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食物中鹽和糖委員會成立近3年 委員:市民健康意識仍未夠強

撰文:鄧穎琳
出版:更新:

消委會與食安中心合作的測試發現,10款港人常吃的小菜中,不少屬高鈉或高脂,若一日三餐都在茶餐廳用膳,即使選吃看似較清淡菜式,其鈉攝取量亦隨時高於世衞建議上限近2倍。
事實上,政府為推廣少鹽、少糖的健康飲食,早在2015年3月成立降低食物中鹽和糖委員會,但兩年多過去,到底成效如何?
有委員坦言,近年市民對健康飲食的意識的確有所提高,但情況未算理想,希望政府部門間加強合作宣傳,亦建議政府提供誘引,吸引餐廳及食物製造商研發較健康的食物配方。

鹹蛋蒸肉餅為鈉含量最高的港式小菜。(吳鍾坤攝)

明年初推「低鹽」、「無鹽」、「低糖」、「無糖」標籤

港人工作繁忙,不少人是雙職父母,一日三餐均外出用膳的情況並不罕見,消委會與食安中心最新公布的測試可見,小菜的鈉含量及脂肪含量不容忽視,長期進食或會影響健康。

事實上,降低食物中鹽和糖委員會早在2015年3月成立,首屆委員的任期將於2018年3月結束。委員會非官方委員兼香港營養師協會會長林思為直言,即使委員會進行了不少宣傳教育,但市民對減鹽、減糖的意識未夠強,相信需要較長時間,才能漸漸看到其轉變。

她認為,即使市民意識有所提升,亦需環境配合,建議政府部門間應加強溝通,例如在消委會公布小菜測試結果後,相關部門應把握機會延續推廣,鼓勵部分有售鈉含量偏高小菜的食肆,推出數款健康小食。她透露,委員會上月(10月)已推出「低鹽」、「無鹽」、「低糖」、「無糖」標籤供預先包裝食品使用,預計最快明年初,市民可於包裝上見到有關標籤,期望可協助提高市民意識,選購較健康的食品。

政府宜撥款資助業界研究低鹽、低糖餐單

另外,林思為建議政府提供資源或撥款,吸引食物製造商改良或研究出較健康的食譜;亦可考慮擴大早前在醫院飯堂試行的計畫,在政府部門或組織的飯堂餐牌中列出卡路里。

家庭醫生鄭志文亦表示,感覺到不少市民對「低鹽低脂」食物較健康的意識有所提高,但「由知道去到實行,都需要時間,暫停未見在行動方面有明顯改善」。他相信,改善飲食習慣需時,亦需餐廳配合,料至少要「十年八載」才能從看出成效,提醒市民減少食用高鹽份食物,否則過量攝取鈉質,可增加患心臟病、中風的風險,亦會加重腎的負荷。

林思為亦指出,本港營養師數目過去十多年間未有大增,惟推廣健康飲食或更改配方亦需營養師協助,建議政府增加培訓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