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講粗口屢勸不改 心理治療師建議三種方法糾正孩子惡習

撰文:糰子
出版:更新:

陳太自出於書香世代,對就讀初小的兒子的品德培養向來嚴謹。丈夫長期在海外工作,公事繁忙,心中期望太太可以幫忙好好教導兒子,令他專心發展事業,於是照顧兒子的責任一直落在陳太身上。近來陳太觀察到兒子心情煩躁,說話時更夾雜一些粗言穢語,她對兒子屢勸不改的態度顯得手足無措。
撰文:阮慧敏(家庭動力心理治療師 亞洲家庭治療學院會員 香港專業輔導協會認證輔導師)

受老師投訴感覺丟臉 親子關係出現危機

陳太亦多次接獲老師的投訴,指兒子在學校對同學說髒話,老師多次作出提點,甚至作出懲罰, 可惜情況並沒有改善。所以老師邀請陳太到校反映兒子的情況,希望她多教導兒子,觀察兒子的情緒。陳太頓感尷尬及無助,覺得兒子讓自己丟臉,自覺在老師前蒙羞,心想:「我是一個失敗的媽媽,沒有把兒子教好!」

返家後,陳太把兒子大罵一頓:「你這個X Y Z !你的粗言穢語從哪裡學懂?我真的不懂得教你!你不要煩我!」兒子的怒氣向著媽媽直衝,叫道:「你這個X Y Z !你都不要煩我!」陳太頓感傷心,察覺到親子關係出現危機,經朋友介紹,向心理治療師尋求幫助。

(photoAC)

心理治療師建議三大方法

心理治療師給予陳太安全感和支持,就她的情況分享家長介入的三個方法:

1. 覺察自己的負面想法,及其對情緒和行為的影響

「我是一個失敗的媽媽,沒有把兒子教好!」的想法令陳太感覺羞愧和憤怒,大罵兒子,連自己也按耐不住,衝口而出說髒話。兒子容易被媽媽激烈的情緒所牽引,更加生氣! 再者, 「你這個X Y Z !我真的不懂得教你!你不要煩我!」的說話令兒子感到媽媽放棄管教,孩子的粗言穢語可能會講得更痛快。心理治療師先安撫陳太的情緒,協助她調節自己的想法及控制情緒的技巧。憤怒是一種緊張狀態,可透過身體放鬆化解。陳太學習放鬆自己,並且平靜地呼吸,舒緩緊繃的身心,引導釋放緊繃的情緒。

2. 確認自己對兒子的愛,幫助孩子糾正惡習

媽媽擔心孩子是否學壞了是人之常情,出於對兒子的關愛。兒子可能曾經被人以粗言穢語責罵,可能根本不知道這句的意思,兒子講粗言穢語亦可能出於宣洩憤怒情緒,純粹發洩心中的怒氣。媽媽應引導兒子說出所思、所想,幫助孩子糾正惡習。例如,媽媽嘗試保持温婉的語氣向兒子說:「你這樣說很不禮貌,對別人來說是種侮辱。」、「我留意到你近來多說髒話, 我正在想你的內心是否因為面對一些壓力而感到有點害怕? 有時候當我們的內心感到害怕,我們也會較容易感到憤怒,也可能會不知不覺便說了髒話來發洩。不過這只是我的猜想,你認為是甚麼原因令你有這個行為?」

(photoAC)

3. 教兒子其他宣洩憤怒情緒的方法

媽媽可以藉此機會教導兒子正面而不傷害他人的方法,例如扭毛巾、打咕臣、飲水、聽歌,來發洩憤怒情緒。

陳太在接受適切的心理治療後,不但掌握方法糾正兒子說粗言穢語的惡習,親子關係亦變得和諧。

《本文獲 家庭動力 Family Dynamics - We Care . We Connect- 授權轉載》

【編按:文章題目為編輯所擬,原題為「小朋友說粗言穢語?心理治療師分享家長介入的三個方法」】

阮慧敏(家庭動力心理治療師、亞洲家庭治療學院會員、香港專業輔導協會認證輔導師)

作者:阮慧敏 家庭動力心理治療師 亞洲家庭治療學院會員 香港專業輔導協會認證輔導師(yuene@familydynamics.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