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工人眼中的「中國製造」:10年後,新品牌誰都打不過中國

撰文:一条
出版:更新:

許亞軍,做過4年一線工人,2年餐廳傳菜員……2018年起,以平實的視角拍了一檔紀錄片名叫《偉大的製造》,探訪一線工廠:曹縣漢服村、河南許昌假髮村、山東結他鎮、河南焦作雪地靴鎮……他堅持真實、不修飾,很多網友通過他的鏡頭才意識到,工廠並不都是高大上的流水線和無塵車間,但就是這些小城鎮裏不起眼的勞動者,撐起了「中國製造」四個字,把很多行業做到世界第一。

編輯:閆坤沐 責編:陳子文(一条)

他不光記錄現狀,也發現問題:網紅拿走了大部分利潤和關注度,一線工人的待遇卻沒有任何改善;高學歷人才稀缺,代工為主,轉型不易……

片子豆瓣評分8.3,在B站評分更高達9.8,網友評價:「(看到)一個個渺小的實業人。」、「雖然製作粗糙,但是視角稀有。」、「進入一個自己不太熟悉卻又緊密連結著的世界。」許亞軍說他還將繼續拍下去,見證中國製造業轉型的過程:「再過十年,沒有人打得過中國新品牌。」

放下成見 由一線工人告訴你「中國製造」的真貌(點圖了解更多)▼▼▼

+17

製造業裏沒有多壞的人(自述 :許亞軍)

前幾年大家都在談論把製造業搬到東南亞去,因為那裏人工便宜,便宜到什麼程度呢?我們2019年採訪的一個大型紡織廠老闆告訴我們,一個工人一個月可能三五百人民幣的工資就夠了,不過現在聽說也漲到1000左右了。但是他們的劣勢是沒有我們學習能力強,工人幹活的積極性也不高,不願意加班,最重要的是產業鏈不完善。

中國製造業非常大的優勢在於,我們整個產業鏈比較完善,你可以在一個鎮的村裏面找到所有的上下游的零配件,所以才誕生了那麼多超級鄉鎮。一線跑多了之後,你會對很多問題沒有那麼非黑即白的判斷。

機器織毛衣前,需要先在電腦中畫出紋樣。這個步驟極其需要經驗,水平高的老師傅月收入可以達到一萬多。(記錄片《偉大的製造》截圖)

大家都認為當老闆是一件很舒服、很輕鬆的事情,其實並不一定是這樣。我的片子有三集是我親手上流水線去織一件毛衣,先在電腦上把花型編出來,然後用機器織出衣片,再縫合在一起。

那個廠的老闆是我當年在廣東打工時,和我一起學織毛衣技術的同學。後來我去了北京,他們夫妻倆自己開了一個小廠,活都自己幹,幾十台機器運轉的時候噪聲很大,說話靠喊,還24小時不能離開人看守,否則遇到卡針之類的問題不及時處理,一件衣服就毀掉了。

他為什麼不多僱幾個人幹,解放自己呢?普通小老闆,他沒有太強的管理經驗,沒有資金,促使規模上不去,他再招第三個人,廠子就活不下去,製造業裏,這種夫妻檔非常多。

並不是機械化程度越高、規模越大就會越掙錢。機械化也會隨時帶來整個行業的膨脹,會有更多人參與競爭。像服裝這種技術含量低的行業,現在已經非常透明,我們去問8家工廠,每家給的材質、報價都一模一樣,大家已經競爭到這個份上了,拿活就只能靠他的誠意。我們一開始都特別不忍心,很多老闆會親自開著車來接你,然後給你住賓館,和你一塊吃飯,聊完了還得給你送回去,每天打電話、發微信跟你噓寒問暖。

縫紉工作至今仍非常依賴手工。(記錄片《偉大的製造》截圖)

大家想象中老闆對工人是很嚴厲的,實際上我也拍到老闆對工人是好吃好喝供應,是因為現在招工困難。一個服裝廠老闆告訴我們,相比於年輕人,他更喜歡用夫妻工,因為他們有壓力,肯出力,還穩定,和北上廣的老闆說中年人不敢辭職是一個道理。而工人這邊,大家以為工人都想多休息,實際上是工人要求趕緊開工,因為他拿的是計件工資,多幹活才能多拿錢。

還有這幾年非常火的所謂網紅經濟,看起來非常熱鬧,實際上賺到錢的只有網紅本人。甚至我們走訪的幾家網紅經紀公司都不掙錢,更別說工廠了。他們掌握了渠道之後,對工廠的壓榨是非常狠的,設計、生產、庫存、退換都由工廠承擔,網紅只負責選款、拍照,不承擔一點風險,但大部分利潤都被他們拿走了。

這還不是最過分的,最過分的是一些直播網紅,要商家提前備大量的貨,最後沒賣出去,他們給的賬期又非常長,有工廠就這樣生生被拖垮了。正因為有這樣的經驗,我們從一開始就定了一個基調,不準去罵製造業或者罵工人。

我真的覺得製造業沒有多壞的人,他幹的最苦最累,利潤最少的一個環節,有時候當老闆還不如你去一個工廠做一個老師傅賺的多,只不過自己做可能更自由一些。他能騙多少錢?這邏輯上就行不通。

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品牌:再過十年,沒有人打得過中國新品牌(點圖了解更多)▼▼▼

+10

這一代大哥們都是吃了沒文化的苦,二代清一色的國外留學,廣東、江浙也好,安徽、河南也好,我們去所有的工廠全部是二代開始接班。慢慢的,他的思維就很先進了。

我們還想做一件事,就是促成北京服裝學院的學生,和曹縣、河南等等地方的工廠建立聯系,給工廠帶去一些新鮮的理念,學生也能賺到錢。

這個系列的紀錄片我會繼續拍下去,拍攝紀錄片的博主中,幾乎只有我是真正的農村出身,當過一線工人,我想用我的視角,去見證製造業轉型和騰飛的過程,再過10年,新品牌誰都打不過中國。

【本文獲「一条」授權刊出,歡迎關注:https://www.facebook.com/yitiao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