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人生】習樂器訓練左右腦 音樂幼稚園校監:不逼迫孩子學習

撰文:賴雯心
出版:更新:

兩歲的孩子聽不懂貝多芬,已懂得隨著音樂的節奏手舞足蹈;聲音不斷刺激孩子的腦袋,亂哼的音符何以教他們樂上一天?原來,音樂除了可以陶冶性情,還可以刺激腦部,加速成長。聯合基督教音樂幼稚園(United Christian Music Kindergarten,簡稱UCM)創辦人暨校監伍馮美娟指,要發掘孩子的音樂潛能,日常可以從這些細節看起。在接受多元教育的環境下,孩子可以更均衡發展他們的左右腦及腦額葉,相比起單單學習樂器,更能加深他們對樂理的認知及訓練思維。

伍馮美娟(圖右)及林麗珠(圖左)均表示,音樂有助刺激孩子腦部發展。(賴雯心攝)

伍馮美娟強調,學習樂器的小孩對音調敏感,而且由於音樂同時刺激腦部多個部分,例如歌詞可訓練處理文字的左腦,而涉及計算及數字的拍子則可以訓練右腦,可提升閱讀及邏輯能力。坊間有不少樂器班將樂理與樂器本身分開教授,要孩子完全理解所學習的內容,所用的方式實在有限。伍馮美娟表示,幼童在學習音樂期間,除了懂得按下琴鍵可以發出哪種聲音外,還應該了解音樂本身的時代背景、特色以及作曲家的背景,從而增加他們對該項樂器的認識;讓他們愛上所學的樂器後,更為自覺地練習及學習。

學童在上音樂課時,受觸覺、聽覺及視覺刺激,有助加深記憶。(賴雯心攝)

上課時加入與自我相關元素 可加強記憶

聯合基督教音樂幼稚園音樂主任林麗珠表示,要訓練孩子的音感與節奏,可加入與他們自我相關的元素,例如在上課時,讓他們先分辨自己的名字有多少個音調,再以音符及節奏譜曲,令每個姓名都有自己獨特的音樂,加強記憶及自信。伍馮美娟指出,具音樂才能的孩子有創意,惟就讀學前班的幼童未必懂得清晰表達自己,故學校會就學童年齡分配可學習的樂器,在管弦樂器和敲擊樂中分難易程度,如方便幼兒吹奏的特製長笛,以及只得單一音調的三角鈴,讓他們慢慢摸索及學習。

「音樂是一種非常強大(powerful)的工具。」伍馮美娟指,教育局的課程設計中包含體育,是因為體育與音樂一樣,能夠同時訓練左右腦。除了訓練思維,學習樂器亦可培育孩子不放棄及堅毅的特質。「當中一定會遇到困難,亦都一定想放棄。有孩子經常都想放棄,如果不喜歡所學的,當然很難堅持下去。」她建議,家長或教師均不應逼迫孩子學習,應多加鼓勵,讓他們愛上自己所學的知識,學會認真處事。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