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面試|比起說話考官更注重身體語言 兩大方法處理緊張表現

撰文:阿言
出版:更新:

大部份防疫措施解除,疫情期間大行其道的的「線上面試」和「錄影面試」開始退場。筆者認識的入學主任和面試官都不約而同認為他們透過「實體」面試更容易了解考生,究竟原因何在?
資料授權:香港校外教育及培訓專業協會(HKAEEP)創會會長 鄧家豪先生

實體面試更容易觀察考生身體語言

實體面試和線上面試最大的分別莫過於面試官於實體面試時不再受制於鏡頭,能更容易觀察到考生的身體語言(body language)。即使天生視力受損的人依然能用身體語言和手勢來與人溝通,可見使用身體語言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不少心理學和非言語溝通(nonverbal communication)的研究顯示身體語言在人類互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UCLA)榮譽退休教授Albert Mehrabian的研究指出人類溝通時有55%是非言語的,其中38%為身體語言,其餘17%乃語調(tone of voice)。

大量研究曾探討身體語言的不同元素,包括姿勢、面部表情、手勢和聲音線索(vocal cues),表明這些元素可以揭示一個人的情感、態度,甚至思想。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ta Barbara,UCSB)心理學家Alan Fridlund發現,經常微笑且有開放式身體姿勢(open body posture,不交叉雙手或雙腿乃其中一種)的人更受人喜愛和信任。

身體語言影響面試官對考生印象

身體語言既然是人類溝通的重要一環,在入學面試時自然具有關鍵的影響力。入學面試官和普通人一樣,即使沒有相關訓練,也會依賴觀察參加面試的學生的身體語言來了解他們的個性、行為以及性格。

一個人的姿勢、動態和手勢都會傳遞信息。若一位學生正襟危坐,與人保持眼神交流,那顯示他們有信心、積極參與並對面試感興趣。反之,如果一位學生駝背或避免眼神交流,面試官有更大可能認為他們對此缺乏興趣、緊張或缺乏信心。面部表情也是身體語言的重要部分,面帶笑容容易令人覺得學生友善、平易近人,而皺眉或悶臉則可能表示不滿或對面試缺乏興趣。

手勢也是非常重要的身體語言,假如果學生使用動作較大、掃掠的手勢,那顯示他們對正在討論的內容較有熱情。若學生避免使用手勢,那可能表明他們較保守或緊張。身體語言不僅僅局限於非言語提示,還包括聲音線索(vocal cues)。學生的音調、說話速度以及音量都可以向面試官傳達信息。講話輕聲或快速的學生比較緊張,而聲線較高吭的學生容易在討論時形似處於領導地位。

學生面試時「咬手指甲」和「抖腳」怎麼辦?

部份學生面試時會不經意開始咬手指甲或抖腳,其實重複的動作都是考生自我安慰和減少焦慮的方式。要改變這些習慣需要旁人持續提點,也要個人有意識地轉變。學生可以用其他行為替代這些重複的小動作,例如輕力按壓手指取代咬手指甲。

學生也可以持續練習一些放鬆身心的技巧,如深長呼吸,幫助減少重複小動作的頻率。師長希望學生改善這些「有礙觀瞻」的小動作,釜底抽薪的方法是培養他們的自信,消減他們參加面試時的不安。

身體語言甚至比語言更有威力,更影響面試官對考生的印象。學生可通過練習良好的姿勢、加強眼神接觸和適當使用手勢來改善溝通能力。未來脫下口罩的面試可期,多留意姿勢、面部表情、手勢和聲音線索,學生將可以好好運用身體語言,令自己展現出最佳形象。

作者簡介

鄧家豪為香港校外教育及培訓專業協會(HKAEEP)創會會長;慈善機構童理心(Kidpathy)創辦人;教育倡行(Edution Network)董事;御學軒教育集團主席兼升學面試首席顧問。香港教育大學在讀教育博士(EdD),畢業於拔萃男書院,十四年間舉辦逾百場家長講座,創下兩千名高小學生成功考入傳統名校的紀錄。

點擊即睇「新手爸媽懷孕育兒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