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令|本地廠九成結業 Savewo救世料撤銷後或裁員減產

撰文:歐陽德浩
出版:更新:

新冠病毒疫情肆虐三年,隨着復常,僅餘的口罩令料數月內也會撤銷。疫情初期如雨後春筍設立的口罩廠,又何去何從?根據香港口罩及防疫設備總會統計,本地口罩廠由2020年高峰期的約200間,減至目前約20間,相比前年再減30間。

「Savewo救世」為其中一間仍然生存至今的口罩品牌廠,其創辦人透露去年已踏足機械人產業,做好被淘汰準備,估計口罩令撤銷後,或裁員及減產最少一半口罩。「最後因為口罩令又好,任何原因都好,令到我哋公司scale down(降低規模),甚至最極端情況倒閉,其實我哋都覺得OK。」

「Savewo救世」在去年接受訪問時,豪言目標成為世界第一的口罩。(張浩維攝)

隔離令撤銷前規模達至頂峰 日產20萬片口罩

「Savewo救世」自2020年初成立至今,廠房規模達13萬平方呎,員工數量逾300人,逾30條生產線日產約20萬片口罩,投資總額已達8,000萬元,去年營業額達3.6億元。行政總裁丁圳已預料未來口罩廠將進一步萎縮,甚至倒閉。他在訪問當日笑說︰「帶你見證我哋口罩廠最輝煌嘅時候。」

救世在疫情兩周年之際接受《香港01》專訪時,丁圳豪言目標成為世界第一的口罩。廠長黃越洋透露,其醫用口罩獲本地牙科診所選用,去年10月首次出埠到歐洲參加醫療展覽,憑著高質量獲得海外訂單。但他擔心開發海外市場時間過短,難以吸納口罩令撤銷後的產能。

+15

籲政府納口罩為戰略物資 扶持港產口罩業

惟新冠疫情將結束,黃越洋悲觀地指出,過去世界曾流行西班牙流感、H1N1流感等,認為政府應效法外國,將口罩定為戰略物資,否則將來新病毒捲土重來時,便要再「臨渴掘井」投放數以億計資源重建產業。

不過僅憑本地市場未必可養活口罩廠,丁圳批評港府採購部門並不以香港製造為優先,以美國規格為標準,生存空間大為縮減。以救世口罩為例,即使取得內地、韓國及歐盟的最高標準認證,惟因美國政策所限,難以申請當局認證,變相不能加入爭取港府的訂單。「強都冇得生存喇,汰弱汰強!完全進入淘汰既階段。」

+1

估計口罩令撤銷後減產一半 捨棄卡通款式

黃越洋估計,今年或減少一半產量至每日約10萬片,卡通款式將首當其衝被捨棄;若收支仍未能達至平衡,會考慮搬至較小的廠房,甚至遷移至內地或東南亞。丁圳亦指,屆時將無可避免視乎情況裁員,預料優先保留技術員工,至於多部價值約30萬元的舊款口罩生產機,亦只能丟棄。

雖然他們深諳搬廠後絕對可賺錢,但強調毋忘初衷,堅持香港研發、設計及製造一條龍,製作的口罩至今仍未向政府申請任何資助。「(可以)未必再喺香港生產,只不過我哋喺度鬥氣。」

已做好被淘汰的準備︰倒閉我哋都覺得OK

丁圳在去年的訪問曾承諾「不會賺夠就割禾青」。他回望過去曾推出照顧不同年齡層及特殊需要的口罩,自言已完成最初救世的初心。「我哋今次唔單止唔割禾青,仲種多咗稻草。」

黃越洋展望未來仍感到美好,重申不奢望賺大錢,只求平手打和。他稱已做好被淘汰的準備。「最後因為口罩令又好,任何原因都好,令到我哋公司scaled down,甚至最極端情況倒閉,其實我哋都覺得OK。」

投資一千萬踏足機械人產業為未來鋪路

為了延續品牌發展,多元化發展則成為唯一出路。除了口罩外,去年救世亦推出空氣淨化機、充電式次氯酸製造機等產品。丁圳透露,該批產品的銷量正不斷攀升,由於外國不流行採用即棄式消毒用品,後者的海外訂單為本港的四倍以上。

此外,救世亦投資約1,000萬元,踏足機械人產業,採用最新的3D打印技術,為本港初創企業改良及代工Rice系列機械人,該機械人已獲K11商場及外國企業採用。他期望在累積經驗後,可在今年內研發首款自家品牌機械人,目標可執行高危工作,如檢測電纜、為船隻去除蠔殼等任務。

香港口罩品牌「HK-M」在1月16日在Facebook專頁公布結業。(Facebook圖片)

口罩協會︰20間工廠計劃未來三至五年續營運

其實過去三年已不斷有本港口罩品牌結業,例如口罩品牌「HK-M」便在1月16日,在其有約11萬個讚好數的Facebook專頁公布,「我地要正式同大家講拜拜喇」,但內文並無說明結業原因。

香港口罩及防疫設備總會表示,根據最新的統計數字,2020年最高峰期間,香港約有200間口罩廠,其後2021年起口罩供應漸趨穩定,口罩業進入汰弱留強的階段,剩下約50間工廠。目前餘下逾20間工廠均有穩定的客源,計劃在未來三至五年繼續營運。

協會又指,本地廠商為趕上國際水平,當時已開始研發國際級高品質口罩,經過三年的發展,港產口罩已享譽國際,至今已有五個註冊檢測中心為全球口罩進行驗證。協會期望政府繼續扶持口罩業,讓香港未來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仍能維持自給自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