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鄺嘉仕.跑遊老香港】從九龍關看茘枝角 紅磚古蹟也是隔離酒店

撰文:鄺嘉仕
出版:更新:

上星期,馬灣公園第二期發展落實,發現發展區界線九龍關地界石。香港在19世紀設置「洋人海關」(洋關) 的往事,突然再成為話題。
現時能夠見證「九龍關」的文物,有「九龍關」及「九龍關借地七英尺」的兩塊石碑重置在原九龍關廠遺址,現時救世軍馬灣營面前,以及剛在馬灣田寮村山坡再被發現的「九龍關」地界石。最後一塊就是饒宗頤文化館中區的「九龍關地界」石,見證這是過往「深水埗關廠」的位置。
饒宗頤文化館位於茘枝角公園,內部以及圍繞附近的建築,滿載古今多少事。一些載於風俗誌,不少上過報紙,有一處,上埋電視。
文、圖:鄺嘉仕@我們走過的香港大地

馬灣田寮村山坡新近再被發現的「九龍關」地界石
馬灣刻有「九龍關」及「九龍關借地七英尺」的兩塊石碑。

茘枝角原名意想不到 「遊樂場」變九龍關

九龍關由洋人管理,為清代粵海關屬下的一個關廠。洋關最初在19世紀中在上海成立,因為洋人使用了現代化的管理,保持廉潔,收取稅釐的效率更高,吸引了各通商口岸相繼成立洋關,招攬洋人管理。

九龍關於1887年設立,主要用作徵收鴉片稅金和釐金(大概是現時的商品稅及關稅),試圖打擊附近鴉片走私。深水埗關廠是九龍關的一個分廠,建築在一個岬角上,土名「孻仔腳」,因該處海灘常有小孩嬉戲後留下的腳印,後才轉音為「荔枝角」。右面是原荔灣 (即現荔枝角公園),左面是現時青山道以南的一片汪洋。清朝政府設分廠在此,能夠270度監察海上活動。1898年,英國租借了新界,深水埗關廠因失去作用,很快關閉了。

饒館中區的九龍關地界石

主權移交稅關失效 草棚變身「隔離酒店」

華工屯舍運作時間只有兩年。在 1904年,南非德蘭士瓦(Transvaal)在香港招攬華工往金礦工作。太古洋行向政府申請租地,建造一所可容納近萬人的屯舍,多數以草棚搭建而成,十分簡陋。至1906年底,華工因在當地生活艱苦多加反抗,及後當地治安惡化,南非終止招工。華工屯舍結束,草棚不久卻「升呢」,變身「隔離酒店」。

1908年,政府應付天花爆發,購入屯舍改為荔枝角檢疫站。因爲在洋關及「豬仔館」年代已建有渡口,方便遠來船隻停泊。平整的居住空間,亦方便外來人士居住檢疫。政府將舊日用作扣押華工之草棚,修葺成英式紅磚矮建築群,隔離最多1600人。舊日稅廠建築改作警衛室,及加設大石砌疊的圍牆。現時饒宗頤文化館下區的警衛室、原正門一帶圍牆,及上區和中區,原為英式紅磚兩層高的建築群,已經有過百年歷史。

饒館下區的古更亭及圍牆,守護過百年。

收完洋人收犯人 搞完治安搞健康

1920年代初,港島域多利監獄爆滿,「隔離酒店」又有新任務。政府於1921年開始修葺已停用的荔枝角檢疫站,改建成低設防的荔枝角監獄,成為港島區以外首座永久監獄。直至1937年,男囚犯遷新落成的赤柱監獄,女囚犯則集中囚禁於荔枝角收押所。1938年,原先收押男囚犯的地方,改建為荔枝角(霍亂)醫院及荔枝角(臨時)醫院,亦即饒宗頤文化館原址。

饒館下區外,在青山道旁的荔枝角醫院招牌仍在,顏色與字體充滿味道。

荔枝角醫院 四十年抗疫最前線

1938年,華南地區及本港的傳染病肆虐,加上早一年中日開戰,大量難民湧入香港,患者激增。政府立即將原監獄改建成傳染病醫院兼療養院,專門治療痲瘋等傳染病。傳染病醫院位於饒宗頤文化館的上區,療養院則於的中區及下區。荔枝角醫院的招牌,現時仍掛在下區,昔日正門對出青山公路的護土牆上。

下區改建成保育館,介紹九龍關至今的故事。

醫院變宿舍 見證政策轉變

荔枝角醫院服務至1975年,交由新建的瑪嘉烈醫院接棒。此時,屯門青山醫院床位不足,將部分病人送到荔枝角醫院,作為精神病患者長期護理之用。 2000 年醫院管理局提倡精神科逐步社區化,因而設立荔康居(長期護理院),供已康復或病况穩定的精神病友暫住,接受簡單護理服務,準備離院或進入社會福利署。荔康居在2004年結束,招牌現時仍安放在下區。

饒館下區外的荔康居招牌仍在

百年老店解甲 遇上國學大師

防衛、收稅、護理,成立稅關起,歷百年演變,終可鬆一鬆。

下區藝術館在活化前是P座

饒宗頤文化館現址,是第一期「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中面積最大項目。「荔康居」在 2004 年關閉後短暫借予不同政府部門使用,至 2009 年以「香港文化傳承」為主題,經過3年保育及活化,改建「饒宗頤文化館」並獲評為三級歷史建築,對外開放。

下區藝術館在活化後,讓公眾陶冶性情

活化前的饒館(按圖放大)

+1

總結這片土地的歷程,一個岬角土地及建築物的用途不斷轉變,角色不停轉換,一個共通點顯而易見。這裏不停回應時代需要,靈活多變,生生不息。

2014年6月16日 ,饒宗頤文化館開幕典禮上,饒宗頤教授及眾主要來賓合照.

活化之後,饒館煥然一新(按圖放大)

+5

彩蛋

跑着遊覽饒宗頤文化館,可從荔枝角公園體育館出發,其間萬勿錯過「嶺南之風」。2000年開放的「嶺南之風」貫徹傳統嶺南風格,從中央月池作中心,透過院落迴廊連繫10個景區,三雕(石雕、木雕、磚雕),三塑(泥塑、灰塑、陶塑) 在園內四處可見,這裏有一段網上熱話。TVB近年最高收視劇集之一《宮心計》在此取景,結果被網民「cap圖hunt」,皆因出現各式穿崩。雖然劇組盡人事,加加減減為現代設施遮遮掩掩,難逃網民寫輪眼。美孚新邨、垃圾桶、燈柱和巨型吊臂機等,基本上每集都會出現。

電視熱話場景—嶺南之風(按圖放大)

最後,建議大家由下區穿過中區參觀完上區,原路回下區的出口,在橫過青山公路後由舊樓梯先落長沙灣道,轉右入美荔道,沿著山邊的位置,一路走回體育館。透過山形,感受這個獨特的岬角,為饒宗頤文化館及其前身各項建築,所帶來的獨特意思。

《跑遊老香港》 - 變變變茘枝角

路線:茘枝角公園體育館>嶺南之風>寶輪道九巴總部大樓>荔枝角道行人天橋>饒宗頤文化館

長度:約3.5公里

難度:1.5(1-5,5為最高)

貯物及洗澡地點:荔枝角公園體育館

補給地點:荔枝角公園、饒宗頤文化館

前往方法:

a. 鐵路:港鐵荃灣線美孚站下車D出口往體育館方向行約3分鐘

b. 巴士:前往美孚巴士總站、美孚新邨等的巴士,往荔枝角公園方向行約 5分鐘

小貼士:

1. 荔枝角公園體育館現為社區疫苗接種中心,在疫情期間洗澡寄物,可到荔枝角公園運動場辦事處(網球場側)或草地球場側更衣室

2. 荔枝角公園緩跑徑相對較窄,跑步時請小心

3. 請放慢腳步,享受饒宗頣文化館的環境及建築

4. 饒宗頣文化館的室內地方,除個別展覽特許外,禁止拍照

5. 九龍關地界石位處非對外開放位置,請不要自行前往

7. 大家除了可透過階梯來回下中上三區,饒宗頣文化館在4月份亦舉行階梯命名比賽,大家有興趣可以參加。

跑遊老香港系列:

大埔有座政府山 文武二帝前發生港英衝突

路邊石頭守望我城 呢一塊上咗大銀幕

九龍寨城有場外交風波 香港預言書在此?

Lunch輕鬆跑 香港公園原是軍事重地?

穿越樓梯街時光旅途 踏上華人升龍

FB專頁:我們走過的香港大地匆匆而過,錯過舊日的足跡。港九新界,樓閣或街角,都有不平凡的歷史故事。來,一起跑,一起尋找

作者鄺嘉仕

【Admin老大眼中「即興山友」的10個特徵(按圖放大)】

+5

消防處拍片,教你戴口罩跑步小貼士:

+1

濕疹人士適宜行山跑步,但要注意以下事項(按圖):

+1

行山前先了解行山禮儀: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