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皇粥店結業|街坊舖死後重生 孝順仔棄白領工隨父推健身粥吸客
【海皇粥店結業/傳統粥店/餐飲業】海皇粥店昔日由小店崛起至成為連鎖「龍頭」,到近年衰落至全線結業,引起不少傳統粥舖反思生存求變對策。入行做粥店逾40年的葉師傅,現時在堅尼地城經營家庭式小店「心滿意粥」。他曾於1992年在北角開店,可謂「海皇」的同期對手,他回顧海皇當年的營運模式的確較先進,無奈後來原地踏步,食物水準更不進反退,「我哋可以企到落嚟,反而佢落咗去,可能佢哋冇乜點進步啦,按照之前的模式一直經營至現在」。
葉師傅亦經歷過大起大跌,曾在北角開設的4間店不敵新冠疫情結業,兒子不忍父親失去生活重心,疫後捨棄白領工作,從零開始學習管理粥店,彌補父子曾經失去的相處時光,更助父親重新開店,最近更在西灣河再開分店。
看到海皇衰落,兩父子都明白必須求變,除了主攻人情味為街坊「度身訂粥」,兒子更針對年輕客群推出健身餐「慢煮雞胸粥」,同時他亦體會到父親的辛勞︰「試過夏天埋位做嘢嘅時候,風扇壞咗,未試過手背都可以出汗,手背去到手指都出晒汗。」
【從「海皇之死」看粥店生存之路.二】
老師傅北角4間粥店不敵疫情結業 堅尼地城重生每日門庭若市
本港結業潮遍佈各行各業,海皇粥店全線結業,似乎正預告粥店日漸式微。不過位於堅尼地城的家庭式粥店「心滿意粥」,卻逆市在2023年12月開業,在短短兩年內迅速累積一批街坊熟客,採訪當日中午更門庭若市。
「心滿意粥」由一對父子拍檔合作經營,父親葉師傅早於1983入行,至今已投身粥店逾40年。他先在1987年出師自立門戶,先後在美孚及荃灣開店累積經驗,其後1992年在北角深耕細作,高峰期曾開設4間門店,包括新興發、新發記及新德發等,直至疫情期間因受到禁堂食令的衝擊,只能宣布退休結業。
同期競爭對手海皇粥店倒閉︰可能佢哋冇乜點進步
無獨有偶,海皇粥店同樣創立於1992年,與葉師傅經營的粥店存在競爭關係。他認同海皇粥店的營運模式在初期較為先進,例如衛生標準相對傳統粥檔更勝一籌,但隨後數十年一直原地踏步,食物水準更不進反退。
葉師傅根據多年煲粥的經驗總結,熬製一碗靚粥共有3個秘訣,包括水份平衡、時間控制及食材鮮味。因此他現在煲粥5小時,再配合即日在街市採購的新鮮食材,只需添加少量雞粉適當調味,足以突出食材的鮮味。
我哋可以企到落嚟,反而佢(海皇粥店)落咗去,可能佢哋冇乜點進步啦。按返之前嗰套一路做到𠵱家冇進步過,所以啲野差咗喇。
食油來貨價較2003年飆升1.7倍 推任食放題不可行
海皇粥店灣仔店去年10月曾推出「全港首間粥店放題」,限時45分鐘內任食瑤柱白粥、油器和任飲豆漿,只收取10元。不過,原來葉師傅才是粥店放題的「始祖」,2003年爆發SARS期間,香港餐飲業大受打擊,他為了吸引顧客光顧,靈機一動推出28元任飲任食放題,成功吸引大批市民跨區到北角排隊。
葉師傅指出,當年的食材成本低廉,仍可通過薄利多銷推出放題,惟現在食材的來貨價昂貴,僅食油已較當年飆升1.7倍,認為今時今日推出放題將會導致虧損。「嗰陣時好多嘢來貨減價減得好犀利,嗰陣時油都係70蚊一桶,𠵱家成190蚊一桶,爭好遠係咪先?」
孝順子放棄白領工作毅然投身粥店 只為填補父子關係
目前葉師傅踏入半退休狀態,「心滿意粥」已安心交由兒子葉子豪負責打理,只偶爾回店監督食物質素。但他無法完全捨棄工作,最近更在西灣河開設另一間店。
然而,香港年輕一代近年不願從事厭惡性行業,為何90後的葉子豪願意放棄朝九晚五的白領工作,從零開始學習管理粥店?原來葉師資過去每日早出晚歸辛勤工作,北角門店在疫情期間結業後,只在家中捉棋及打波消磨時間,生活就像失去動力,因此葉子豪萌生投身粥店的想法,希望父親可重拾生活重心,又能彌補父子間的相處時間。
嗰陣時我見佢冇以前咁有動力,冇咗果種好多嘢想做嘅熱情。我出咗嚟返咗一兩年工啦,覺得如果有機會可以嘗試體驗返嗲哋,以前日做夜做嘅嗰個熱情喺邊度嚟?點解可以咁有熱誠年中無休?究竟有咩魔力喺餐廳經營上面?
從零學習管理粥店 評炸油器最困難︰手背去到手指都出晒汗
自此,葉子豪跟隨父親學習管理粥店,工作範疇包括樓面及廚師,例如學習與街市供應商講價;安撫顧客情緒;揀選、處理及烹飪食材等。他形容廚房為戰場,作為掌舵人需要具備強大的執行力,方可確保每個工序順暢,向顧客送上最美味的食物。
葉子豪認為,傳統粥檔的看門技藝最為困難,包括炸油炸鬼、煎堆及牛脷酥等油器。他解釋油器的製作方法看似簡單,實際上講求刀工及時間控制,若技巧不濟將會導致表皮過硬,因此他至今仍需要站在父親身旁偷師。
首先高油溫嘅工作環境已經令好多後生仔卻步,試過夏天埋位做嘢嘅時候,風扇壞咗,未試過手背都可以出汗,手背去到手指都出晒汗。如果你唔小心跣咗下呢,啲油彈上嚟跟住你又唔可以縮喎,避開嘅話又可能撞到其他人。
針對年輕客群推出健身餐 主攻人情味為街坊「度身訂粥」
雖然葉子豪投身粥店的時間不長,卻已迅速展現出商業才華。由於堅尼地城與香港大學位置相近,加上粥店旁邊開設24小時健身室,社區內的年輕人的比例較高,於是他研發出「慢煮雞胸粥」,融合傳統粥品與新一代的健康習慣,更到健身室派發優惠券。
葉子豪認為,家庭式粥店的生存方式在於人情味,他會按顧客的要求即時調整配料,例如為佛教信徒特製無牛肉的艇仔粥。「佢係佛教徒咁樣啦,原本艇仔粥入面係有免治牛肉嘛,會將牛肉轉做豬肉,盡量可以滿足唔同客人需求。」
年輕人不願從事餐飲業兩原因︰工作環境艱苦、時間不自由
雖然已獲得葉師傅的認可,但葉子豪不敢自滿,自言尚未獨當一面,有時候仍要打電話求助。隨著熟習管理粥店,見識不同的突發狀況,例如同事突然「射波」等,他也深深體會到父親的辛勞,也明白年輕人不願入行的原因。
葉子豪認為,從事餐飲業需要隨時候命,時間不自由,難以抽身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加上工作環境惡劣,相信僅高溫的廚房已窒礙年輕一代入行。
打工有打工嘅好,雖然返工時間好冇自由啦,但相對你負嘅責任少好多,你放工呀,或者放假期你可以完全地諗自己生活,相反地如果你係做餐廳嘅話,已經36小時On Call(隨時候命)。人哋放假嘅時候就會係你返工嘅時候,所以係困身,相信都係好多後生新一代唔入行嘅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