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罷工】香港罷工簡史 省港大罷工到碼頭工潮 有無參考價值

撰文:勞顯亮
出版:更新:

反對修訂《逃犯條例》牽起的遊行示威衝突,至今已經持續兩個月。不同界別都有人響應網上的號召,在8月5日罷工罷市罷課。歷史上,香港都發生過全港性的大罷工,如1922年的海員大罷工、1925年的省港大罷工,以及1967年六七暴動時左派工會發動的罷工,1989年六四事件後,支聯會亦一度發動過全港罷工,但因為碧街騷亂而叫停。回歸後香港的多次罷工,主要是特定行業的爭取薪酬福利行動,如2013年貨櫃碼頭工潮,以及2018年的九巴車長罷工。
香港工運史研究者梁寶龍直言,這次全港大罷工沒有工會發動,亦沒有組織者,因為歷史時空不同,以往的罷工難有參考性。

不同界別的市民,響應8月5日罷工。(資料圖片 / 羅君豪攝)

梁寶龍曾出版《香港與中國工運回顧》等書籍,研究香港工運的歷史。對於反修例爭議而引發大批市民相應8月5日的罷工,梁寶龍分析指,以往的全港大罷工,部分是勞資糾紛,部分是政治訴求,但此次並無工會組織,全靠市民自願參與,暫時亦未有持續罷工的計劃,較為倉促;而以往的罷工多數由工會和政黨發動,用長時間罷工來迫使資方或政府,以達致訴求。

不過他直言,香港自六七暴動後,並無全港性的罷工,今日罷工的性質、原因及歷史時空,與昔日完全不同,以往的罷工難有參考性。

回顧以往香港歷次罷工

1922年,香港海員大罷工,改寫中國工運史。(歷史圖片)

1922年 海員大罷工持續56日​

1920年代初,香港船塢工人要求加薪,到1922年1月22日,由中華海員工業聯合總會領導的大罷工開始,三萬多海員、碼頭、煤炭工人參與,令香港海運癱瘓,150多艘船滯留維港內。之後港府戒嚴,但局勢惡化,罷工海員封鎖香港,禁止廣東各地糧食運港,並得到中國大陸相呼應。罷工期間有大批工人離港回中國大陸,港府停運九廣鐵路,更在沙田開槍堵截工人,造成三死八傷的「沙田慘案」。

罷工最終持續56日,由英國駐廣州總領事調停,資方同意加薪15%至30%,港府解封工會,釋放被捕工人。

海員大罷工的成功,是中國工運史的一個標誌,影響之後中國大陸多次罷工。是次罷工亦被指與孫中山有密切關係。中華海員工業聯合總會的名字,由孫中山命名,他亦藉罷工爭取更多人支持革命。港府事後在報告中認定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為幕後組織者,又指廣州政府處於布爾什維克(即列寧派系的共產黨)控制。

陳信行提到,1925年歷時16個月的省港大罷工,其實也與經濟壓迫息息相關。(資料圖片)

1925年 省港大罷工

1925年上海工潮,學生示威聲援時,被租界內的英籍巡捕槍殺,13死數十人重傷,史稱「五卅慘案」。

當時正值第一次國共合作,香港的工會由共產黨員控制,以國民黨的名義發起大罷工,大批工人返回廣州,之後廣州的工人亦相呼應,省港大罷工開始。廣東各界大遊行,但英軍在廣州英租界內向群眾開槍,50多人死亡,史稱「沙基慘案」。

罷工從1925年6月開始,至1926年10月,歷時16個月,十多萬香港工人返回廣州、佛山等地,香港經濟受封鎖出現蕭條。港府態度最初強硬,但之後新任港督上台,國民政府對共產黨的態度亦轉變,國民政府解除對香港封鎖,罷工結束。

梁寶龍認為省港大罷工是失敗的,大批回到廣州的工人,無法返回香港復工。

1967年 六七暴動

1966年內地爆發文化大革命,浪潮亦在1967年來到香港。當年4月,新蒲崗人造花廠爆發勞資糾紛,之後左派工會介入,罷工和示威期間與警方發生激烈衝突。在北京的支持下,香港成立「港九各界同胞反對港英迫害鬥爭委員會」(鬥委會),主任由工聯會理事長楊光出任。

鬥委會呼籲全港大罷工,各行各業、包括政府在內有不少左派工會參與,罷工亦演變成「反英抗暴」,左派在全港四處放真假炸彈,有不少香港人被炸死炸傷,商台主持林彬駕車時更被人放火燒死。

港英政府將事件定性為暴動,根據統計,六七暴動造成最少52人死亡,當中包括11名警務人員,一名駐港英軍拆彈專家及一名消防員,幾十名工人死難。包括200名警務人員在內的802人受傷,1936人被檢控。暴動期間共發現8,074個懷疑炸彈,以及1,167個真炸彈。

重溫六七暴動50周年系列報道:廣州檔案揭從未曝光細節 憑解讀密檔、民間考據重組歷史

1989年,六四後的碧街事變,有內地人來港滋事,警方在油麻地、旺角施放催淚彈。(無綫新聞畫面)

1989年 六四後罷工因碧街騷亂叫停

1989年,八九民運以解放軍的六四流血鎮壓告終,香港大批市民一直支援北京學生。六四事件後,香港支聯會打算在6月7日全港罷工罷市罷課,並在當晚舉行遊行及集會。

不過在6月6日晚上,有滋事份子借慢駛抗議乘機鬧事,並演變成通宵騷亂,有人推翻及焚燒汽車垃圾,警方施放49枚催淚彈。由於旺角發生騷亂,支聯會緊急叫停「三罷」和大遊行。

警方事後從調查及情報發現,在6月5、6日,有70餘名持雙程證聲稱探親的大陸人,從深圳到達香港,警方發現他們全部沒有探親,而是分批入住九龍多間酒店。警方推測他們是最先帶頭滋事的一群。

重溫六四事件30周年系列報道:尋記憶、思前路

+5

2013年 碼頭工潮

2013年,數百名葵涌貨櫃碼頭外判工人,不滿過去15年來,一直被減薪凍薪,工資未能追回1997年的水平,工作量有增無減,當年3月月28日終上演一齣碼頭風雲,罷工癱瘓貨櫃碼頭。罷工期間,職工盟更成立罷工基金,向罷工的工人發放生活津貼。

是次工潮除了職工盟的屬會協助工人外,學聯、左翼21、中大左翼等學生和社會組織亦有聲援,令工潮引起社會關注。工人一度在香港國際貨櫃碼頭母公司長江中心外駐紮,更發起「包圍逼爆長江中心行動」晚會,邀政黨、工會及外國勞工團體到場支援,喊出「全香港每個角落,都有市民遭大財團欺壓」的口號。

工潮歷時40日,令資方元氣大傷,「一口價」提出加薪9.8%,工人無奈接受,工會領袖稱之「半杯水的勝利」。抗爭到底,各方「埋單計數」,航運業折損嚴重,工人亦損失千萬工資。

不同界別的市民,響應8月5日罷工。(資料圖片 / 羅君豪攝)

2019年 反修例罷工

2019年,反對修訂《逃犯條例》的爭議,從6月初爆發至今。6月9日的大遊行,民陣指有103萬人上街,警方則指高峰期有24萬人,當晚政府強硬回應,更指要在6月12日恢復二讀,令不少人發起在612罷工。當日有不少人響應,並包圍立法會,警方用催淚彈、橡膠子彈、布袋彈驅散清場,成為這兩個月以來首次發射催淚彈。

不過兩個月以來,示威衝突持續,幾乎每星期警方都要武力清場,不同界別要求當局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徹查包括警方部署在內的全部事件,但政府一直無回應。示威者的武力升級,警方也增強武力清場,出現連場在民居施放催淚彈情況。民怨未減,有網民發起在8月5日全港大罷工,得到不少界別人士的響應。

8月3日旺角再遊行後,有示威者快閃佔領紅隧,並噴上呼籲8月5日罷工的字句。(資料圖片 / 鄭翠碧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