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äthe Kollwitz版畫照亮平民困苦 魯迅:現代藝術家無人在她之上

撰文:梁嘉欣
出版:更新:

【藝術家/魯迅/木刻版畫/Käthe Kollwitz】說到魯迅最為推崇藝術家,必須提及凱綏·珂勒惠支(Käthe Kollwitz,1867-1945)。珂勒惠支是二十世紀德國最重要藝術家之一,主要創作繪畫、版畫以及雕塑,是第一位獲得「普魯士學院」院士名銜的女性,在柏林、科隆均有為其設立之博物館。其畫作描繪德國平民百姓在、二十世紀初期所面對之貧苦生活及戰爭時期苦難。她創作過許多母子主題畫作,被譽為「全球母親代言人」。

Käthe Kollwitz, Two dead Persons, 1920, woodcut(資料圖片)

魯迅生前對她極為推崇,曾自資出版《凱綏.珂勒惠支版畫選集》,甚至表明「有人翻印,功德無量」。其作品被介紹到中國以後,對於中國版畫發展有深厚影響。魯迅曾對其如此評價:「她以深廣的慈母之愛,為一切被侮辱和損害者悲哀,抗議,憤怒,鬥爭;所取的題材大抵是困苦,飢餓,流離,疾病,死亡,然而也有呼聲,掙扎,聯合和奮起。」

關注二十世紀德國現實問題

Käthe Kollwitz(wiki)

凱綏·珂勒惠支(Käthe Kollwitz)原名凱綏·勖密特(Kaethe Schmidt),1867年生於東普魯士柯尼斯堡,其父親決意讓她成為一名藝術家,所以在其入學柏林以及慕尼黑的美術學院前便送她到最好的本地老師手下學習,珂勒惠支剛開始學習繪畫時只有14歲。

+1

珂勒惠支後來入讀柏林女子藝術學院,在柏林期間,曾看過德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Gerhart Hauptmann劇作《織工》(The Weavers)首演,劇目講述1844年一群西里西亞編織工人一場起義運動,首演引起不少爭議。受話劇影響,珂勒惠支在1893年開始創作《織工一揆》(The Weavers’ Revolt)系列,不是直接描繪劇中場面,而是讓畫中人物穿上後來才流行的工人服飾,以表她對於當時現實問題關注。畫作後來亦被當時德國政府標籤為煽動作品,曾獲得柏林藝術博覽會金獎,但被威廉二世國王取消。《織工一揆》系列是珂勒惠支生前最受歡迎作品系列,也是其作為藝術家突破之作。

替貧苦百姓發聲為己任

Käthe Kollwitz, In Memoriam Karl Liebknecht, third and final version, 1920, woodcut(資料圖片)
為苦難中人們發聲是我的責任,他們的苦難永無止境,堆積高如山脈。
珂勒惠支1920年日記

珂勒惠支1889年與醫生卡爾·珂勒惠支結婚,由於丈夫一直服務於貧民區,她長期目睹底層平民在資本主義下受壓榨。她後來在日記中寫道:「這些賣淫、失業等懸而未決的問題,深深折磨著我,這讓我決心投放精力不斷描繪平民百姓。對我來說,這是一種安全閥門,只有這樣我才能忍受生活。」

+2

從1908年起珂勒惠支定期為慕尼黑諷刺漫畫雜誌Simplicissimus供稿,在當時被視為平面藝術家的一種榮譽。基於雜誌諷刺時弊性質,她得以創作大量飢餓、兒童死亡、失業等題材作品。

全球母親代言人

珂勒惠支的兒子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被征召入伍,並於西線陣亡。在悲痛之下,她開始創作《戰爭》(War)系列,記錄1914-1918年間自我經歷。她自此成為反戰人士,在1932年與愛恩斯坦等人組成國際援助工人組織,並公開反對納粹。

+1

《戰爭》系列共有七幅作品,可能由於個人經歷太過痛苦,在創作過程中她曾作出多種嘗試,但始終得不到理想效果。最初用她擅長的刻銅手藝,其後嘗試平板印刷,直到後來採用木刻版畫才找到合適媒介來講述當時所經歷之殘暴、駭人事跡。在版畫中她通過明暗之間鮮明對比、配合線條密度和清晰度,令作品極具傳染力,情感深度亦為之矚目。

+1

珂勒惠支曾創作多幅母愛主題作品,不時以失去孩子之恐懼作為題材,憂慮子孫在自己死亡以後生活,常通過版畫述說自己對孩子之思念,後來被稱為「全球母親代言人」。

魯迅與珂勒惠支

在女性藝術家之中,震動了藝術界的,現代幾乎無出於凱綏·珂勒惠支之上— —或者讚美,或者攻擊,或者又對攻擊給她以辯護。
魯迅
魯迅在1931年《北斗》創刊號中刊登《戰爭》系列第一幅作品《犧牲》(資料圖片)

魯迅可謂中國木刻版畫推手,大力推動新興版畫創作,是第一個將珂勒惠支引入中國的人。他在1931年《北斗》創刊號中刊登《戰爭》系列第一幅作品《犧牲》,後來在1936年自費以三閒書屋名義出版《凱綏.珂勒惠支版畫選集》。畫冊封面由魯迅設計,內裡編選了7幅石版畫、14幅銅版畫,是魯迅生前編選最後一本版畫集。由於財力所限,最初只印了103本,魯迅特別在扉頁中寫上:「有人翻印,功德無量」希望有心人廣為傳播。

《凱綏.珂勒惠支版畫選集》書封

在魯迅推動下,不少中國藝術家當年受到珂勒惠支影響,開始吸收西方風格,創作新型木刻版畫,為中國版畫發展帶來重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