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差杪|得獎作家階段總結散文集 貓奴展示深度動物關懷|開卷樂

撰文:開卷樂
出版:更新:

看見《參差杪》這個書名,有人會把「杪」誤讀成「抄」,而「杪」和「秒」也是只差一筆,「杪」的粵音是「秒」,意解樹梢。《參差杪》三字讀起來,像需要用盡所有面部肌肉,讓人印象深刻。作者張婉雯在自序中解釋道:「書中的文章篇幅不一,長短各異,故曰『參差』; 我希望它們即使是枝葉末節,也能像大樹的樹椏一樣,從不同的方向伸向廣闊的天空,故曰『杪』。」張婉雯是香港小說家,著有多部小說,包括獲得香港書奬、香港中文文學雙年奬及香港出版雙年奬的《微塵記》。張婉雯寫作20餘年,《參差杪》卻是她的第一本散文集,她說「作為第一本,也是總結,是20年的我一個小階段的告別。」
文︰朱鳳翎|原題:一個階段的告別——《參差杪》

於不齊處見精神

「於不齊處見精神」是樊善標教授為《參差杪》所寫的推薦序所起的標題。主題和風格不一,「參差不齊」正是這本散文集的特色,他形容「閱讀《參差杪》其實是體會『張婉雯們』的矛盾和協調。」散文集結集了張婉雯過往20年的文章,當中有很多情懷是現在已是寫不出來了,不同年紀的她看待事情的感受和角色自然有所不同,將這麼不同風格的散文結合為一,這樣「參差不齊」,張婉雯不知道這是否讀者想看的書,或會否感到興趣,因此出版這本書的心情是戰戰兢兢的。然而,這正好能讓讀者完整地看見她的成長,於是便決定了以這個形式面對讀者,然後再開始下一階段。

《參差杪》書封(圖片由香港電台提供)

香港電台文教組節目《開卷樂》由鄭政恆、黃怡、馮傑主持,逢週六晚上9時30分至10時,港台第二台播出。節目重溫 : https://podcast.rthk.hk/podcast/item.php?pid=541

知性的動物書寫

張婉雯除了是作家,也是一位「貓奴」。她在作者介紹中首句是「生於香港,喜歡寫作,關心動物」,而《參差杪》的首章便是〈動物的夢〉。作者對動物的喜愛,不是流於對寵物貓狗可愛樣子的鍾愛,而是關心城市動物的生存,體現一種人對動物深度關心的情懷。書內寫的動物,有中學解剖室的白老鼠,有去年因疫情而被撲殺的倉鼠,還有龍貓和兔子等,當然不少得作者家中的小貓的生平故事。張婉雯筆下的動物與人類城市息息相關,由曾在香港出沒又被撲殺的老虎,說到今年當局對待動物的態度,當中流露出作者對城市的看法。張婉雯說,很多事情會看見城市荒謬的一面,「這個城市有時很可愛,有時又很可惡。」

+1

生活需要向前

很多時候,散文的主題都是過程的回憶。在《參差杪》中,張婉雯也將記憶化為文字,例如她寫在中大的生活,讀中文系的她和同學一起在宿舍煮飯、吃校園名物檸檬批。張婉雯還用特別的方式寫出自己家族的故事。例如關於她親祖父與爸爸的一文,題為〈父系歷史研究〉,刻意用一種旁觀者的口吻,客觀地去理解家中發生過的事,讀起來別有一番味道。不論是校園生活還是家庭回憶,張婉雯也提醒自己,「人始終要向前望,不要一味懷舊」。雖然如此,把回憶寫出來,還是有一定意義,至少可以留住過去的自己:「那些過去的情懷,心情已告一段落,現在已經寫不出來了,因為那個我已經不存在了。」

Med Can檸檬批是中大名物之一。(instagram@himmy_food)

(本文原刊於報章專欄《開卷樂》,此為加長版。圖片及標題為編輯所擬,本文不代表藝文格物立場。)

【延伸閱讀:科大當年興建過程原來大受爭議? 了解香港建築背後故事

【延伸閱讀:香港行人天橋離地又難行? 要吸引人流可參考京都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