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外勞|郭振華:低技術工種需外勞保競爭力 勞工界籲嚴格監管

撰文:陳葆琳
出版:更新:

政府為運輸業和建造業推出輸入外勞計劃,名額2萬個,並暫停執行「補充勞工優化計劃」之中26個職位不得輸入外勞的規定,包括售貨員、侍應生、髮型師等,為期兩年。工業總會名譽會長、勞顧會前僱主代表郭振華今日(15日)表示,輸入外勞有逼切需要,先輸入三分一或一半的外勞人手配額,之後可以逐漸增加,又提及低技術或非技術工種亦需要外勞補充,方能維持行業競爭力。

勞工界立法會議員、勞顧會前僱員代表周小松則指,必須「保住」基層工種不輸入外勞,強調本港並非沒有勞動力,只是因為薪酬低,低技術及非技術工作亦輸入外勞,只會令基層更加沒有機會就業。他呼籲政府多作措施釋放本地勞動力,並作出嚴格監管,打擊非法收取回佣及勾結中介剋扣外勞人工。

工業總會名譽會長、勞顧會前僱主代表郭振華於香港電台節目《千禧年代》指,不能夠待全面復蘇之後再找人手,輸入外勞有逼切需要,配額數目則可以「慢慢來」,認為先輸入三分一或一半的外勞人手,僱主會較有信心,形容「呢對門雖然細,但係好多人都適合呢對門」。

建造業及運輸業輸入外勞皆要遵守「1:2」比例,即每當聘請一名外勞都要聘請兩名本地勞工。郭振華認為,比例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去放寬,必須有靈活性。他以新加坡為例,建國之初大量基建工程的人手,九成以上都是外勞,「以往認為係一啲低技術或非技術嘅工種呢,的而且確需要係成個產業鏈上面有啲配置,先可以完成呢個產業的長遠發展」,如果沒有外勞補充相關行業,難以維持競爭力。

工業總會名譽會長、勞顧會前僱主代表 。(資料圖片)

郭振華續指,新加坡本地工人的工資與外勞工資差距很大,可確保退休生活之餘,在不同時間都有一份稱職的工作,值得香港參考,又指早期新加坡會見到一些年長人士在商場內執餐具、推車仔,「例如做建築業,冇理由去到55歲以上,佢個老花愈嚟愈多嘅時候去到高空工作,其實係好危險,亦都唔適合,呢個時候應該要慢慢退去其他角色」。他說,不只新加坡,越南及泰國亦有很多外勞,本地工人可繼續在其崗位發揮作用,需要勞動力補充之時,亦不需要擔心找不到人。

勞工界立法會議員、勞顧會前僱員代表周小松出席同一節目指,長時間依靠外勞,一定對本地工人的就業機會以及薪金的正常增長帶來壓仰,認為任何輸入外勞計劃必須要有限額、時限性及嚴格監管。他指,如果僱主可以無限量輸入外勞,則不會有動力改善本地工人工資及褔利,政府需監管僱主聘請外勞的比例、釐定的薪酬是否合理,並杜絕僱主勾結中介剋扣外勞人工,以及打擊非法收取回佣。

勞工界立法會議員、勞顧會前僱員代表。(張浩維攝)

他強調,守住基層工種不輸入外勞是有需要,並指文員、接待員、售貨員、電話接線生未能聘請本地員工,是因為薪酬低,提及本港15至19歲人士、20至29歲失業率仍高,香港並非沒有本地勞動力,「呢啲接待員都要去請外勞嘅話,呢啲人(基層)就更加冇機會去就業」。

他認為,政府需要多做鼓勵本地工人就業措施,僱主或要「馬死落地行」,將職位拆散,鼓勵家庭婦女以兼職形式投入職場,並推出家庭友善政策、彈性工作安排等,以及改善人工褔利,以釋放本地勞動力。

▼6月13日 政府公布輸入勞工特別計劃▼

+14

▼6月13日 圖解政府輸入勞工特別計劃▼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