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大研究居屋第二市場售價疫下跌近一成 倡減少規管免與私樓脫軌

撰文:王潔恩
出版:更新:

香港都會大學編製「都會居屋價格指數」,發現在2020年疫情爆發開始,居屋第二市場的價格走勢轉弱,下跌幅度近一成,但同期私樓價格上升約0.5至2.7%,反映居二市場與私樓價格呈明顯差異。

研究團隊認為,居屋第二市場價格調整反映市場供求結果,建議政府毋須過分規管,否則會使居二市場價格與私樓脫軌,令居民難以換樓,變相無誘因轉投私人市場,最終減少置業階梯的流動。

▼7月11日 香港都會大學編製「都會居屋價格指數」▼

都大公共及社會政策研究中心早前進行研究,探討本地居屋第二市場與私人市場的樓宇在近兩年疫情影響下的價格走勢差異。

今年居二市場指數已跌4%

團隊發現,自2010年至2022年期間,「都會居屋價格指數」大增278%,惟反映私樓市場的中原城市指數只增137%,可見居屋第二市場一直跑贏大市,升幅較一般私樓高。

不過,自疫情起,該走勢卻出現變化。團隊表示,在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期間,「都會居屋價格指數」下跌9.8%,其中今年的跌勢更大,首5個月已大減約4%。相反,中原城市指數卻增加2.8%,即私樓售價有上升,但居屋卻出現較明確的跌勢。

近年新居屋折扣率高、供應多

助理教授馬耀宗估計,由於最近樓市走勢放緩,或使流動性較低的居屋第二市場吸引力減少。而近年一手新居屋折扣率較高,變相居屋第二市場價格相對昂貴,且近年新居屋供應量較多,故有機會令潛在買家持觀望態度。

他們又指,政府統計處資料顯示,疫情對基層或中層家庭收入影響較大,而且美國聯儲局宣布加息,故較或減低買家入市意欲。

倡為業主提供更多按揭選擇

都大人文社會科學院院長鄺志良指,居屋第二市場價格調整反映市場供求,建議政府毋須過份規管。同時,政府應長遠為業主提供更多按揭選擇,將有利活化居屋市場成交。

「都會居屋價格指數」前稱「居屋公開價格指數」,透過本地居屋第二市場成交量最高的50個屋苑作成份屋苑,團隊會分析其呎價等,再製作成指數供市場參考。他們指,由於公開大學已改名為香港都會大學,故亦因此改變指數名稱。

▼7月10日 房屋局局長何永首次探訪劏房基層租戶▼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