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天地|樂善堂楊葛小琳中學 塱原稻米生態展及自然生態遊

撰文:校園投稿
出版:更新:

還記得暑假期間,我們三人曾經參加了土木工程拓展署舉辦的暑期遊學團,當時除了參觀各個基建及對土木工程拓展署有更深了解外,也有機會踏足興建中的塱原自然生態公園,並以拋秧法播下水稻。
(撰文:樂善堂楊葛小琳中學學生 ─ 歐陽偉豪、張海星、黃家軒)

(樂善堂楊葛小琳中學提供)

想不到事隔四個月,我們在參加土拓署的秋冬遊學團2021時,可重返塱原,親身見証了稻米由拋秧到收成的過程。我們目睹一整片黃澄澄的稻穗,層層稻浪迎風搖曳,煞是好看。雖然我們不能親手收割稻米,但得知我們播下的稻米,將會成為黃胸鵐(禾花雀)的食糧――我們小小的學習體驗,竟能成為保育瀕危物種的一分力量,這種突如其來的滿足感,實在難以言喻。

長春社和香港觀鳥會在是次活動中,也有派員到場,向我們講解有關塱原的保育知識。他們架起望遠鏡讓我們可清楚觀看平日很少機會可看到的反嘴鷸、各種鷺鳥和野鴨。老實說,我們平日只見在餐桌上的鴨子,從來沒想過活潑跳脫的牠們是這麼漂亮可愛的。

另外,我們亦有機會親眼看見古董級的稻米去殼機和吹殼機。原來由拋秧到收成,再要將稻米脫殼、吹殼,才能有我們見到的米粒。我們吃了十多年米飯,這次才真正明白長輩常常掛在嘴邊的話:「粒粒皆辛苦」的意思,我們真的要「惜食」!另外,我們亦見到「斗」的實物。當長春社的哥哥介紹斗既可作為量米的單位,亦可用作計算耕地面積的單位時,修讀中史的家軒顯得特別雀躍,歷史不再是不可觸摸、遙不可及的「傳說」了。

我們最後一項活動,是到田裡採摘生菜。沿路我們經過蕹菜田和慈菇田,說來慚愧,第一次看到蕹菜的喇叭型花朵時,我們還以為它是牽牛花呢!我們各自採摘了兩三顆生菜回家食用,新鮮的菜蔬果真是特別爽脆清甜,家人也讚不絕口。

這次活動除了可讓我們見到香港的不同地貌外,更讓我們反思人和自然的關係。雖然這次我們未能親眼看到「禾花雀」,但得知牠們到港渡冬的數目稍為增長,已叫人感到寬心。我們相信只要做好規劃,自然生態的保育和人類活動其實是可以並存的,塱原自然生態公園只是個起步,我們年青一代會朝著保育大自然這個方向繼續努力。

(內容由樂善堂楊葛小琳中學提供)

歡迎所有中學、小學及幼稚園投稿至「01校園」,有意投稿者可將文稿及照片經電郵傳送至campus01@hk01.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