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勞|你是身累、腦累還是心累?學習高效休息 別再視加班為榮耀

撰文:經理人
出版:更新:

「生病之後,我就告訴自己,每晚上床後,手機拿得遠遠,甚至關掉;電腦放在一個聽不見的地方,上床以後就不要再起來了。」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在 52 歲那年檢查出得到第 4 期淋巴癌,因為這場病,他才體悟到好好睡覺的重要。

在《我修的死亡學分》裏,他提到從小到大為了課業、工作犧牲睡眠,遇上考試,一天喝上 6、7 杯咖啡,後來嫌上廁所麻煩,改吃咖啡因錠,想睡就吞一顆;到了職場,更是有名的「鐵人」,不論白天黑夜,隨時回覆 email,每天工作 15~16 小時,直到身體對他發出嚴重抗議。

忽視休息,可能會攸關性命,但為甚麼我們明明知道休息很重要,卻很少認真重視它?

「攰」也有幾種,了解清楚自己屬哪一種,才對症下藥地休息吧﹗:(按圖了解)

+12

「工作狂」不是榮譽,反而導致低品質成效

一個原因是,這個社會認為休息等於懶散、工作狂等於成功。《用心休息》提及,特斯拉(Tesla)汽車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前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都常以睡得少、工作狂形象示人,連帶讓一些上班族、企業領導者也把長時間投入工作視為榮譽;另一些人,則擔心被貼上工作態度不佳的標籤而勉強自己晚下班。

然而,休息和工作的關係不應該是減法,而是加法,甚至是乘法。《福布斯》(Forbes)雜誌創辦人伯帝.福布斯(Bertie Forbes)指出,「我們如何打發非工作時間,大幅決定了我們工作時的表現,是稱職或不合格。」

《休息的藝術》指出,疲倦會嚴重影響人的認知能力。當你神清氣爽,某一項任務看起來輕而易舉,要是你力困筋乏,不只原本 1 小時能完成的工作可能會拖到 3 小時才能結束,工作出錯的機率和同仁衝突的可能性都會大幅增加。

另一個輕忽休息的原因是,一般人容易認為只要遠離工作,就算休息,或睡覺就是休息。《腦科學權威的最高休息法》指出,現代上班族多數是腦力勞動者,但睡覺時大腦並不是完全停止運作,只靠睡覺無法幫助大腦休息。

《認真的你,有好好休息嗎?》補充,「累」的種類有很多,有些事情很「燒腦」,像是老闆請你在禮拜五下午 3 點前完成一份 5000 字的報字;有些則讓人「心力交瘁」,比如自己要在月底的國際會議上台簡報,報告前幾天,情緒緊繃、焦慮不已;或做了一天家事、高強度勞動,肌肉痠痛。這些疲憊的恢復方式、需要的休息方法都不同,有的需要轉換情緒,有的需要補充體力,不好好規劃反而越休息越累。

相關文章:肥胖|體重居高不下 壓力竟是兇手?6類食品打工仔多吃改善心情

+13

在家上班的危機:心態、大腦無法真正休息

疫情期間,遠端工作,休閒活動的重要性更加凸顯。心理學家莎賓娜.桑內塔格(Sabine Sonnentag)解釋,出門上班,下班打卡,看似理所當然的場景切換,其實是生理和心理的放鬆開關。在公司是工作模式,在家是休息模式,這也是所謂的心理抽離(psychological detachment)。

在家工作少了這一道手續。看似省下通勤、打扮時間,心態卻是 24 小時一直在上班。伊利諾大學(University of illinois)研究指出,長時間專注一件事,完全沒有分心或切換做其他事情,工作效率會逐漸下降,直至所剩無幾。反之,刻意在中間休息幾次,產能會一直保持在高峰。

總之,休息不應是下班後的狂歡,也不是單純的倒頭睡,休息需要技巧,學習如何讓讓腦袋、身體、心靈的步調從高速運轉狀態慢下來,從工作的緊湊中脫身,才能達到真正的休息。

【延伸閱讀,更多職場過勞現象】

過勞|日女生每天只睡2小時 靠酒精紓減壓力 拍片記錄悲絕慘況

+13

「肯努力就會成功」只屬偽命題?別過份吹捧努力 一事同樣重要

+8

【本文獲「經理人」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