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醫院費用減免5改動 醫管局:與1萬元「封頂費」成雙重安全網

撰文:譚曉彤 賴卓盈
出版:更新:

【急症室收費/公立醫院/專科門診】公立醫院收費改革,多項專科門診、住院費、檢驗服務加價,同時新增每人每年1萬元的「封頂費」。醫管局今日(26日)表示,病人需要申請「封頂」,並沒有審批條件,澄清毋須經醫務社工批核。

醫管局又宣佈多項醫療及藥費資助計劃的改動,包括公布放寬醫療費用減免機制的入息及資產限額,預計合資格市民由30萬人大增至140萬人,預計明年實施。醫管局表示,病人毋須「揀擇」,可同時申請減免醫療費用及1萬元「封頂費」,變相有「雙重安全網」。藥費方面,撒瑪利亞基金資助計劃下,病人的分擔比率會降低,變相所需支付的藥費減少。

+15

改動一:醫療費用減免機制放寬入息資產限額

現時醫管局醫療費用減免機制,原本以家庭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的75%為上限。優化後,2人或以上家庭的入息限額由75%升至100%,即與入息中位數看齊。1人家庭則升至入息中位數的150%。根據其入息及資產,病人可獲全額或部份費用減免。

以往2人家庭入息超過10,750元,就不能獲減免。放寬後,月薪少於16,950元可取得醫療費用減免。資產方面,以往二人家庭獲得費用減免的資產限額為8.5萬元,未來將與申請公屋的資產限額看齊,二人家庭資產超過38.7萬元才沒有減免。

改動二:減免有效期由12個月延長至18個月

病人需要提交財政狀況文件供醫務社工審批,費用減免效期由現時的12個月延長至18個月。病人於18個月內再次申請時,不用再提交文件作經濟審查。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專職醫療)潘綺紅表示,病人18個月內申請時,只要聲明財政狀況沒改變就能獲批,認為能減省病人的時間及社工作量,形容是「利民措施」。

醫管局指,減免計劃改動後,不論未婚人士是否與家人同住,只須提供自己的財務文件,便能申請減免。(夏家朗攝)

改動三:未婚病人毋須申報同住家人財政狀況

原本減免計劃下,未婚人士與家人同住,會被視為同一個「家庭」,需要提交父、母的入息及資產文件作審查。改動後,不論未婚人士是否與家人同住,只須提供自己的財務文件,便能申請減免。

改動四:藥物費用承擔比率下降

現時醫管局病人符合臨牀、身份資格及經濟規定,便能申請撒瑪利亞基金獲得藥費資助。現計劃設有「病人分擔額的累進計算表」,列明病人每年可動用之財務資源金額,以及其相應的分擔比率,從而計算病人可獲得的藥費資助。

醫管局表示,日後會降低病人的分擔比率,變相病人需要支付的藥費減少。另外,部份原本未獲資助的病人,亦會有機會合資格申請資助。

改動五:藥費醫療費減免擬全網上辦理

潘綺紅表示各項資助計劃申請程序與現時「一模一樣」,病人可於網上申請撒瑪利亞基金藥物資助。至於醫療費用減免暫時仍要實體遞交文件,預計明年第三季增設網上辦理,相信申請時間會較現時縮短。現時,醫療費用減免原則上即時批核撒瑪利亞基金藥費資助則10日內批核

潘綺紅表示,估計入息及資產符合資格申請醫療費用減免的病人由30萬人增至140萬人,但實際不一定140萬人都會使用醫管局服務,或者未必有需要申請減免。(夏家朗攝)

140萬人可申免醫療費 與「封頂費」形成雙重安全網

潘綺紅表示,估計入息及資產符合資格申請醫療費用減免的病人由30萬人增至140萬人,但實際不一定140萬人都會使用醫管局服務,或者未必有需要申請減免。醫管局會根據申請的反應,調配醫務社工人手。長遠而言改為網上辦理申請,相信能夠減省人手。

政府昨日公布,擬為全港市民設立住院及門診費用上限,每人每年上限1萬元,須向醫務社工申請。不過醫管局今澄清,市民需要申請但毋須經社工處理,詳細申請及執行細節之後公佈。

潘綺紅指,醫療費用減免機制加上一萬元封頂機制,形成「雙重安全網」。不過,有市民擔憂如使用醫療費用減免,或因未能達到一萬元的上限而無法受惠,變相需要在兩個福利中二擇其一。潘綺紅解釋,市民如獲全額減免,根本不會觸動到封頂機制。如獲部分減免,則需自付部分費用,但可以「儲住」,待醫療費用接近1萬元時,再申請使用封頂機制,不必擔心要「二擇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