街富多來商場上層,微風吹過,陽光灑在開闊的走廊上,照着各個店舖放在地上的盆栽,轉角一列櫃放在走廊邊,上面掛着一件工衣,旁邊有人用電磁爐煮食;轉進商場內部,幾個小孩坐在地上玩遊戲機,有店舖在玻璃上貼滿報章,抒發政見。
你沒看錯,這裏是商場,卻是領展與大財團以外,位處奧海城對面、1980年已存在、有許多個業主的小商場,一個充滿不會賺到盡的業主老闆、人性化的管理,造就多元、貼近生活所需的空間。置身其中,彷彿走進過去,但誰說那不是未來?

海岸線不斷向外伸延,海傍不見了,變成數之不盡的高樓和道路,建成逾35年的富多來商場顯得格外矮少,卻偏安一隅,成為香港地難得一見的社區營造的「示範單位」。(黃妍萍攝)

早前反地產霸權組織「唔幫襯地產商的聖誕」舉辦「小商場導賞團」,帶公眾遊走大角嘴,先回看地區自在多元的歷史,再走進小商場尋訪其中人物,探看過去,同時揭示未來。

多元的大角嘴:乘船到上海 天台放風箏

1870年代的大角嘴有油庫、船塢,後來碼頭建成,可乘船往上海。「曾幾何時這裏有重、輕工業,有不同交通、工作、便宜住屋的可能性。」「唔幫襯地產商的聖誕」發起人龐一鳴說。活動當天義工Annie帶我們走上唐樓天台,近看當年號稱最廉宜卻享有海景的富貴大廈,並道出昔日的天台風光:「以前小朋友最愛上來放風箏。」

隨着行業變遷,大角嘴由工廠區逐漸變成現在的商住區,銀行取代了舊碼頭,大商場落在昔日的海上,如今在海景街「遠眺」,只看到重建後一幢幢的高級住宅。Annie說:「以前有空間,做什麼都可以,現在變得單一化,只有商場,進去就是消費,食和玩。」龐一鳴提到:「因着銀行和豪宅進入,街的結構改變了,都是酒吧、高檔的食肆。」

海景街再無海景,「遠眺」只看到大廈和大廈的倒影。以前這裏卻有海風,小孩都跑到天台放風箏。(黃妍萍攝)

名牌以外的選擇:四五百蚊的眼鏡

當到處都在變的時候,小商場保留了那種多元,並切合着街坊所需。一分鐘路程外的大成商場藏着一間小小的眼鏡店,老闆卓先生兩年前想退休,卻因街坊一句「唔好啦」而留下。「啲老人家唔係咁捨得洗錢,出面大街、彌敦道呀嗰啲你配個眼鏡呢,千千聲,佢地又唔需要名牌,我做開嗰啲係一般物料,四五百就有。」加小商場租金較低,也讓他定價可以較低,還有空閒免費幫街坊調較眼鏡。「有時眼鏡歪了,出去未必會同你整,『冇得整架啦,配過副啦』。」由小市民獨立經營的小店,就是有空間配合每一個人的需要,給人不一樣的選擇。

然而,老舊原來不被大部分人欣賞。「好少小朋友喺到配呀,人地啲儀器先進,(家長)見到我,(心想)『你都唔知係唔係嘅』。」他笑着說,不太介懷。在大財團壟斷下缺乏選擇的今天,他尊重每個人的選擇:「各有各做啦。」

卓先生和背後的機器都已70多歲,雖經驗在新一代眼中被先進儀器比下去,他卻尊重大家的選擇,笑着說:「各有各做啦。」(黃妍萍攝)
林太的涼茶店只賣兩款茶,不想着賣多些款式分擔風險,只專注做好真正有效的涼茶。(黃妍萍攝)

實而不華的涼茶店與凝住時光

同樣「老舊」的,還有富多來商場外的涼茶店——抱着老式思維,只賣兩款:涼茶和五花茶。「賣得多呢冇咁精緻囉,啲野會失傳、愈嚟愈差。」老闆娘林太說。龐一鳴對這種專注印象很深:「一般人做生意,當然賣多幾款,看看哪款跑出,別人來到沒看見平常買的那款,很容易就不光顧。」

林太卻只在意給街坊喝的涼茶是不是真材實料,不計成本特地去找好的糖,平實的背後藏着心思。因租金低也因設身處地,定價顧及居民負擔能力,即使涼茶需費心熬煮一日,價錢也比一般店舖便宜。

富多來商場糖果店的店主尹先生同樣用心,知道街坊喜歡吃辣便多進貨、小孩漏了東西便幫忙保管、糖果仍然維持在一包兩元、三元。能維持這樣的價格,也因舖位是他自己的,不用交租。「(出面)肯定冇(這樣的價錢),賺埋都唔夠租。」

糖果店十年只加了兩次價,糖仍是兩、三元一包。(黃妍萍攝)
櫥窗成了小店發表政見的壁報板,原來商場不一定以商為本。(黃妍萍攝)

業權分散 人性化管理夠自在

除了因租金低而變廣的營商空間,小商場也因業權分散,自組法團,避過硬梆梆的管理。許多人都在走廊放盆栽,把環境佈置成喜歡的模樣,甚至貼上報紙抒發政見,沒人會以「有人投訴」之名阻撓,小孩可以隨地坐而不被驅趕。加上當年人性化的設計,每間店都有自己的信箱,有些店裏更有洗手盤,加個電磁爐便能煮食,儼如小小的民居,每個人都自在地生活着。

「大家可以看到曾幾何時商場很人性化,有很多可能性。不是現在領展、大財團的商場那樣。」龐一鳴說。富多來商場在1980年由地產商建成,並分售舖位。「只要業權不在大財團手,小店便有空間做任何事情,而且做起了以後,不會被瘋狂加租,不會一段時間就要你裝修,又選哪些舖可以入商場。」

用幾千元做自主勇士 發揮專長重拾尊嚴

雖然這些小商場人流較少,卻多藏在市區之中,有活用的潛在價值。「可以去找這些空間,在小商場中做些有意思的生意,無論是環保、服務街坊、社企、本地生產的都好。」龐一鳴說看到年輕人在嘗試找空間開店,例如有人進了街市,於是想透過辦導賞團帶大家去接觸另一種可能。富多來商場最近正有六個年輕人以幾千元租了一家店辦咖啡工作坊。「在抱怨選擇少以外,都可以支持走出來的勇士,甚至自己都可以用幾千元成為一個勇士。」

小商場雖老,它的人性化卻似乎揭示着未來的路。Annie說,在大財團壟斷下,市民無法做小生意,要不做清潔,要不做快餐。小商場正是讓市民重拾尊嚴與發揮技能的空間。龐一鳴指:「善用每個區的這些地方,賣回居民需要的東西,如果建立到,就可以有自主,即使領展怎麼樣,我們還有個小小的喘氣位。」

富多來商場上層設計開放,陽光照來,正好為植物帶來生命所需,植物又為小店帶來舒適的環境。加上人性化的管理,讓人休息閒坐的椅子隨處可見。(黃妍萍攝)
盤栽一整列排開,盡情吸收陽光。(黃妍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