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局將訂新廢物管理藍圖 反駁垃圾貿易自由港指控 環團促監管

撰文:勞敏儀
出版:更新:

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今日(25日)討論香港廢物管理策略,會上有議員問及局方,對於環團綠惜地球引述國際刑警去年報告,點名香港擔當「垃圾貿易自由港」角色的指控。環境局副局長謝展寰在會上反駁並非事實,認為在《巴塞爾公約》規管後,經本港轉口的廢塑膠數字將跌至微不足道。
綠惜地球回應指,「歷史」已證明環保署過去對問題懶散,質疑被視為洋垃圾退回貨櫃,有關廢料是否真正可回收,希望局方公布回收數字,釋除被當垃圾棄置堆填區的疑慮。

環境局即將發表新一份廢物管理長遠策略藍圖。(資料圖片)

謝展寰指出,在規管跨國有害廢物的《巴塞爾公約》今年生效前,全球有大規模廢塑膠貿易,但隨內地收緊廢物入口及實施《公約》後,經本港轉口的廢塑膠大幅減少,故認為環團提及的情況已成「歷史問題」。他引述數據指,2016年本港廢塑膠轉口量有270萬公噸,至去年已減少至9.6公噸,減少幅度達96%,期望今年管制生效後,有關數字將跌至更微不足道。他指,受《公約》規管下,只有乾淨、單一的塑膠廢料才可進口本港及必須回收再造,其他則須向環保署申請許可證。

對於環團引述國際刑警《報告》,點名香港一直擔當「垃圾貿易自由港」角色,謝指報告並無有關指控,只有在提及國際間非法貿易時,有一句提及比利時有7個貨櫃經香港轉口。

環團又按環保署數據,指在2019年已有14個載有不同廢物的貨櫃,遭馬來西亞及菲律賓退回本港,涉逾280噸,最終多個貨櫃要在本地回收處理,認為廢物來源地成疑,卻要本港「硬食」,部份更需棄置堆填區。謝展寰回應指並非事實,解釋其中12個貨櫃是不受規管的廢塑膠,退回本港原因涉及商業糾紛,而非違禁品,最後已在本港或其他地區回收再造;另外2個貨櫃屬非法出口的廢電子貨櫃,政府已檢控有關出口商,亦已回收處理,強調全部沒有丟棄本港堆填區。

相關文章:國際刑警點名香港「垃圾貿易自由港」 環團促防美國廢塑膠入港

環團促把關工作宜緊不宜鬆

綠惜地球回應指,國際刑警《報告》預視廢塑膠貿有龐大市場,過去兩年非法運輸量明顯增加,並透過自由港等轉口地,偽裝成廢品來源地,即香港一直扮演的角色,強調「歷史」已證明環保署過去對問題懶散。環團希望局方公布被視為洋垃圾退回的貨櫃真正回收率,釋除被當垃圾棄置堆填區的疑慮。

環團又擔心沒簽《公約》的美國繼續利用香港轉口廢品,促請當局把關工作宜緊不宜鬆,尤其增加監管美國進口貨櫃;一旦發現違規情況,應盡早對外公布,並定期向立法會匯報進度及情況,提醒發達國家勿做缺德的垃圾貿易。

環保署表示,環保園內有12幅土地,餘下2、3幅未租出。(資料圖片 / 梁鵬威攝)

4度被追問環保園退租問題 僅稱盡量提供協助

此外,《香港01》曾報道去年環保園先後傳出有三名租戶撤出消息,立法會議員謝偉銓在會上4度追問園內退租情況。環保署助理署長 (減廢及回收)方健華均沒有回應,僅稱園內有12幅土地,餘下2、3幅「未租出」,又指不時收到租戶反映經營困難,會盡量提供協助,退租會按租約處理。

至於膠袋徵費調整,環保署副署長(特別項目)陸嘉健表示,在目前經濟情況下,要思考如何調整有關水平,亦希望檢討豁免範圍,例如承載冷凍食品的膠袋、麵包袋等,是檢討方向之一。

環境局在2013年5月發表《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13-2022》常被批評不達標,環境局即將發表新一份廢物管理長遠策略藍圖。環保署副署長伍江美妮表示,希望加大力度訂立長遠策略,建立循環經濟及創造綠色就業,逐步擺脫過度依賴堆填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