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捨離的學問 了解物品的情感意涵才能清理淤塞的囤積|開卷樂

撰文:開卷樂
出版:更新:

每逢新年是否有一種衝動,來個全屋大掃除,或是整理物品,期望去舊迎新?無論家中的擺設或是收藏的物品,當中有些早已被遺忘,我們總是沒有勇氣去捨棄,年復年被擱置在一旁。每件物品的背後,也許都有一段關於自身的故事,一份被壓抑的情感。

文:香港電台開卷樂|原題:《物品的語言》─捨棄是一門學問

心理治療師安靜嘗試以《物品的語言──心理治療師的手記》一書,揭示物品所折射人的情感,嘗試尋找我們難以「放下」物品背後的情感因由。作者指出,物品與人的潛意識相互影響,並存在一種溝通的關係,物品包含了自身執著的過去、當下的情緒,以及所在乎的將來。每個人對於物品有不同程度的依戀,部份留下來的刻上了創傷的印記,而當人無法放下往事,往往便靠物品作情感的暫存。例如遺孀保留着丈夫的遺物,這些遺物代表的是丈夫活著時的回憶,是屬於人生的重要部份。

每個人對於物品有不同程度的依戀,物品可能刻有創傷的印記,令人無法放下。(圖源:gettyimages)

「囤積是由淤塞而來,淤塞是由心結而來。」我們囤積被遺忘卻又沒法丟棄的物品,也許是來自心結,伴隨創傷、思念、痛苦。作者以親身經歷為例,她指自己字醜,爸爸卻寫得一手流麗的瘦金體。她憶述與爸爸最親密的回憶,就是她小學時,爸爸在陽台上牽着自己的小手,教她寫了個「麗」字。可惜爸爸早逝,「寫一手好字」成了作者的心結,因此她開始收藏大量的筆,過千枝筆也許成為了思念的寄托。

《物品的語言--心理治療師的手記》書封。(圖片由開卷樂提供)

香港電台文教組節目《開卷樂》由鄭政恆、黃怡、馮傑主持,逢週六晚上9時30分至10時,港台第二台播出。

節目重溫 : https://podcast.rthk.hk/podcast/item.php?pid=541

極端捨棄也是執念

近年有人提倡「極簡主義」,安靜就認為,真正的整理是面對自己內心的細膩過程,而不是蒙著心眼,將東西說扔就扔。極端的捨棄其實也是一種執念,如果忽視了物品背後的故事,忽略了當中的情感,縱使捨棄了身外物,也捨棄不了心結與執着。「正如一隻崩角的碗,拿來吃飯會容易受傷,那麼就換一隻適合的碗來吃。」書運用這個比喻,意指「斷捨離」需因應自己的內在情緒需要,整理不必要的情感物品,作收納或捨棄以解決囤積問題,而非一刀切將所有物品隨便丟棄。

收納或捨棄,解決囤積問題,不是一刀切將所有物品隨便丟棄。(圖源:gettyimages)

物品也盛載了人與世界之間的情感,捨棄物品是一門學懂如何放下過去的學問。安靜自覺既然寫不到一手「好字」,內心就自然轉化了,追求寫出「好文筆」,也算是向爸爸有交代。直到一天,自己的文章得獎,獲認可以後,心結即迎刃而解,雖然仍然對筆有莫名的情感,但她再也不囤積大量的筆了。

在變幻難測的人生中,整理自己的物品能夠得到作者所謂「重新獲得人生的掌控感」,重建人生雜亂的秩序,從物品之中營造一個自己心靈舒適的場所。而據書中引述心理治療學者之言,整理物品的過程亦有助紓壓。了解物品的語言,正是這本書提醒讀者最重要的事。

(本文原刊於報章專欄《開卷樂》,此為加長版。圖片及標題為編輯所擬,本文不代表藝文格物立場。)

【開卷樂其他文章:舊日文創|別出新裁宣傳單張——戲橋 見證粵劇發展輝煌史

【開卷樂其他文章:古代文人最高境界 以畫說道寫出人生哲學的「文人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