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是這樣在屋邨長大的|星期一扮工|餐前伴讀

撰文:楊美
出版:更新:

最近看了一齣舞台劇,是風車草劇團的《回憶的香港》。劇中重現一幕又一幕曾經發生在你和我身上的往事,令人陶醉又回味。台下的我們看得津津有味,時而熱烈拍掌,時而會心微笑,台上台下一下子connect了,只因為有着無窮共鳴。屋邨晾衫竹、他媽哥池、熱狗巴士、call台留言、沙田音樂噴泉、五支旗桿等人、三人會議傾電話……跟同事談起劇中一些情節,只要說出關鍵字,大家就已經心領神會,然後你一言,我一語,談得歡天喜地,不理會已經出賣了自己的年齡。

說起屋邨的生活,大家最有共鳴,因為我們都是在屋邨長大的。看過這齣舞台劇,特意搜尋了一些相關的書籍來讀,其中找到這一本──《我們都是這樣在屋邨長大的》。三位作者都在公屋長大,是兄妹和妹夫的組合,他們透過37篇文章,重塑昔日屋邨的快樂生活。

屋邨掃街、中秋節「煲」蠟、高空擲水彈、鄰里情……作者每一篇所記述的人和事,都是我們「屋邨仔女」難以忘懷的回憶。

「在公共屋邨,捉迷藏的其中一個玩法是跨越好幾個樓層的『捉』。」兒時住過公屋的小朋友,一定這樣玩過。那個年代,每逢周末都總會有一群幾歲至十幾歲的左鄰右里,跑勻十幾層樓玩「伏匿匿」,你追我逐就是大半天,一種簡單又刺激的娛樂。

「除了孩子間一同玩樂和成長的情誼外,鄰里間的密切關係,在那年代的公屋中,處處可見。」街坊互相分享食物在當年的屋邨十分常見,回想兒時的我,有時甚至會跑進相熟的鄰居家中「黐餐」,那時的鄰里關係很可愛。

「他們背着重重的輜重和器具,邊行邊喊『磨鉸剪~~鏟刀~~!』」看到這一句,你會感到耳邊響起了聲音嗎?你仍記得叫喊的節奏嗎?很神奇,我還記得一清二楚。

一邊讀《我們都是這樣在屋邨長大的》,一邊就湧現了很多零零碎碎的兒時回憶。這本書似乎有一種力量,能夠牽動着我們的思緒,讓我們回到那些年。偶爾回憶往事,偶爾逃避現實,是人之常情,回憶當天三歲的波板糖,總會覺得特別甜。

作者:范永聰、范詠誼、楊映輝 出版:非凡出版(2019)

(本文不代表藝文格物立場)

出發!星期一用念力行山!|星期一扮工】

+2

【下午茶時間在辦公室只能睇書扮歎茶|星期一扮工】

執屋計劃即是生涯規劃|星期一扮工】

+1

中環街市|廢墟保育今昔對照 一樣角度 不同時空|空城記

+22

【古蹟保育|薄扶林舊牛奶公司職員宿舍牛眼窗與屋頂的秘密|黎雋維】

中環街市|廢墟保育今昔對照 一樣角度 不同時空|空城記

+22

回顧主教山蓄水池評論文章——

深水埗主教山蓄水池|各派議員齊聲建議保留 因香港建築冇得救?主教山蓄水池|無人視察亦無人負責 俹簁又有乜好怕喎?|來稿主教山蓄水池|「羅馬式拱」說法不算錯但聽上去像「美式漢堡包」

鶴咀炮台|港島東南端英軍海防炮台 繼主教山後又一本地歷史遺蹟

香港地勢三面環海、多島多山,足稱世界知名的遠足、登高勝地。鶴咀半島位處香港島東南端,頗受本地遠足愛好者歡迎。沿下山小徑穿過樹到半島西面海邊,我們可見岩石灘上仍矗立着一座堅實的建築,它就是鶴咀炮台(Former Cape D'Aguilar Battery)。
+16

【廢墟回憶奈良 Dreamland 清拆前最完整圖輯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