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後|暴走式喪屍奠定業界新指標 零CG拍下無人倫敦點做到?

由奧斯卡最佳導演丹尼波爾(Danny Boyle)執導,2002年上映的小成本製作電影《28日後》(28 Days Later),一改喪屍片格局,更為同類片種定下幾個當年創新設定,包括將過往行動緩慢的喪屍,創造成可奔跑追殺人類的怪物,至今仍是喪屍片的指標。電影經過23年,來到系列第三集,丹尼波爾更重執導演筒,拍下《28年後》(28 Years Later),還邀得已貴為影帝施利安梅菲(Cillian Murphy)重登男主角,到底今次會帶來甚麼破格?(《28年後》上映日期︰6月19日)

奧斯卡影帝回歸任監製
斯里安梅菲(Cillian Murphy)2002年憑《28日後》走紅,去年憑《奧本海默》榮登奧斯卡影帝,今次並以執行監製身份回歸《28年後》。那麼是否難再看到他在系列中演出?又唔係,據知他已確定將在《28年後》的續作,亦即是系列第四部作品《The Bone Temple》驚喜客串。
零CG拍出無人倫敦
2002年的世界,雖然已經有電腦特技,但仍是高昂的技術,對於《28日後》的團隊而言是極難負擔。但正因為這個有限條件,令大家好想知電影開場時,怎樣拍出倫敦「無人之境」一面?據製作特輯解說,團隊是在一大清晨進行拍攝,這既是較少人流的時段,也可將封路對城市及市民的影響減至最低。
新一集感染者再進化!
23年前的《28日後》一改喪屍片格局,將過往行動緩慢的喪屍,創造成可奔跑追殺人類的怪物,至今仍是喪屍片的指標。電影經過23年,來到系列第三集,將延續「喪跑」設定,為《28年後》引入三種全新變異體。包括「初代狂暴者」,特徵是肌肉賁張、血管暴突,嗜血成性。另一種是「慢爬怪」,臃腫詭異,貼地爬行,看似攻擊力弱,但擅長暗處伏擊,陰陰濕濕。最後是高階的「屍王」(Alpha):智慧型獵殺者,甚至以人脊為武器。
全片iPhone 15 Pro Max拍攝
《28年後》在拍攝時相當保密,大約知道是在去年8月煞科,雖然來到第三部曲,已經不算小成本製作,但製作預算仍比一貫億億聲的大製作少,約7500萬美元(約5,8億港元)。而為貫徹首集的粗糙感及寫實味道,今集更全程以「iPhone 15 Pro Max」手機拍攝,亦是至今使用智能手機拍攝過,最大型的電影。
而今次的攝影師Anthony Dod Mantle,同為奧斯卡得主,擅長用於IMAX或Ultra Panavision 70毫米版本的超寬銀幕比例2.76:1,將電影的臨場感和觀影體驗推到極致。部分場景更採用20部改裝iPhone搭配特製支架拍攝,創造前所未有的臨場視角。回到2002年,當時丹尼波爾便使用了8部 Canon XL-1數位攝影機拍攝,這是當年少數可自由更換鏡頭的DV攝影機,是民用機種最高級別,但出來畫質可見,仍非常粗糙不夠好。