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環署滅鼠成效存疑 申訴署揭鼠餌都放錯 街市堆垃圾倡加強執法

撰文:陳淑霞
出版:更新:

本港屢現不少鼠患黑點,對環境造成滋擾,申訴專員公署主動調查食環署滅鼠工作成效。調查報告指,食環署的鼠患指數調查未必可反映實況,部份前線亦未能正確使用施放鼠餌方法,署方亦放任街市檔販堆積垃圾,僅作口頭警告,防鼠滅鼠成效存疑。
報告亦提到,食環署未能就深水埗區等,個別鼠患投訴高企區域,作有效分析及採取針對工作,促食環署檢視調查方法,及研究是否有需要制訂更全面的「綜合鼠患指數」。申訴署又建議,食環署應加強前線培訓及執法工作,亦可考慮訂立有需要加強防治鼠患工作的街市名單。

+7

申訴專員公署指,食環署主要透過每半年在全港19個行政區的50個監察地點進行鼠患指數調查,2016年至2020年整體鼠患指數只徘徊於5%以下的較低水平,即鼠患並不普遍,惟媒體時有報道不同地區出現鼠患問題,公眾意見亦有不少是反映地區性及特定地點的鼠患滋擾。申訴署認為,食環署的調查方法有其限制,調查所得結果未必可反映實況 ,且每半年一次調查,容易出現數據滯後情況。

前線放置有毒鼠餌出錯 包裝袋未有開孔影響成效

防鼠及滅鼠工作方面,公署發現,部分前線人員未能正確使用有毒鼠餌,包括在使用有毒鼠餌時,沒有在包裝袋打上用作散發香味的小孔,亦有承辦商前線人誤以為老鼠會自行咬開包裝,進食鼠餌。雖然食環署自2020年4月起,已陸續在新合約規定列明需遵相關規定,違反條款者會被視作嚴重失責,且已製作滅鼠參考短片,但公署認為,「難言有關不足是否只屬冰山一角。」

公署亦關注公眾街市及後巷兩大潛在鼠患熱點的滅鼠成效。雖然食環署表示已於去年加強執管公眾街市清潔工作,但公署於同年巡視個別街市時,仍發現不同程度的衞生問題,包 括收市後個別攤檔外有垃圾堆積,亦有海鮮攤檔外的溝渠旁佈滿垃圾、雜物及海鮮殘渣,絕大部分顯然是附近商販所遺留及棄置,變相轉嫁責任至食環署的清潔承辦商,惟食環署只向違規租戶作口頭警告,認為署方執管工作成效難免仍然存疑。

公署另表示,食環署未能有效運用鼠患投訴數據。該署近年收到的鼠患投訴,每年平均逾萬宗,惟署方未能應公署要求,說明深水埗區、中西區及九龍城區等三個投訴數字較高區域的相關分析,只能作出相對籠統解說,「似乎未能充分掌握投訴趨勢及市民所關注的事項。」

不過,公署特別提到,雖然食環署有需要改善地方,惟不能抹殺其努力和成果。調查報告表明,漁護署、民政事務總署、房屋署及康文署均其培訓及技術支援予以正面評價,亦有透過全港性及地區性的滅鼠運動,加強部門協作及進行針對性地區防治工作,「本港近年的整體滅鼠數字不斷上升,這相信是市民所樂見的。」

申訴專員公署主動調查食環署滅鼠工作成效,周四(26日)發表調查報告。(李澤彤攝)

申訴倡檢視調查方法制訂「綜合鼠患指數」

申訴專員公署建議,食環署應檢視現時調查方法,並研究是否適宜將有助評估鼠患嚴重程度的不同因素納入計算,制訂「綜合鼠患指數」,如有需要,可邀請本地大學及學術機構合作,另應考慮增加每年調查次數,提升時效性。

至於防鼠及滅鼠工作方面,則可加強前線及督導人員的培訓工作,另透過密集式的突擊巡查及嚴格執行租約條款,並積極研究引用合適法例加強執法,促使街市商販妥善清理其攤檔及附近範圍。公署亦建議,可考慮引入檢討機制,以「風險為本」原則訂立適當考慮因 素及標準,有系統審視及揀選需提升潔淨程度及加強防治鼠患工作的街市名單,並同步檢視分區重點清潔行動及密集式滅鼠行動試驗計劃的成效,再視乎結果及資源,考慮將計劃擴展至有需要的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