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醫療服務「知行合一」?

撰文:01醫務所
出版:更新:

腦神經外科手術日新月異,尤其二十多年前,不少比較複雜的腦部手術在香港才是剛起步,縱然是已相當具經驗的醫生,也不能說所有手術都能手到拿來。

當年筆者還是初級醫生,顧問醫生正進行一項並不常見兼且複雜的腦部手術。由於腦部組織與組織之間非常緊密,只能於特別的空間進行分離。每一個步驟和每一層切割都要非常小心準確,否則很容易為病人造成傷害。顧問醫生為了確保手術無誤,特意連手術參考書也帶進手術室。他上了手術枱,便由我負責依據手術步驟,幫他翻開該本參考書,供他即場參閱。

撰文:醫院管理局學院院長孫天峯醫生

筆者回憶多年前的一個複雜腦部手術,曾幫忙即場翻查手術參考書供顧問醫生參閱;隨著醫療科技發展,現今已有很多嶄新儀器輔助。筆者寄語「知行合一」重要性,需要持續進修、實踐知識,才能與時並進、造福更多病人。

隨著手術方法越趨成熟,也隨著科技發展,已經有不少嶄新儀器,在手術前可以模擬腦部情況,讓醫生能夠預先熟習環境。即使面對不常見但複雜的手術時,應該很少機會再需要找人即場幫忙翻開参考書。

不過,醫療服務畢竟仍然是一樣需要持續進修、甚至邊做邊學的東西。一來,醫療發展確實一日千里,若果未能不斷更新專科知識,便很容易落後於人;二來,醫療服務並不如工廠般流水作業,很多時可能出現各類不同情況,既講求經驗判斷,也講究排難解疑的能耐。如何舉一反三、如何衡量緩急輕重,很多時都要透過實踐才是真正學習。

筆者回憶多年前的一個複雜腦部手術,曾幫忙即場翻查手術參考書供顧問醫生參閱;隨著醫療科技發展,現今已有很多嶄新儀器輔助。筆者寄語「知行合一」重要性,需要持續進修、實踐知識,才能與時並進、造福更多病人。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是明代思想家王陽明的名言,摘自《傳習錄》。我們從大學或院校學來的基礎知識,是我們實踐醫療服務的開始;然而,透過醫療操作實習,才能真正完成我們的醫療知識。再進一步說,實踐實習又是增長知識的起點,知識知道了才算完成實踐的目的。這是一種知行互動的認知方式,是要獲得真知去指導實行、而後再獲得真知的不息循環。

話雖如此,要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殊不容易。很多人在上課學習時會不停記筆記,也會背誦很多理論教條,但到達現場實景時,卻往往顯得不知所措,甚至出現很多不必要的事故錯誤。除了因為所謂「經驗不足」外,其實是未能將學習到的知識貫徹運用到實踐中, 因為有效的醫療服務並不在於「死背」,而是在於「活用」。

繼承於「知行合一」,中國現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創立了「教學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論。

醫療服務不單只求個人知識實行,亦需要不斷延續、傳承、更新。有同事跟筆者說,當遇到自己不熟悉的課題時,最好就是去教這一個課題。為了教好這一個課題,便會先學好這一個課題,最終也是為了能做好這一個課題──醫好病人。筆者不敢斷言這就是「教學做合一」的一種演繹,但至少也能體現「教學相長」對醫療服務的重要性。

作為香港主要的公營醫療服務供應者,醫院管理局同様是香港主要的公營醫療服務培訓平台,為實踐「教學做合一」提供無限可能。

醫院管理局。(資料圖片)

《香港01》「01醫務所」與醫院管理局合作,逢星期三刊登由醫護人員撰寫的專欄《園遊。杏林》。

「杏林」出自三國時代名醫董奉的故事,後世以「杏林」稱頌醫護,數位來自醫管局的杏林中人帶領看倌園遊杏林大觀園,透過文字細數杏林人、杏林事,分享箇中點滴緣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