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希文學互鑑 由翻譯看古希臘如何成為西方文化藝術搖籃|開卷樂

撰文:開卷樂
出版:更新:

希臘文化博大精深,單是古希臘哲學家的著作翻譯已是一門艱深的學問。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榮譽教授鄺健行研究中國典籍的同時,亦是希臘古籍中文譯家,他和友人陳永明和陳志誠在90年代合寫專欄〈摘藝〉。三人同時在大學文科任教,卻不願在報章方格中「板起面孔談學術」,因此以平易筆觸寫下各自興趣之學。《摘藝西東-希臘中國》選取了鄺健行的報章專欄文章,涉獵不同文學範疇,包括希臘古籍翻譯、中國詩詞研究的心得,更有鄺健行在希臘讀書生活的所見所聞,中希文化並重。

文:香港電台開卷樂|原題:《摘藝西東-希臘中國》-神話和哲學的國度

古希臘文化影響深遠,亦被視為是西方藝術文化搖籃。(圖源:gettyimages)

古希臘一般是指由公元前八世紀到公元前一四六年被羅馬共和國所滅以前的希臘的一段時期。古希臘文化影響深遠,亦被視為西方藝術文化搖籃,留下來的詩歌和文章數量亦相當驚人,如大家熟悉的荷馬詩歌,與及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古希臘哲學家的著作。柏拉圖活躍於希臘古典時代,一生的作品豐富,且大多是完好無缺的被保存下來,鄺健行在書中寫道:「站在中國人的立場,柏拉圖既是西方大哲,他的作品就算再多,論理也該全部譯成中文,供國人參閱研究。」中國一直以來亦有不少學者翻譯古希臘經典文獻,單是亞里士多德的《詩學》,中譯本眾多,鄺健行收集包括羅念生、姚一葦等學者六種中譯本作簡介評述,讓讀者從各譯本了解其不同特色和風格。

關於希臘神話,鄺健行在書中引用周作人獨特的見解:「希臘神話所以優美,那是因為其中經過美術家和詩人的陶洗,減去恐怖,把愚昧醜惡等野蠻分子加以淨化。」周作人又認同安特路朗以人類學解釋神話,指神話雖然無稽卻反映初民真摯的情感,「人性既然今古未變,則初民的感情自能感染今天的讀者,使讀者鑒賞其中的美;這正是文學的作用。」如荷馬的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講述的便是古希臘神話。

《摘藝西東-希臘中國》書封。(圖片由開卷樂提供)

香港電台文教組節目《開卷樂》由鄭政恆、黃怡、馮傑主持,逢週六晚上9時30分至10時,港台第二台播出。

節目重溫 : https://podcast.rthk.hk/podcast/item.php?pid=541

這本書有時也混雜了鄺健行的生活軼事,如他愛喝希臘製作的土耳其咖啡,還有當地的日常菜式「穆薩加斯」——先以微炸過的洋芋片墊底,鋪上牛肉末再蓋一層茄子片,再鋪肉末,最上是厚奶油,撤滿乾乳酪細粒,最後整個烤熟。鄺健行在〈「穆薩加斯」的濃香〉寫道:「希臘人被土耳其人欺壓了四百年,痛恨土耳其人之情可想。獨立以後,總希望把國內一切土耳其痕跡抹去。某些方面是辦得到,但是那些跟大眾生活已經牢牢地結合一起,而為大眾喜愛的東西、像音樂食物之類,卻是無從抹掉的,也沒有人願意抹掉。」

土耳其咖啡。(圖源:gettyimages)

(本文原刊於報章專欄《開卷樂》,此為加長版。圖片及標題為編輯所擬,本文不代表藝文格物立場。)

【開卷樂其他文章:《緣路山旮旯》隱世美景 百年客家古村的鄉郊保育與復興

【開卷樂其他文章:成為別人的光 露宿街頭到代表香港出戰世界盃的追夢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