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院結業|霍啟剛憂市民失赴戲院習慣 倡放寬限制例如准直播球賽
繼海運戲院於上周日結業後,同屬嘉禾院線的嘉禾MegaBox昨日(4日)宣布6月9日起結束營業,同晚影藝戲院公布,將進駐MegaBox,並於7月開幕。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立法會議員霍啟剛今日(5日)接受港台訪問表示,全港近兩年共有14間戲院結業,雖然部份戲院部份轉手及轉型,惟整體戲院數量下跌,對行業響起警號。他擔心會出現惡性循環,當區戲院結業後,市民或會失去前往戲院的習慣,改為網上看,他關注政府能否拆牆鬆綁及放寬限制,如放寬牌照續期安排,讓戲院開拓更多收入來源、自食其力。
香港電影工作者總會發言人田啟文則說,雖然相信結業潮尚未完結,但有「信心返嚟」,因為知道戲院的結業原因、「知道結業勢頭去到邊」,理由非具殺傷性及不可挽救,「有實力嘅營運者仲係堅持,包括接手已經結業嘅戲院,呢方面我會樂觀」。
霍啟剛:近兩年共有14間戲院結業 對行業響起警號
立法會議員(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霍啟剛接受港台訪問,表示嘉禾院線去年至今有至少5間戲院結業,整體情況嚴峻;全港近兩年共有14間戲院結業。雖然部份戲院部分轉手及轉型,惟整體戲院數量下跌,對行業響起警號。
被問到原因,其一是受美國荷里活電影影響,因荷里活電影佔香港戲院放映約七至八成,惟美國總體票房由疫情前113億跌至現在只有80多億,為25年來票房最差,反映戲院結業是全球性問題。其次,他提到戲院人手、租金貴,但利潤微,單靠放映只能回本,還得靠賣小食等額外收入,惟近年經濟嚴峻,市民消費力下降,對戲院營運構成壓力。
冀政府拆牆鬆綁 放寬牌照限制 讓戲院自食其力
他亦擔心會出現惡性循環,當區戲院結業後,市民或會失去前往戲院的習慣,改為網上看。他另提到整體開戲不足的問題,因近年經濟轉差,電影老闆投資變得審慎,政府雖有資助,但擔心長遠會業界會依賴政府資助。
他關注政府能否拆牆鬆綁,放寬牌照限制,讓電影院自食其力,舉例現時戲院牌照需每年續牌,用了不少人力資源,他提倡改為每兩年或數年續牌一次;現在戲院不容許有現場表演,他關注會否讓戲院開設多媒介空間,開拓收入來源,如准許直播球賽。
他又指,業界現時亦較難借用政府物業如青馬大橋等地拍電影,因此要花費更多成本搭景,他關注政府會否開放更多資源讓他們使用。他提倡增設埔貼或稅務優惠,吸引外國電影製作團隊來港拍戲,促進本地就業,並說好香港故事;另提議電影業界善用科技,減少電影投資成本。
田啟文感樂觀:結業原因非具殺傷性、不可挽救
香港電影工作者總會發言人田啟文在同一節目表示,結業是預料之內,相信結業潮尚未完結。他說今次結業原因是租約期滿,估計戲院未能與業主達成租金協議而決定結業,屬商業行為。
被問對行業有何影響,他說由第一間戲院結業開始,已擔心戲院會骨牌式結業,情況非短時間能扭轉得到,而去年情況變得嚴重。雖然今年相繼有戲院結業,惟他坦言有「信心返嚟」,因為知道戲院的結業原因、「知道結業勢頭去到邊」,理由亦非具殺傷性及不可挽救,「有實力嘅營運者仲係堅持,包括接手已經結業嘅戲院,呢方面我會樂觀」。
倡區分串流平台及戲院放映 科技製作只能在戲院感受到的電影
他又認為,戲院結業和電影兩者相連,形容是唇亡齒寒,「如果拍完戲,無戲院放映,咁拍戲嚟做咩呢?」他形容世界百花齊放才會繁盛,而非孤芳自賞;若戲院數量減少並「排少咗戲」,院方會選擇放映票房較高的電影,對年輕人或特別題材的電影造成不公平。
他留意到現時不少觀眾會「揀戲睇」,認為稍後可以在串流平台觀看,而毋須到戲院;對於有話題、有即時必要的電影才會進戲院看。他提倡區分串流平台和電影院的放映模式,例如利用科技製作只能在電影院感受得到的電影。他認為目前技術仍有待提升,不同持份者亦需要認為可行;拍攝上業界人亦要有改變,現在仍在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