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展寰再為I.PARK1解畫 稱先進城市均通過焚燒發電令廢物資源化

撰文:陳葆琳
出版:更新:

本港首座處理都市固體廢物的超級焚化爐I.PARK1預計於2025年投入服務,其中一個巨型機電設備預製組件已於上月中運抵香港。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今日(3日)撰文,再次為政府興建轉廢為能設施解畫,稱全球的經驗是不論社會如何努力,總會有不少不可避免和未能回收的生活垃圾需要妥善處理,又指很多先進城市都是通過現代垃圾焚燒發電技術以達致廢物資源化。

+6

I.PARK1共有12個巨型機電設備預製組件,包括6個鍋爐燃燒組件及6個煙道氣體處理系統組件。謝展寰今日(3日)在網誌表示,鍋爐燃燒組件的體積約58x25x50米,差不多等於11架A380空中巴士的重量,環保署基建發展組的人員為了這次「首航」,亦曾派員親身前往珠海實地視察付運前的安排細節。他說,今次成功付運及組裝順利展開,讓團隊在今年能如期成功運送其餘11件個組件到人工島更具信心。

有些朋友問我,政府既然努力推動全民減廢及乾淨回收,為什麼還要建造俗稱垃圾焚化爐的轉廢為能設施?原因很簡單,全球的經驗是不論社會如何努力,總會有不少不可避免和未能回收的生活垃圾需要妥善處理。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

堆填區會產生溫室氣體 須建轉為能設施

謝展寰指,現時本港透過兩個堆填區來處理生活垃圾,不單佔用寶貴的土地,造成對鄰近居民的潛在滋擾,堆填後的垃圾分解時更會產生溫室氣體,是其中一個重要的碳排放來源,加劇氣候變化,故此必須建設足夠的轉廢為能設施,取代使用堆填區處理生活垃圾。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資料圖片/張浩維攝)

他又提及,坊間和媒體不時會稱轉廢為能設施為厭惡性設施,擔心這些設施會影響周邊環境。謝展寰反駁指,緃觀世界各地,很多先進城市都是通過現代垃圾焚燒發電技術以達致廢物資源化,國內也大力發展這方面的技術,並且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今天的焚化設施,無論外觀或空氣質素控制方面都可做到與社區和諧共存,更可成為結合社區康樂的設施。

現今的焚化設施 外觀或空氣質素都與社區和諧共存

上屆政府明言目標在約2035年前全港停止使用堆填區處理生活垃圾,他表示,已指示了環保署團隊必須努力探求一切可行方法,務求提前盡早停止使用堆填區,回應市民訴求。

環保署亦已選址屯門曾咀中部煤灰湖興建I·PARK2。謝展寰說,環保署正展開全港性選址研究,物色其他適合興建轉廢為能設施的地點,選址時會全盤考慮各項因素,包括地理位置、可用土地面積、環境影響、廢物運輸安排、處理廢物基建設施的布局等,並會結合相宜的社區設施或綠色旅遊概念,發揮一址多用協同效應,讓市民受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