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約車規管|的士行周國強:車齡司機須符3條件 有框架才論發牌量

撰文:林遠航
出版:更新:

《香港01》昨日(6日)報道,網約車規管框架最快今個月出爐,其中主要方向是為網約車合法營運訂立機制,包括向網約平台發牌及訂明網約車司機與平台經營者的關係。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確認,當局會爭取本月內向立法會介紹框架,但預告框架中不會有網約車發牌數目等細節。

順安車行負責人、智慧出行聯合商會主席周國表示,現階段未能判斷發牌多少才合適,要視乎框架細節才可討論;他認為框架要規限網約車的車齡不高過五年、要購買保險,網約車司機要領有的士牌。

政府爭取本月內向立法會介紹網約車規管框架。(資料圖片/王海圖攝)
政府爭取本月內向立法會介紹網約車規管框架。(資料圖片/王海圖攝)

陳美寶:本月公布網約車框架中不會有發牌數目

網約車規管框架最快今個月出爐,《香港01》綜合多方消息,政府的方向是為網約車合法營運訂立機制,包括向網約平台發牌及訂明網約車司機與平台經營者的關係。至於具體網約車數量,消息指未落實,但「唔會無限」。其餘政府目前研究的方向包括規定網約車車費要高於的士、牌照要有時限等。

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昨日則在電台節目表示,當局會爭取本月內向立法會介紹框架,她透露會要求司機及網約車滿足一定條件及通過考核,但預告框架中不會有發牌數目等細節,稱希望各界以一個有共識的框架為基礎展開討論。

順安車行負責人、智慧出行聯合商會主席周國強。(資料圖片/梁鵬威攝)

周國強:不應容許太多網約車領牌 待經濟好轉才考慮是否增加

順安車行負責人、智慧出行聯合商會主席周國強昨表示,網約車平台接受規管是天經地義,期望框架可以杜絕非法白牌車。

談到到對網約車發牌數目的看法,他認為要視乎框架細節才可討論,但指現時經濟不景,交通業界亦因市民北上而流失生意,期望政府制定框架時可以考慮現時業界的情況,要顧及對業界的影響,不應容許太多網約車領牌,否則「覆水難收」,認為可待經濟好轉,有加大網約車數量的必要之時,再研究是否增加數量。

政府爭取本月內向立法會介紹網約車規管框架。(資料圖片/王海圖攝)
5月9日,智慧出行聯合商會主席周國強聯同的士業界代表,到西九龍政府合署運輸署樓下請願。(資料圖片/黃浩謙攝)

3條件:網約車車齡少於5年、必須購保險 司機要領有的士牌

周國強以往曾表示過網約車不應過1,000架,被問到此事,他稱當時是根據「出租汽車許可證」實際的名額而建議;他表示,現時尚有約600個許可證名額未用,不滿網約車平台要求發牌,但「連嗰六百幾個都唔去申請」。

被問到的士業界對網約車規管有何要求,他認為要規管車齡及要求買保險,稱若司機能只花數萬元買車、付數千元私家車保險費便可經營網約車,對的士牌主不公平,又稱將車齡定於不多於5年較為合適。他認為網約車司機要領有的士牌,不應容許沒有合法牌照的人經營載客服務。

最新市區的士牌價跌破200萬元,如何預期框架對牌價影響?周國強認為,若框架落實後,能若市民及投資者了解到行業正在向好改變、「中間少咗一啲無王管嘅情況出現」,預期牌價會「穩定向好」。

問:網約車在香港是非法的嗎?

答:香港法律規定,利用汽車載客取酬的行為必須取得「出租汽車許可證」,而長久以來,個人點對點交通服務主要由擁有牌照的「的士」提供;不過,當科技促使交通運輸產業和市民出行需求發生根本變化,衍生「網約車」這種新型載客取酬營運形式,特區政府卻遲遲未有打破的士牌照壟斷,未能開放市場競爭,導致網約車在港服務11年仍未合法化。

問:政府停止增發的士牌照多年,帶來什麼問題?

答:香港目前共有18,163個的士牌照,因政府停發新牌導致數量稀缺,持有者可以控制市場形成壟斷,並且催生了非常畸形的炒牌環境,令的士牌照由「公共交通資源」變成「金融炒賣工具」,在過去25年內由252萬元被炒高至667萬元。的士牌主將炒牌成本轉嫁租車司機,迫使司機和乘客陷入「司機收入低—服務差—乘客埋怨—流失更多客—收入更低—服務更差—社會怨氣更大」的惡性循環,更積聚的士和網約車之間的仇恨,種下社會衝突禍根。

問:的士與網約車亂局,應該怎樣解決?

答:往屆政府施政失當,既未有打破的士壟斷,又未有落實網約車合法化,的士與網約車出現惡性競爭,影響市民出行體驗、損害司機勞動利益,更令不同群體之間產生越來越大的怨氣和怒氣。有為政府理應敢於改革,堅持以產業發展和社會轉型為主線、以乘客需求和司機權益為依歸,推動網約車合法化,徹底打破的士壟斷,重構點對點出行服務,杜絕公共運輸服務資源的炒賣空間。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