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騰訊版劇集豆瓣評分8.4 主創群談改編創作「中國科幻」

撰文:影視獨舌
出版:更新:

宇宙閃爍、人體陣列計算機、古箏行動、黑暗森林理論……種種神秘無比的概念和場面,都是《三體》小說曾經帶給我們的震撼與狂想。

而在現實中,這部作品的影視化難度超乎人想象。難產、夭折、差評如潮,一部部電影或劇集倒在改編路上。

數年期待,幾度落空,在這種背景下,騰訊版《三體》從一開始就被賦予了額外的感性期待:讓人愉快下嚥。與其說盼望的是一部鴻篇鉅製,不如說是希望那些熟悉的文字、人物、場面以及愛恨交織的傳奇橋段,通過另一種介質與我們重新相遇。

這一版《三體》起到了這樣的效用,儘管周遭發生了諸多變化,儘管心境早與閲讀時不同,但當人們看到劇集,便又能回憶起與小說《三體》初見之時:眼是亮的,心是熱的——那是很多人第一次抬頭仰望星空。

+11

但為了實現這一次「再相見」卻並不容易。從2016年騰訊視頻影視年度發布會上公布影視化消息,距今已有7年之久。這七年,影視行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熱門題材來了又走,觀眾口味變了又變,而《三體》劇組猶如一個隱士,在沒有任何對標案例的情況下穩步向前,如今終得碩果。

我們與《三體》的主創團隊進行了一次對話,希望從多元視角回顧《三體》的創作過程和IP運營理念。

探訪和論證,尋找改編最優解

騰訊版《三體》的改編,離不開兩大關鍵詞:探訪和論證。

探訪是一種尊重原著的謙卑姿態,是一種有意識的精神汲取;論證是一種理性的可行性分析。

或許在很多人看來,現有的改編方向是理所當然的,但平台和主創,卻經歷了一段漫長的探索過程。

雖是通俗讀物,但小說《三體》仍存在一定的閲讀門檻,劇版《三體》究竟應該往何處去?是重新編織故事,降低觀劇門檻,力求讓所有人都看得懂;還是儘可能地還原原著,獲得原著粉的認可?由於找不到可對標的項目,主創只能摸着石頭過河,前前後後做了將近二十版方案,而後再一一討論、排除。

比如,主創一度考慮過將時空後移,從原著中2007年的時間線調整到2030年以後,加深科幻感;再比如,為了平衡男女角色戲份,讓楊冬以量子化的狀態貫穿始終,這樣改編既有對劉慈欣作品《球狀閃電》的致敬,也能為第二部面壁人的故事打下基礎。

「一場場討論過後,我們最終還是決定回到原著本身。」總製片人白一驄回憶道,2017年,騰訊公司副總裁、騰訊在線視頻首席執行官孫忠懷在一次策劃會上拍板定調:以原著為主。

這個定調明確了改編方向,也統一了主創人員的思想。白一驄認為,這實際上也是主創的心之所願,既對得起原著的厚度,也讓每個人走得更踏實了。

+1

除此之外,它也讓《三體》的運營策略更清晰了,騰訊在線視頻平台運營部電視劇IP運營中心負責人孫宏志認為,「通過深度激活原著用戶的核心群體及男性用戶,形成話題和口碑,進而帶動劇集破圈,吸引更多用戶,最終實現作品高熱度的同時,促進衍生和跨品類內容的消費。」

改編方向的塵埃落定,讓改編工作推進了一大步,但具體到拍攝上,仍缺少一把關鍵的鑰匙。直到2019年,總導演楊磊正式參與了進來。

楊磊和視覺導演陸貝珂都是《三體》的「骨灰級粉絲」,當得知有機會執導《三體》時,兩人都很激動,陸貝珂對楊磊說,「我們的生命能夠跟《三體》重合一次,此生無憾。」

楊磊還記得,那一天晚上,陸貝珂一晚上沒睡覺,寫了一封長達兩萬多字的信,勸他接過導筒。楊磊重新閲讀原著,《三體》中的場景在腦海中一遍遍閃過,而後他向平台寫了一封自薦信。

楊磊將自己的拍攝理念帶到了項目之中:現實主義手法拍科幻。他在參加第一次創作會議時說,「從現在開始,我們要暫時忘記要拍的是一部科幻鉅著,而是要用現實主義的態度來面對它。比起賣弄和放大『科幻』二字,更重要的是讓觀眾相信這個故事。」

在楊磊看來,西方科幻中有蒸汽朋克、末日廢土、太空歌劇等一系列流派,不同形式的科幻劇一直塑造着中國觀眾對科幻影視劇的認知,而騰訊版《三體》要做的是,衝破這種認知。「當觀眾開始探討《三體》背後所藴含的中國價值觀體系時,才代表着我們在科幻題材上,有了自己的文化自信。」

騰訊方面充分尊重了主創團隊的理念,並給到了一套相對嚴謹的評估支持。

在真實感的基礎上,劇版《三體》還兼顧了專業性和趣味性的平衡。

首先,邀請專家學者提供學術支持。細心的觀眾會注意到,《三體》的片尾出現了「科學顧問」團隊,他們都是來自頂尖大學的教授或研究員。在他們的指導下,就連劇中一閃而過的稿紙和黑板上面的演算過程都有據可依。

其次,在尊重原著的基礎上兼顧趣味性。比如,通過枱球飛出地球等趣味化的場景,讓觀眾更直觀地感受「物理學不存在」所帶來的震撼,降低了劇集的准入門檻。

名場面的生成和再創

過去,但凡IP影視化,觀眾總要不可避免地面對一個落差。這個落差,往往由技術壁壘和投入規模所決定,具體到《三體》中,就是名場面的實現程度。從觀眾的反饋來看,騰訊版《三體》恰恰在最難實現的部分給人們帶來了驚喜。

這首先得益於細節的真實。為了實現這一點,主創與科學家進行了大量的研討學習工作,比如,單單葉文潔按動發射按鈕這一個簡單的場景,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天文望遠鏡到底怎麼做才能對準太陽?按動之後,現場的各種儀器分別發揮什麼樣的作用?在原著中可能只是小小的一段話,但在實際拍攝中,主創都要向科學家一一求證,才能拍出一種真實的質感。

+6

真實還建立在實景拍攝的基礎之上。騰訊製片人汪悍賢認為,《三體》突破了以往同類型項目「搭景+棚拍」的創作模式,自始至終秉承了「能用實景就絕不搭建」的原則。對製片團隊來說,這是一個艱鉅的任務。

一來,劇集需要用到的場景大都是國家級的科研中心,人家要保證自己的日常工作,不可能為一個劇組大開綠燈;二來,實景拍攝本就自帶天然的限制,從機器的架設位置,空間的安排,拍攝周期失去了主動性和自由度,這種不可控對劇組來說簡直是一場災難。

但即便在這種情況下,製片組還是死磕到了所需場地,根據對方給的時間協調每一場戲的拍攝,終究保證了成片的質感。

當粒子加速器等場景在劇中出現時,連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都為之歡呼。

其次是騰訊視頻平台雄厚的技術儲備,汪悍賢將其總結為拍攝技術和視聽技術。

2019年在騰訊視頻播出的《全職高手》,是國內首次在拍攝中大範圍使用動捕技術的影視劇,《三體》中再次使用了這一技術並更加優化,令人震撼的「三體遊戲」由此而來。

值得一提的是,演員也在拍攝中呈現出兩種不同的面貌。現實部分的拍攝中,他們遵循的是傳統的表演法則,而到了遊戲部分的拍攝,由於動作捕捉技術捕捉的形態會有30%左右的動態損失,所以演員需要加大表演動作和表情。

事實上,單就「三體遊戲」的擬人度而言,主創都處理得極為精細。汪悍賢表示,在現有的技術條件下,擬人度完全可以再上一個台階,但從「恐怖谷理論」的角度看,極度真實反而可能讓觀眾產生不適,且與「三體遊戲」的真正氣質不符,畢竟這終究是一個發生在2007年的科幻故事。因此,主創在概念設計和製作的過程中,有意加強了遊戲感。

「三體遊戲」的時長總共一百多分鐘,近乎一部動畫電影的長度。對一部科幻劇來說,這樣的製作堪稱奢侈,但也體現出了平台和主創精耕細作的決心。

《三體》的大結局是鋪墊了一整季的「古箏行動」,這場戲的拍攝難度同樣超出主創的想象,船舶的設計資料易找,大型鋼製船舶被切開的動力學資料難尋。沒有實際案例的參考,主創便一遍遍地在計算機裏做動力學測試,而後結合原著的描寫,突出船舶的重力感和扭曲之後的刺激感,最終模擬出來了一種寫實合理的畫面效果。

《三體》的第一版預告片上線時,「古箏行動」的場景一閃而過,但在特效上沒有得到觀眾的認可。主創解釋說,那只是一個原始版本,直到劇集上線前,他們仍然不斷進行着修改和完善,目前基本上達到了現有條件下最好的效果。

視聽技術方面,《三體》在前期策劃時就意識到,應該給到觀眾震撼的視聽體驗,而騰訊視頻在杜比視界的技術儲備是世界領先級的,因此在播出過程中同步上線了杜比視界、杜比全景聲的版本。

一架科幻馬車的啟航和遠行

《三體》的表現不負眾望,它是騰訊視頻開播熱度最快破2萬的劇集,打破了騰訊視頻劇集首日熱度值紀錄。

用戶畫像也與運營團隊的預測相一致。據孫宏志介紹,通常來說,女性用戶是觀劇的主力軍,但《三體》的男性用戶比女性用戶高出2%,與其他劇相比,差異化明顯。除此之外,覆蓋年齡相對全面,略呈現出年輕化、高學歷的特徵,這說明科幻題材在年輕群體當中的吸引力非常高。

更重要的是,《三體》已經不僅僅作為一部劇集存在,更恰當的說法應該是「入口」。

首先,以《三體》為核心,騰訊視頻打造了「鵝廠科幻季」專題,將電視劇、電影、動漫、紀錄片四個頻道和科幻知識付費等相關內容進行了深度整合。

比如,在知識付費頻道,邀請20餘位國內頂尖的科幻作者、研究者、科學家、評論家,對《三體》進行了深入解讀。同時對《三體》劇集衍生而來的紀錄片和花絮進行整合,在主頁面露出相應鏈接。

其次,平台針對單部影視劇的個性化皮膚功能也同步上線。觀眾在追劇時不難發現,《三體》的頁面與其他電視劇不同,宇宙閃爍、紅岸基地等隨處可見的「三體」元素給人一種親切感,無形之中增強了觀劇體驗。

第三,UCG內容的聯動。《三體》上線後,騰訊視頻、騰訊新聞、微信等多個平台適時開展了徵稿活動,關於劇情解析、《三體》人物誌等多維度的內容噴湧而出,在降低用戶對劇情理解難度的同時,也促進了平台內部的交流與合作,起到了相互引流的效果。

在孫宏志看來,《三體》絕不是一錘子的買賣,待劇集完結之後,官方仍會持續放出未公開的花絮、紀錄片等深度解讀內容,長線運營這一IP。

如果說在開發階段,平台和主創始終在猶疑中前行,時常看不清前路,那麼如今的成績無疑增強了他們的信心。這個信心是多方面的,比如堅定對科幻內容的持續開發,比如IP改編如何更好地對接受眾,比如技術如何用到刀刃上。

如果將《三體》原著比作一艘可望而不可及的光速飛船,那麼騰訊版《三體》就是那架腳踏實地的馬車。這架馬車正行駛在荊棘與鮮花共存的科幻路上,遠處是群山,山的那邊是更遠的山,山的上空「群星」閃耀。

這條路註定走得艱難,但「做難而正確的事情」本就是騰訊視頻的價值態度。除了《三體》之外,騰訊視頻還有《群星》《時間深淵》等重點科幻項目正在穩步推進中,將實現優質科幻內容的連續供給和熱播。

就像幾位主創所言,「我們對科幻賽道的未來充滿信心,這次嘗試讓我們看到中國影視產業未來進步的方向在哪裏,不管從題材多元化、技術進步的角度考慮,還是從觀眾和用戶的體驗出發,科幻劇集都理應被抱有更大的期待,它應是可以長久發展、持續開花的。」

【本文獲「影視獨舌」授權轉載,微信公眾號:dus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