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明明叫孫文號逸仙 為何世人總稱他「孫中山」?揭名字真正由來

撰文:風傳媒
出版:更新:

許多人可能不知道,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的本名其實不叫「孫中山」,他終其一生也從來沒這麼自稱過。

但後人總是這樣稱呼他,而不是本名「孫文」,就連官方也不例外。

以前台灣政府為了紀念孫文,台灣有非常多以「中山」為命名的地方。除了有台北市中山區,還有中山國小、國中、高中、大學,軍隊裡室內集合的地方叫做「中山室」,全台更有142條「中山路」。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呢?其實這個名字的背後大有玄機!

一個圖輯看清最終「孫中山」脫穎而出真正原因(點圖放大閱讀):

+25

孫文到底叫什麼?

孫文出生於清末,在那個時代,命名的方式、規矩非常複雜,就像國文課本上的作者一樣,有名、字、號等不同的稱呼。他在孫家族譜上記載的名字是孫德明,幼時的小名則是帝象,因為親人在他出生後沒多久,就去了故鄉的北帝廟(玄天上帝廟)拜契,讓他成為北帝君的「契子」以求護佑,並不是為了當皇帝才取了一個這麼霸氣的名字。

而孫文則是他去上學後,學堂的老師為他取的「訓名」,老師幫他取了名後順便也取了字,通常名和字之間的關係是相近或相反的,老師將他的字取為「載之」,馬上就能聯想到韓愈所說的「文以載道」,可說是寄託了很高的期望呢!

而許多國外的翻譯將孫文的名字翻譯成「孫逸仙」,則是他的「號」,字、號大多時候是別人稱呼時會用的,因為在以前直呼別人的姓名是不禮貌的。而「逸仙」也不是他一開始就取下的號,而是在他18歲那年在廣州受洗時,領了教名為「日新」,是取自《大學》之中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之意,牧師依「日新」之粵語諧音所改成了「逸仙」。

另有趣的是,滿清政府在公文中提到孫文時,會把他的名字寫成「孫汶」,這並不是寫錯字!在清朝政府的習慣中,犯人的名字通常會加上水字旁部首以視為江洋草莽大盜。

【相關文章】史上最悲情蔣夫人陳潔如 至死無法揭蔣介石負心 成共產黨政協死於香港(點圖放大閱讀)▼▼▼

+28

「孫中山」到底怎麼來的?

有人以為,「孫中山」這個名字是因為他的故鄉叫中山,但事實是相反過來的。孫文出生於廣東省廣州府香山縣翠亨村,1925年國民政府為紀念孫中山逝世,便把其家鄉改名為中山縣,發展到今天的中山市。

要知道在清末時,革命黨人為了擺脫通緝或隱蔽身分常常用化名活動,孫先生自然也不會例外,又因為他待在日本的時間較長,比較常用的都是日本化名,「孫中山」就和他其中一個日本「中山樵」有大大的關係。

1896年,孫先生探訪完日本眾議院議員犬養毅後決定留在日本,要投宿旅館時,掌櫃不知道孫先生是中國人,要求他在出宿泊帖上署名。跟在他身旁的平山周想起剛剛經過的日比谷中山侯爵邸,於是就在姓氏欄填上「中山」,這時候孫先生突然搶走他手上的筆,在名字欄填上「樵」,並跟他說:「此乃中國山樵之意也」,自稱為中國樵夫。

「中山樵」既然是化名,那為何後來大家又會稱他「孫中山」呢?對此,世新大學人社院院長、長年研究中國近代史的李功勤教授解釋,1903年,當時一位革命派人士章士釗翻譯了孫中山好友宮崎滔天的著作《三十三年之夢》(中譯版名為《大革命家孫逸仙》)。在書中,他把孫先生本姓的「孫」和化名中的「中山」連用,從此「孫中山」這個名稱開始廣為流傳,也被當時的革命黨人士所採用。而當時的革命黨人士,也可以說是「中國國民黨」的前身,國民黨全面掌權後,「孫中山」也從此成為中華民國國父的官方認證的名稱。

【本文經《風傳媒》授權轉載,原文:國父明明叫孫文、號逸仙,為何世人總稱他「孫中山」?一段秘史,揭開這個名字的真正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