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語音設備對兒童有害? 劍橋專家:可會阻礙社交與學習發展

撰文:
出版:更新: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市面上不少科技產品可以用智能語音控制,例如HomePod、Siri、Google Home等智能設備,英國劍橋大學臨床醫學院專家Anmol Arora發表一項關於智能語音控制設備對兒童影響的醫學期刊。Anmol Arora表示雖然智能語音控制設備可以充當兒童「朋友」,有助提高兒童閱讀技巧,但這些人工智能科技「聽起來像人的聲音」,可能會帶來三方面影響,包括智能設備不適當反應、阻礙兒童社交與學習發展。

智能設備「不適當反應」

曾有智能語音控制系統建議10 歲兒童嘗試用硬幣接觸插頭,並且這些設備存在私隱問題,例如有設備無意中記錄私人對話,並將對話透過電子郵件,隨機發送給電話聯繫人。

阻礙兒童社交發展

Anmol Arora指智能語音設備未必能教育到孩子禮貌應對,例如使用禮貌用語,「請」或「謝謝」,以及教育孩子思考語氣、發出的命令是否可被解釋為粗魯或令人討厭。在正常的人類互動中,如果孩子行為不當,通常會收到建設性回應,這些都是超出智能設備的能力。「缺乏進行非語言交流的能力,令這些科技成為(兒童)學習社交互動的不良工具。」

他也表示雖然使用智能語音設備,對於孤獨的成年人而言,可作為社交夥伴,早期的相關研究有正面發現,但至於是否適用於兒童仍不清楚。

示意圖

阻礙學習機會

智能設備目的是快速搜尋答案,為用戶提供簡潔和具體的答案,但這樣都可能會阻礙兒童學習和吸收信息的過程。 當兒童向成人提問時,成人可以透過對話,詢問更多孩子上下文信息,以及了解孩子的推理。搜索資訊的過程是孩子一個重要的學習過程,可培養孩子批判性思維和邏輯推理,這些都是科技難以複製的能力。

Anmol Arora表示雖然智能語音設備帶來很多好處,可以快速提供資訊、協助日常活動,也可作為孤獨成年人的社交夥伴,但仍需要更多研究探討此類科技互動對於兒童的長期影響。在兒童社交和情感發展的關鍵階段,此類科技可能會長遠影響兒童的同理心、同情心和批判性思維。

資料來源:https://adc.bmj.com/content/early/2022/08/22/archdischild-2022-323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